“双11”网购促销即将开启。为此,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第三方测评”可以为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但也可能因“跑偏”“变味”而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应理性审视消费需求,切勿迷信“种草”流量。
“第三方测评”有多重要?中消协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八成消费者购物前会先看测评。从某种意义上,这直接关系到商家的收益。
然而, 貌似公平的“第三方测评”,许多时候,就是一门生意。今年年初,中消协发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不一、虚假测评、做商业广告等问题,亟待加强规范引导。
问题有多严重呢?报告披露, 93.1%的“第三方测评”账号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以主观性测评居多。55.7%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35.7%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有媒体分析说,有博主“分享种草”,实则与商家合作“拿提成”;有博主看似“拔草避雷”,亦是充当了网络水军的角色,变相攻击抹黑竞品。相比以直接推荐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商业广告,此类手法更加隐蔽,却能在社交平台上获取较高的曝光度,帮助博主打造“权威”人设,避免人为限流。更有网友总结了这类“软广告”的规律:选取的品牌一定要多、知名度高的大品牌放在前面吸引用户点击、夹带的“私货”放在中间位置用大篇幅图文推荐……层层设套,让人防不胜防。
而且一些测评博主通常拥有众多粉丝,就影响力而言绝非普通消费者可比,如果放任某些不科学、不公正、不客观的“第三方测评”,将对市场和品牌产生诸多负面效应。
以“第三方测评”的方式为商品打广告,或许能很快获得收益,但损害的是行业信誉。怎么管?一方面是要加强行业自律,另一面就是监管部门要有所作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今年5月1日起正式规定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
及时强化监管,有助于让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回归本源。
前不久,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了一起防晒衣商家起诉测评公司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案情,测评文章被该院终审裁定构成虚假宣传,测评公司被判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品牌方4.5万元。
“看成分(科学)选漂亮的防晒服!超简单巨实用!”引人注目的标题,配上“面料厚实、发货较慢”“冰感十足、防晒强”等对比鲜明的内容,加上打着“第三方测评”的幌子,以“客观公正”的外表出现在自媒体上,无疑会对消费者选择产生决定性影响,容易成为非法牟利者的“土壤”。对此,有评论指出:法院对此予以判决处罚是保障消费者利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必要之举。
无利可图,黑嘴自然就少了。
小马飞刀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