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7月26日至27日,2024(第十二届)中小银行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下如何壮大区域银行力量,助力金融强国建设”这一主题,讨论了中小银行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实现建设金融强国目标。
亚洲金融协会创始秘书长杨再平、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浙江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小龙、《当代金融家》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李哲平、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李文,以及北京银行、天津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南京银行、兰州银行、长沙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乌鲁木齐银行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此次论坛。
李哲平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这为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此次论坛的议题涵盖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科产融生态构建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杨再平表示,中小银行的优势在于社区银行,对自己的客户知根知底,有很多地方的资源,扁平化决策使得中小银行“船小好掉头”,但劣势在于资金实力较弱、品牌影响力低、物理网络覆盖不足、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数字化转型是中小银行突破地域局限、突破劣势的重要机会。中小银行要做好数字化转型,要善于借助外力,包括外包、共享、合作,要有效谋划和管理。
贾康表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制定金融法,这将给金融更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高层级的法律指导依据。区域性中小银行在金融改革中是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更加多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中央提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融入全面配套改革,打开潜力释放的空间。
浙江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原董事长王小龙分享了浙江农信20年发展的经验。王小龙表示,服务“三农”是农信社的宗旨,要坚持“四自”原则,把农信社培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机构,这四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他从监管上还提出自己的思考:“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比如德国储蓄银行集团,不完全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我们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相关部门能否支持部分银行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政治性、人民性,这是需要考虑的。”
重庆富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赵卫星表示,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无论是对客户的模式、风险控制、技术应用以及服务产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富民银行的目标是打造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包括产业供应链方向和产业零售的方向,围绕着科技推动产业和金融的融合。
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副总裁汪涛发表了《银行数字化与精细化经营的思路与实践》的演讲。武汉众邦银行首席信息官李耀发表了《数智化银行探索》的演讲。百融云创高级副总裁陈立宇发表了《基于AI及大模型的智能化财富管理》的演讲。南京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恩奇发表了《赋能新质生产力,融入发展新格局》的演讲。
下午的前沿对话环节,北京银行副行长王健、天津银行副行长郑可、廊坊银行副行长陈树军、江苏苏商银行副行长储兵、浙江有数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张利江围绕“数字金融 助力中小银行特色化转型发展”主题展开了对话讨论。
在当天的论坛上,还对第六届“铁马”中小银行评选活动的获奖单位进行了现场颁奖。
(照片由论坛主办方提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