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雨天发大水”,上海的排水能力到底如何?大城市暴雨积水问题如何解?

“落雨天发大水”,上海的排水能力到底如何?大城市暴雨积水问题如何解?
2024年09月20日 19:04 上观新闻

摘要:难道只能把极端暴雨引发的积水内涝交给时间?

今天(9月20日)14时,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相比在上海市奉贤区沿海二次登陆时的热带风暴级,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普拉桑”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

伴随“普拉桑”的远离,其尾部残余环流给上海带来的较强降雨影响也告一段落。此前,由于强降雨出现在工作日,且从凌晨持续到上午,全城多处出现积水,对城市有序运行构成较大挑战。

上海市防汛指挥部今天上午发布的消息显示,当时,水务部门已派出28辆移动泵车支援奉贤、浦东等积水严重区域抢排积水;水闸全部打开排水,抓住落潮契机,全力降低河道水位,畅通排水;交通部门对21处下立交采取封交措施;市消防救援总队出动专用排水车181辆次抢排积水。

“落雨天发大水”,这是不少老上海人或多或少有过的经历,但经过那么多年不断提升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后,为何还出现一下大雨,部分道路、下立交等处就会积水的情况?这是不少市民心存的疑问。

上海的排水能力到底如何?又如何客观看待此次较大范围的积水情况?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水务部门的专家。

极端天气冲击的是上限

“大部分市民都以瞬时有没有积水来判断所在地的排水能力,这可以理解,但要客观地评价一座城市的排水能力,专业上常用能‘对付’多强的降雨来说明,也就是常说的能应对‘几年一遇’。”水务部门专家表示,降雨量每小时36.5毫米被称作“一年一遇”,51.2毫米、58毫米、67.3毫米分别为“三年一遇”“五年一遇”“十年一遇”。在对应强度的降雨下,能够不出现明显积水等状况,排水能力就被称作达到“几年一遇”的标准。

以市政道路为例,如果在每小时36.5毫米的降雨量下,积水没有没过道路侧石,又或者道路中心积水范围小于50平方米,且雨停后1小时内积水退去,那么该道路的排水能力至少达到了“一年一遇”的标准。

来自上海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的数据显示,随着排水系统建设和提标改造工程的持续推进,上海大部分地区的排水能力已达到“一年一遇”,截至2022年底,全市18%的区域排水能力达到“三到五年一遇”。

根据《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2020—2035年)》,至2035年,上海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环境良好、管理有效、智慧韧性的现代化排水体系,“三到五年一遇”将是全市普遍水准。

如此看起来,上海的排水能力不差,且未来可期,但这只是能力的下限,日趋频繁的极端天气冲击的却是上限。“普拉桑”带来的持续强降雨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来自上海中心气象台的数据显示,今天凌晨到上午(2时至12时),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其中,奉贤区四团镇出现特大暴雨。

在此过程中,上海有1个街镇累计降水量超过250毫米,42.8%的街镇超过100毫米,73.5%的街镇超过50毫米,89.8%的街镇超过25毫米,其中,奉贤区四团镇的264毫米为最大,最大的1小时雨量也出现在该镇,为105.2毫米(3时11分至4时11分)。

仅一个小时,四团镇累积的雨量就能在当地“堆”到105.2毫米深,这么大的冲击下,哪怕强如有“十年一遇”排水能力的地区,也会出现有水来不及排掉而积水的情况,只是积水退去的速度明显快于“一年一遇”“三到五年一遇”。

今天一早,位于徐汇区的11号线上海游泳馆站因站外积水深广受关注,面对短时间内100毫米的降水量,“一年一遇”乃至“三到五年一遇”的排水设计标准都难保长时间内无积水。不过,由于排水“底子”较好,加之防汛排水部门有力应对,及时组织突击队和抽水泵车抢排,今天不到11时,积水就已基本消退。

至2035年,全市普遍达到的“三到五年一遇”水平,参考历史极端天气数据,也难以招架。

去年7月21日,普陀区出现大暴雨,部分站点小时雨强超过130毫米,接近2021年“7·20”郑州特大暴雨最大雨强的70%,超过百年一遇标准(降雨量每小时98.1毫米)。据上海市防汛办统计,全市当天有180多处下立交、小区、道路发生积水。9月3日,台风“海葵”外围云系甩来的雨水,也让包括虹桥路宋园路在内的许多区域出现短时“看海”。

对标国际先进仍须追赶

看到这里,很多人不禁要问,排水能力再怎么奋起直追,似乎都永远赶不上脾气越来越暴躁的老天爷,难道只能把极端暴雨引发的积水内涝交给时间?

对标几座全球一流城市,答案是否定的:虽然面对极其极端的降雨,没有一座城市能够完美应对,但其他情况下能否从容,关键还是不断提升“内功”。

东京和新加坡市这两座城市,无论遭受暴雨侵袭的次数,还是年均降水量都高于上海。记者从上海市气象局了解到,2020年至2022年,上海年均降水量1397.5毫米,而东京、新加坡市分别为1529毫米、2400毫米。

内涝隐患倒逼这些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排水能力。上海市水务局的一份调研资料显示,日本城区的排水能力普遍达到“三到十年一遇”,且10年内要求提高到“十到十五年一遇”;新加坡机场、隧道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地区的排水能力更是遥遥领先,建设标准达到“五十年一遇”。

据悉,东京、新加坡市近年在极端天气的冲击下,内涝情况仍能控制在较低水平,完善的高标准排水体系规划建设,以及大量“深藏不露”的调蓄池和地下河作出了主要贡献。

“普拉桑”是75年来登陆上海的第12个台风,每一次应对后,积水总会退去,但如果不从根本上增强城市韧性,只是治标不治本,更何况,未来极端天气的挑战会愈发频繁且严峻。

不过,也有一种声音认为,一味地提高城市的排水标准没有必要,因为遭遇极强降雨的概率很低,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只为几天并不是很经济”。

“对标国际先进城市提高排水能力建设水平的同时,要注意,提升的应当是整个排水系统,而不是排水源头的排水能力。”专家指出,如果只重视源头而忽视排水管网建设等问题,也是“治标不治本”。

根据《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2020—2035年)》,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即苏州河深隧片区、合流一期复线片区、6座污水厂区域的调蓄设施和管网改造、X片区的调蓄池建设,以及上述这些片区的排水系统建设、改造和完善工程。

在硬件上,上海排水能力的提升依旧任重道远。在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中,上海还将遭遇更多台风和恶劣气候的冲击,这个阶段的积水问题,客观上仍离不开抢险救援队伍的及时响应和高效处置,要让受困于积水的市民第一时间见到能解决问题的人。

记者刚刚从上海市防汛指挥部获悉,“普拉桑”带来的雨情发生后,上海市防汛办迅速调集抢险力量,水务部门共派出37辆移动泵车支援浦东、奉贤、徐汇、金山等区排水,消防部门派出19辆消防排水泵车支援浦东、奉贤等积水严重区域,公安、交通、绿化市容、电力等部门也通力合作,全力处置灾情、消除隐患。

截至今天15时30分,全市114个积水小区、43段积水道路、22个积水下立交仍在抢排中。预计整个抢险过程将持续到今天夜间。

题图来源:蒋迪雯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积水 上海市 暴雨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
  • 09-19 长联科技 301618 21.12
  • 09-18 铜冠矿建 920019 4.3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