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边界、尊重权益,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集祥
国庆假期期间,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雷军AI配音”的恶搞视频。在视频中,“雷军”锐评了堵车、假期等热门话题,还涉及捐款给某大学、用小米SU7撞人、远程控制小米手机进行爆炸等。其中还有一些不雅谩骂。有网友调侃称:“国庆上网被‘雷军’骂了整整7天。”目前,相关短视频平台已逐步下架这些内容。
恶搞不等于无底线。当前,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AI,无视他人的权益和感受。这些视频利用AI技术克隆雷军的声音进行骂人、吐槽,明天,会不会整出来个“王军”“李军”?从泰勒·斯威夫特的“中文演讲”到“AI孙燕姿翻唱一切”,再到此次的“雷军AI配音”事件,细思极恐,倘若这些伪造的音视频被广泛传播,很可能引发误解、混淆甚至诈骗等严重后果。
AI即将面临乱象,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更要“跟得上”。一方面,法律法规应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对AI技术的使用进行明确规范。根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声音权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公开或侵害其声音权益;《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对此均有规定。由此,为解决AI配音侵权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保护个人声音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内容平台以及AI配音技术提供商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技术提供商则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为侵权行为提供便利或冲在侵权的前线,在侵权、违法音视频制作过程中就要检测出来,从源头上“掐断”非法行为的“脖子”。作品发布的平台,也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管理,一旦发现侵权或不当内容,应立即阻断其传播链条,并对用户进行醒目的提醒,而非仅仅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插科打诨”。同时,有关部门当积极研发技术手段,以识别和防范语音欺诈行为,做好音视频的“过滤”,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
作为间接甚至是直接的受害者,网友和观众也应提高辨别能力和法律意识。此前,有关部门发布视频称,有人贩子通过AI技术,模仿其家长撞骗拐卖孩童。AI侵权,后果严重,不可不防,不能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音视频内容,更不参与或传播侵权、造假、造谣等行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恪守边界、尊重权益,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