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著名战地摄影记者、安徽省文联离休干部张崇岫,于9月6日21时在合肥溘然长逝,享年95岁。1950年,张崇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漫天战火中,拍下了大量珍贵照片,记录了历史。
张崇岫拍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东海岸胜利会师的照片,被制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受访者供图
张崇岫1929年10月出生,1942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组长、济南军区文化部摄影记者、安徽画报社摄影组副组长、安徽日报社摄影组副组长、安徽省文联办公室副主任。如果更精练地概括他的一生——张崇岫是一个能打仗的摄影师,一个会拍照的兵。张崇岫去世的消息在摄影界引发震动。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国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他曾是战火中的记录者,以镜头为武器,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他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见证,是那个英雄时代的不朽印记。”许国告诉新京报记者,遗体告别仪式上,张崇岫将穿着特制的志愿军军服,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许国说,他和张崇岫算是忘年交,早在几十年前,他就听说过“合肥有个张老拍了大量的抗美援朝的照片”,却从未得见。2019年年底,许国在合肥市举办的包河国际摄影周上被一组二十多张的战地摄影照片所震撼。许国说,他从来没有见过“离战火这样近”的战地摄影,后来淘旧杂志一共收集到100多张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照片。这百来张照片中,镜头拍到美军坦克爆炸、倾覆在眼前,拍到机关枪的弹道滑过夜空,燃着了对面山头的美军帐篷,拍到炮弹把雪花炸得纷飞乱舞。许多影像甚至是连贯的,镜头一路随着志愿军战士下山,子弹打出去,敌军倒下、受降的场面……直拍到最后清扫战场。同时段,许国频繁地拜访张崇岫,希望能在他的回忆与帮助下,共同整理出这些照片的文字解说。他发现这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虽然耳朵不灵光了、讲话慢了,但对大半个世纪前的记忆却清晰无比。
张崇岫说,入朝那年他21岁,不过已经当了七年的兵。他起先不愿做摄影师,“为什么不让我端枪打仗?”但服从命令要紧。后来他发现,战场上端相机,就好比端枪一样。在朝鲜,张崇岫要急行军,要埋伏,要冲锋陷阵,要在这些行动的间隙按下快门。有一回,他随着部队从半山腰往下冲击,“子弹嗖嗖地打过去”。他去往23军的阵地拍照,“大概是镜头反了光”,美军的重机枪追着他们扫射。他把相机压在石头下,打亮镁光灯,拍下漫天的机枪弹道。这是他最得意的照片之一。
张崇岫晚年在回忆录中记述战争的场面,写道,“这年春天姗姗来迟,麦苗在春风中摇晃。”长女张雯雯说父亲不看战争片,因为“经历过最真实的战场”。他藏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二十多枚荣誉勋章。都是他压箱底的宝贝,平时收在书柜里,轻易不示人,也不佩戴。张崇岫在一篇自述中写道,“我就是一个简单的摄影人,一个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摄影人。”阅读全文>>>
台风“摩羯”走了,9月8日6时中央气象台已解除台风黄色预警。台风过境后,目前重点地区灾后恢复工作有序进行。恢复进展如何?台风走了就等于危机解除了吗?要警惕哪些次生灾害?
台风“摩羯”的威力让大家震惊,海南海口有小区居民表示,受台风影响小区内多个阳台被风吹飞。王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6日18时许风力开始变大,家中窗户横梁被风吹弯,紧接着窗户和门被吹掉,她跑到地库紧急避险。7日凌晨风力有所减弱,她再次回到家中发现窗户被吹飞,屋内一片狼藉。小区内很多树和窗户也都被吹掉了。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番绍立介绍,台风“摩羯”是继2014年“威马逊”之后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主要特点是路径稳定、快速加强、超强台风级别维持时间长、结构对称紧凑、破坏力极大。
台风“摩羯”9月7日夜间由强台风级快速减弱为热带风暴级,9月8日早晨其中心位于越南和平省境内,中央气象台解除台风黄色预警。9月7日“摩羯”以超强台风级别在越南广宁省南部沿海登陆,随后深入越南内陆,强度迅速减弱;8日早晨,其外围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热带风暴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95百帕。中央气象台预计,“摩羯”将以每小时5~10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缓慢移动,强度快速减弱,并将在越南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
很多人以为台风登陆他国后就能放松警惕,殊不知其“余威”——螺旋雨带也不容小觑。即使台风“摩羯”的本体不在我国,但其环流上甩出的一根根螺旋雨带也依旧让人“头大”,因为螺旋雨带有可能带来“列车效应”,导致同一地方持续强降雨。今明两天,受台风减弱的低压系统和外围云系影响,广西、云南等地仍有强降雨,广西西部和南部、云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另外,未来三天,我国北方地区又将迎来一次降水降温天气过程。台风带来强降雨,易引发滑坡、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受影响地区公众近期切勿前往地质灾害易发地,如遇路面积水、山体滑坡、塌方等路段,不要贸然通行。阅读全文>>>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被公布入选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这座“植物庞贝城”的发现,为我们复原了一片2.98亿年前的热带森林。
2.98亿年前,乌达大地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被茂密丰富、生机盎然。但突如其来的火山喷发打破了这个美好的画面,倾斜而下的火山灰飘来,将这片热带森林瞬间定格。上世纪以来,大规模的露天采矿掘开了内蒙古乌达煤田封存已久的地层,精美沼泽森林的壮丽景观以化石的形式露出真容。这片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的保存方式,与古罗马庞贝城遗址如出一辙。正因如此,通过细致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军团队将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命名为“植物庞贝城”,这一研究成果2012年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后,惊动了国际地质古生物学界。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谈及“植物庞贝城”是如何被发现的,他回忆自己30多年前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做瓢叶目植物研究时,老师送了他一块精美的瓢叶目植物化石标本。标本只有两厘米大小,做切片的话,两刀下去,标本的一大半就损失掉了,所以王军重回化石产地去寻找更多的标本进行研究。走到乌达煤田时,他发现,风化后裸露出来的岩石层中有非常完整和丰富的植被化石。后来为了收集更多精美的化石,王军又多次来到乌达煤田,2003年竟然有了意外发现,“我惊讶地发现了一根“站”着的茎干埋藏其中。我们顺着岩层继续找,每隔3到5米就有一根,这是以往没有发现的。”
对于“植物庞贝城”的研究价值,王军表示,“植物庞贝城”化石标本保存完整且精美,是古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的最佳材料,其中已经完成整体复原重建的物种有9个,另有30余种保存良好,具备深入研究的潜力。“植物庞贝城”将成为全球实现化石植物整体重建复原种属最多的古植物学圣地,为古生物演化生命树增添了最多的新物种。阅读全文>>>
近日,江苏省兴化市政协网站刊发的一份提案引发关注,提案建议,公考招录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应引入面试、实操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增加面试入围的比例,增加面试、实操等环节的分值比重,有人赞成,但更多人却表示反对。
“当前,公考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选拔途径,其权威性和公正性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在人事招聘过程中,部分用人单位过于依赖公考成绩,而忽视对应聘者实际业务能力的考核,导致人才评价的片面性。”据媒体报道,提案分析,目前的公考招录状况不仅限制了人才的多样性,也可能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以至于有的单位找不到真正需要的对口人才。
赞成建议的人认为确实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人才的实际业务能力。但更多人却担心这会影响考公、考编的公平公正,毕竟面试以及实操环节的评分,会带有更强的主观因素。客观而言,这一提案指出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当前考公、考编面试入围比例大多为3:1,能进面试的大都是“考试高手”,那些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但不擅于考试者在笔试环节就被淘汰了。扩大面试入围比例,无疑可以扩大选才面,让那些笔试成绩稍低,但业务能力强者也可以入围面试,从而有可能在后续的面试、实操环节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也因此,这是一条可以探索尝试的措施。
从现实看,普遍扩大考公、考编的面试入围比例,已是有例可循。其关键在于,要提高面试、实操环节考核的公信力。近年来,社会舆论对公务员与事业单位招录中,某个求职者笔试成绩第一,却在面试考核后被淘汰,还是存在质疑。这就需要完善面试的组织形式,推进面试的公开、透明。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破除唯分数的教育评价改革,考公、考编扩大入围面试比例,也是进一步破除唯分数论的实质性举措。这对我国推进中高考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也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阅读全文>>>
编辑 魏玥 设计 许骁 校对 张彦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