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于晗
做优“数字金融”大文章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部署。近年来,深圳持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前期,深圳金融监管局在全系统率先制定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深圳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利用政策措施以及“双区”优势,积极开展创新试点,形成产品、服务和技术示范引领。
日前,《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调研了解到,作为深圳唯一、粤港澳大湾区首家消费金融公司,招联坚持创新驱动,拥抱数字技术,走出了一条坚持自主创新、抢占数字化先机、探索数字化应用的创新之路。
开行业先河
“2015年,招联率先探索纯线上业务模式,标志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原银保监会非银部曾在一篇公开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肯定了招联对于行业数字化的贡献。
“自诞生起,招联就是数字化的簇拥者和实践者。”招联首席信息官王耀南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介绍,成立以来,招联自主构建了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消费金融系统,首创纯线上消费金融发展模式。
在科技投入方面,招联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持续加强科技投入,目前研发人员占比超60%。截至目前,招联基本实现了业务系统全部自研,并持续加强对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前瞻业务发展趋势,我们充分意识到,合适的人才与合适的组织结构是推动数智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适时通过人才配置实现金融业务与科技的融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人才结构。”王耀南介绍,“目前,招联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都是科技出身。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特别是在IT领域,发挥组织协同作用。”
近年来,招联先后获批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国科技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面临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课题。得益于对科技的持续投入和产学研的强大支撑,2023年11月,招联在消费金融行业率先发布首个130亿参数大模型“招联智鹿”。目前,已升级推出第二代模型产品。
“通过不断提升数智化核心能力,我们打造了IT驱动、产品创新、互联网风控、数字化运营、智能服务、智能化催收等核心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业务经营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王耀南告诉记者,通过持续迭代大数据智能化平台,招联已实现对业务的全流程管理,为客户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大量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奋斗者“长尾客群”的珍贵信用被“兑现”为金融服务。截至目前,招联累计注册客户超2.5亿人,累计发放贷款超2.5万亿元。
引领技术创新
以史为鉴,技术变革是推动历次工业革命的根本性力量。从近年技术革命的趋势看,人工智能尤其是大语言模型将成为深刻影响各行各业、推动生产力跃升的新一代革命性力量。
在获客层面,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用户在各触达渠道的接受与喜好程度,及成本、效率等维度的模型评估,实现自动化选择最优触达方式。
在产品和运营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不仅可以快速精准地进行会话小结,大幅提升效率,还能充分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准确理解客户意图,共情客户情绪,并将与客户交互的“经验”和“感觉”积累成参考样本,实现举一反三的智能服务。
据招联方面介绍,2023年以来,招联在已有线上业务基础上,创新推出以“自信”(客户智能自证与自主增信)、“自愈”(通过自助服务帮助逾期客户解决问题)为代表的数智化“自服务”体系。其中,“自信”通过AI语音助手的高效指引,让40%的客户在传统机构无法提供信贷服务的时间完成自助认证和审批,目前已为超过1500万名客户降价,为超12万困难群众无条件减免利息。“自愈”则将“主动找客户”的传统贷后模式进化为“客户主动找”的新型贷后交互模式,帮助客户自我治愈。
实践证明,“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业的科技底座。专家认为,在我国迈向金融强国的新征程中,各参与方应牢牢抓住当前方兴未艾的数智化技术浪潮,前瞻布局大模型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应用,培育金融业的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随着大模型在普惠金融领域涌现出应用潜力,将进一步推动行业进入数智化颠覆阶段,解决现有技术难以低成本、高效解决的风控、运营、服务等难题,届时普惠金融的覆盖面、精准性、可得性和满意度将大大提升。”王耀南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