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与中央企业的合作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23年,广东省成为全国首个全年GDP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已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广东省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了众多央企的青睐。央企纷纷加大在广东的投资力度,不仅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总体概述
近年来,广东省与央企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广东省属企业与央企在建合作项目便已达73个,总投资高达6688亿元,涵盖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这种大规模的投资行为体现了央企在战略性领域的引领作用,彰显了广东省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为。
从最初的单一项目合作逐步发展到如今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央企与广东省政府及地方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方式。通过股权合作、项目共建、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央企还注重引入市场机制,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高效运营。战略政策层面,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央企在粤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进一步激发了央企的投资热情和创新活力。
广东省在2024年初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广东省省长王伟中表示,要充分发挥广东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创新创造活跃等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更大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据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介绍,广东依托“链主”、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建成5家国家级和4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600多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超4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产业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广东省国资委党委于2024年7月22日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系统谋划新征程的改革举措,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以实现“再造一个广东新国资”的目标。
合作模式
广东省在央企地方合作行为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促进央地合作的深化。
第一种是央企直接投资。在这一轮合作中,央企直接投资成为主流模式。石化化工行业是广东省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省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计划在广东投入700亿元以上,重点发展在粤炼化基地、油气销售网络、天然气基础设施、新能源开发、新型研发机构、医药等领域,助力广东能源转型升级。在央地合作的助推下,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石化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9519亿元,较2017年增长81.0%,年复合增长率10.4%。
2024年7月,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彦彪表示:“国家电投集团作为最早参与广东省海上风电开发的能源企业之一,始终将广东省作为重点投资区域,重点布局粤东、粤西地区的开发,海上风电‘在运+在建+储备’的资源总量已超过500万千瓦,计划总投资超过700亿元,现已投产150.8万千瓦装机,资源总量在各大能源电力企业中名列前茅。”
早在2022年,国家电投规划的华南氢能产业基地正式落户佛山南海,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该项目拟建设国家电投集团膜材料、碳纸华南地区唯一的氢能产业基地。一期计划投资20亿元,重点建设膜材料、碳纸、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生产线和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初步建成集研发创新、高端制造、示范应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基地。
第二种是央企与地方政府或国企合作。央地合作不仅限于资金与项目的直接对接,更在于战略层面的深度融合。广东省政府与多家央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广东地方国企也积极与央企开展合作,通过股权合作、联合投资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024年4月23日,广东省政府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十四五”期间,中国建筑集团计划在粤完成不少于2500亿元的投资。双方将在建筑业创新升级、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城市有机更新、央地企业合作、建筑产业集聚发展和走出去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2024年6月28日,肇庆市人民政府与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深圳市举行,双方将在大消费、综合能源、城市建设运营等领域加大合作力度。
第三种是与民企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丰富了央地合作的内涵,也增强了广东经济的活力和韧性。
近日,在广州市黄埔区,中建四局承建的黄埔智荟产业基地项目、海格天枢科研及产业化中心项目同日迎来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进入机电与装饰装修施工阶段。中建四局与广东省政府及各地市政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实现了央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利用。2020年,中建四局一公司与广东远东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建涵盖建筑施工、投资开发、运营管理的创新体系模式以及长期稳定的项目合作关系。
第四种是地区帮扶。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央企还积极参与广东的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投资农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央企为广东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广东省启动并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选取多个县(市、区)、镇、村作为首批典型,通过央地合作等方式,加快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该工程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等措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2024年6月25日,珠海高新区与珠海高新区区属国企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土木、中建澳门、远东光伏及润城、招商蛇口五家央企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其中,高新建投将携手中国土木、中建澳门、远东光伏等央企,积极探索多种合作形式,发挥央企在资金、资源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提升项目“投融建营”综合管理能力,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城中村改造等注入新动力。
重点城市
广东省央地合作典范城市是“双子星”广州和深圳。2023年,深圳GDP为34606.40亿元,同比增长6.0%;广州GDP为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两地在广东乃至全国大局中举足轻重,在央地合作中也展现了主动性和创新性。
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和经济中心,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广州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与中央企业的沟通与联系。
2024年6月28日,广州市迭代了招商引资的模式——新挂牌成立“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这是广州城市招商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革新,将改变此前各自为战的局面,推动重大项目跟进落地。随后,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便与相关国企开展对接,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同日,广州市发布的《关于新时期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提出,将构建“1+3+3”联合招商机制。
广州市政府不断拓宽与央企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深度。同时,广州市为央企在穗投资提供便利条件,吸引更多央企项目落地。
广州市围绕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加强与央企的合作,共同推进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广州市依托央企的技术和资金优势,通过共建研发中心、产业园区等方式,大力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共建绿色智慧低碳城市,2023年10月19日,广州城投与广州供电局正式签署《广州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多元化改革合作协议》,广州城投集团成为南方电网旗下广东地区最大电力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广州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双方将深化战略新兴产业赛道布局,打造央地合作新标杆。
深圳市在央地合作中同样表现抢眼。深圳市在央地合作方面的战略布局主要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展开。通过引入央企的优质资源和技术,深圳市旨在强化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地位,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深圳市还注重与央企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圳市政府与央企在5G通信、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央企在深圳建设了多个5G基站和应用场景,为深圳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深圳市还积极与央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共同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2023年11月深圳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9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5个研究院和17项重大项目签约,显示了深圳市央地合作的显著成效。
2023年8月,中国信保与深圳签约,将持续加大对深圳出口信用保险资源的投入,将更多创新产品和模式在深圳先行先试;2023年11月,中粮集团的中粮前海创新中心在深圳市前海港落成,将依托中粮集团全产业链大宗贸易的资源优势,吸引大宗贸易上下游企业入驻开展业务……
深圳市为吸引央企入驻,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优惠和扶持措施,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等。这些政策旨在降低央企的运营成本,提高其投资效益。深圳市积极搭建央地合作平台,如举办“央地国企深圳行”等活动,邀请央企、国企及民营企业走进深圳,实地考察投资和营商环境,促进项目对接和合作。
在“央地国企深圳行”福田站活动中,钢研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等6个央地合作项目集中入驻福田,总投资超40亿元;龙岗区通过“央地国企深圳行”活动,成功促成10个央地合作项目集中入驻,总投资达74.93亿元。
重点案例
广东省通过强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作机制,携手中央与地方资源,共同发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即“卡脖子”技术,锻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手锏”技术,并致力于研发更多基础性、原创性的“根技术”,其中不乏优秀案例。
2023年11月29日,中国一汽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在深圳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加大汽车行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汽车芯片联合开发与应用、数据安全和数据要素市场化研究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先进计算体系与汽车行业的融合发展。
2023年12月18日,中国一汽大湾区研发院在深圳市揭牌成立。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在创新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推广、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双方将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前瞻研发、汽车出海、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共建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和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大量技术型企业资源和丰富下游产业链供应体系集聚于此。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在中国一汽与广东省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期间表示,中国一汽将以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新起点,充分发挥央企综合优势,结合广东创新能力强劲、产业基础扎实、市场规模较大等优势,进一步扩大在粤投资布局,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携手打造央企与地方合作新典范。
2024年4月,珠海高新区、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格力集团)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下称国家电投)旗下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推动融和元储华南智能制造基地(下称融和元储项目)、启航新能源船舶电动化研发中心(下称启航船舶项目)两大项目落地高新区格创5.0产业新空间。
2024年1月,格力集团旗下格力金投与招商局旗下招商局创投、招商租赁共同领投融和元储A轮融资,“以投促引”推动融和元储在珠海高新区设立控股子公司珠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并计划租赁格创·芯谷B区和C区约1万平方米厂房,用于投资建设首期融和元储华南智能制造基地。该项目是广东省发展改革委重点督办项目、珠海市产业立柱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预计2025年1月生产运营,达产后年产值超30亿元,年纳税额超1.5亿元。
此次签约,国家电投与格力集团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创新推进“新能源+绿色金融”深度融合模式,为绿色低碳项目融资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满足项目长期发展的低杠杆率、补充资本金、并购、混改等需求。混改投资后,双方将推动融和元储项目、启航船舶项目落地珠海高新区,助力绿色低碳企业顺利推进长足发展和双碳目标。
未来展望
今年,广东省属企业将在六方面发力“百千万工程”,广东省与央企的合作也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双方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广东省还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央企在粤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下一步,广东省将继续发挥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通过与央企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全省GDP年均增长5.0%左右,到2025年GDP约为14万亿元。广东省将进一步加强与央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为实现“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为企业观察报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