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三秦大地,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发展气象。10月16日至17日,2024年三季度陕西省重点项目观摩(陕北片区)举行。两天的时间,六个重点项目,所到之处都是争分夺秒的施工景象、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项目负责人介绍情况如数家珍、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从产业园区到龙头企业,从项目建设现场到生产一线,大家倾听拔节之音、感受发展脉搏……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不仅展示了陕西在项目推进上的“加速度”,更彰显了陕西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和蓬勃活力。
聚链成势 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
眼下,正值榆林沙地马铃薯收获季节。在榆林市榆阳区年深加工20万吨马铃薯项目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马铃薯经过自动清洗、切割、油炸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了大家所熟识的薯条、薯饼、薯角等产品。
“榆林是全国马铃薯生产的主产区,这里的马铃薯质量、产量都是全国领先的。”榆林市明杰农投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小虎告诉记者,该项目是西北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集生产、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薯制品全产业链项目。“项目正式投产后,可年加工马铃薯20万吨,年产法式薯条10.8万吨及薯饼、薯粉等成型产品1.8万吨。生产产品一部分供应快餐连锁店,其余出口东南亚、日韩地区及欧美市场。”
榆林地处北纬38°马铃薯黄金产业带,常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达260万亩,年产鲜薯400万吨,总产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据了解,该项目依托当地集约化、现代化的马铃薯种植产业,为农户种植的近10万亩马铃薯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皮渣等废料可被下游企业用来生产优质干饲料,供应当地养殖户。项目将“小土豆”做成强企富民的大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而在延安市安塞区年产3万吨腐竹项目现场,同样兼具陕北味。从选豆、清洗、磨浆、煮浆,再到结膜、揭皮、干燥,110条腐竹生产线高速运行。“传统工艺+先进设备”将大豆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腐竹产品。
据延安美恒旺达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思予介绍,该项目依托陕北地区大豆种植基地优势,利用安塞区热电联产项目高温蒸汽资源,将煤电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有机结合,致力打造全国最大的腐竹生产基地,有效延伸高温蒸汽和加工制造产业链。
“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当地800余人家门口就业,带动大豆种植、产品包装、物流运输、畜牧养殖等产业发展,吸纳周边四个村建立乡村振兴联农带农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区域乡村振兴。”王思予说。
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土特产”在延链补链强链的助力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强了产业,富了百姓。近年来,陕西聚力打造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中药材5个千亿级产业链,乳制品、食用菌2个500亿级产业链,猕猴桃300亿级产业链,出台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和苹果产业、畜牧业等高质量发展意见及全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方案,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让“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逐绿而行多能耦合向“新”出发
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和民生保障的“压舱石”。在这次重点项目观摩中,能源、绿色、低碳成了“关键词”。
在延安市安塞区阳光储能系统集成制造项目现场,一排排储能电柜整齐排列。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公司总经理朱建国介绍,该项目主要围绕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五大功能布局,致力于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项目投产后,可为国网电化学储能电站、黄陵矿业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提供配套储能系统,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助力解决陕西电力系统供需不平衡,对优化传统电网主架构,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朱建国说。
“绿色”不仅表现在“面子”,还体现在“里子”。在榆林,聚焦“资源深度转化利用”这一关键词,当地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推动一大批含金量高、含新量高的项目相继落户。而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乙醇醋酸下游产品项目就是其中的代表。
据了解,该项目按照“补链、强链、延链”的发展思路,依托榆林市榆横园区乙醇、乙烯、醋酸等基础化工产品,向下游进行产业链耦合延伸,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产业体系。生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乙烯基油、聚烯烃弹性体等高端新材料,具有很强的进口替代性和国际竞争力。项目建成后可填补西北地区高端精细煤化工新材料产品的空白,形成国内唯一的从煤到POE塑料全产业链条,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的创建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以来,陕西一手抓能源保供,一手抓低碳转型,聚力打造万亿级现代能源产业集群,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从石油、煤炭到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从开发、应用到围绕能源做深度文章,在新一轮能源开发中,陕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快打造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的新能源产业链和“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煤化工产业链,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锚定低空制造领域打造新兴领域发展“增长极”
今年7月,陕西省工信厅印发了《推动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倍增的战略机遇和黄金窗口,锚定智能化、融合化、服务化目标,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动陕西省低空制造产业能级全面跃升。
发展低空经济,陕西正厚积薄发,全力打造新兴领域发展“增长极”。走进延安市安塞区高亚音速航空器配套涡喷式航空发动机项目厂房,机器轰鸣,多台先进机床正在高效运转,涡喷式航空发动机重要零部件正在有序生产。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依托航天七院和四川长虹集团科技研发成果,实现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加速转化。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单型号涡喷发动机2000台、特种无人机2000台,将填补延安市先进航空制造业空白,实现无人机发动机ECU控制器材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为陕西省培育和发展低空经济,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抓住项目,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一个个高质量项目建设、投产,为陕西经济向好提质积聚起坚实动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2.4%。
足迹所至,目光所及,无处不惊喜。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孕育着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处处产业的新布局,积蓄着新旧动能转换的蓬勃力量。10月17日,陕西省2024年四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举行。本次活动共开工重点项目318个、总投资1716.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1.52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186个、总投资1312.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4.57亿元。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武民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出陕西省落实举措,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高效承载,加压推进,以项目建设的强劲动力,进一步巩固投资回升、经济向好的态势,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编辑:刘思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