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郭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报告摘要
本篇我们将基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进一步关注一些关键的改革细节。
细节表述一“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这一点代表国有企业经营考核的方向,2023年底国资委部署2024年央企工作任务时指出,要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和“品牌价值”等五个方面的价值。我们理解,从营收、利润,向增加值(VA)、经济增加值(EVA)等考核目标过渡,将会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主业、扩大创新,有助于国有资产价值提升。
细节表述二“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相较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更加聚焦。公用事业定价改革是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而本轮改革除理顺定价机制之外,又叠加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合理疏导上游成本、缓解公共财政补贴负担等目标,对一般物价结构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细节表述三“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中期来看,地方债务化解和债务长效机制将约束地方低效投资;而一些具有一定收益性的项目将通过专项债等广义财政机制提供融资支持,在两者之外的部分基础建设不具备短期收益性,但具备长期正外部性,对于助力制造业和消费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正外部性,应由政府长期投融资机制支持,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就是一种尝试,2024年起我国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细节表述四“积极推进首发经济”。[1]今年3月商务部曾指出“将千方百计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包括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2]上海市5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入建设引领时尚、定义潮流的全球新品首发地”,鼓励“首发、首秀、首展、首店”。从相关表述看,我们理解这属于鼓励消费升级的政策举措。
细节表述五“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3]2024年初发布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8个新兴产业领域和9个未来产业领域。新兴产业投融资机制容易建立;而未来产业(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因为技术尚处于前沿探索阶段,商业模式尚未形成,需要由政策引导持续性的投资培育,“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意味着未来产业将存在一定制度性的政策红利。
细节表述六“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继[4]全国科技大会后,三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了自主可控产业链。
细节表述七“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样是新质生产力。“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改造是一个现实的思路,2024年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实际上就是这一思路的体现。这一线索如能持续落地,中期有助于传统制造业部门保持一定的投资速度和产业空间。
细节表述八“发展耐心资本”。2024年4月30日政治局会议首提“耐心资本”,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从三中全会《决定》来看,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一级市场投资资金被赋予“耐心资本”的角色,政府投资资金也将起到重要的牵引作用。
细节表述九“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这一点可能代表着当前阶段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思路。具体包括支持长期资金入市;强化退市制度;完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完善分红激励约束等。投资和融资协调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内生稳定性提升。
细节表述十“制定金融法”。[5]经济观察报报道,今年两会就有关于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金融法》的提案,提案认为目前金融监管缺少统一的基本法,监管重叠和监管空白同时存在,金融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决定》指出要制定金融法,以及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
细节表述十一“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之前就曾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社科院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曾指出[6],国家资产负债表是国家大账本,通过它可以对国家整体经济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相比于GDP等流量指标,作为存量指标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覆盖的范围更广。国家资产负债表为评估一国债务风险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
细节表述十二“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战略性矿产资源关系到一国产业发展和战略安全;近年来部分新兴产业发展又进一步带来了对于上游矿产的广泛需求,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统筹管理无疑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机制的组成部分。
细节表述十三“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在2021年[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就有这一表述。我们理解这一则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财政第一本账的非税收入;二则在第二本账(土地出让金等)规模缩小、弹性下降的背景下,进一步激活国有资产资源存量、扩大第三本账弹性具有必然性。
细节表述十四“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2024年2月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就曾提出“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三中全会《决定》亦指出“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我们理解,土地要素的灵活化配置将有助于全国的主题功能区战略,即产业优势地区可以获得进一步产业集聚的要素支持。
细节表述十五“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决定》指出,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这一点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政策正常化,并打开下半年地方地产政策进一步松动空间。此外,《决定》指出“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按照三中全会相关改革2029年之前完成的时间线,中期这两项改革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正文
7月21日,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全文发布。
在前期报告《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理解》中,我们已基于公报梳理了对三中全会主要精神的学习理解;本篇我们将基于《决定》,进一步关注一些关键的改革细节。
细节表述一“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这一点代表国有企业经营考核的方向,2023年底国资委部署2024年央企工作任务时指出,要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和“品牌价值”等五个方面的价值。我们理解,从营收、利润,向增加值(VA)、经济增加值(EVA)等考核目标过渡,将会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主业、扩大创新,有助于国有资产价值提升。
《决定》指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细节表述二“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相较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更加聚焦。公用事业定价改革是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而本轮改革除理顺定价机制之外,又叠加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合理疏导上游成本、缓解公共财政补贴负担等目标,对一般物价结构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决定》指出,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细节表述三“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中期来看,地方债务化解和债务长效机制将约束地方低效投资;而一些具有一定收益性的项目将通过专项债等广义财政机制提供融资支持,在两者之外的部分基础建设不具备短期收益性,但具备长期正外部性,对于助力制造业和消费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正外部性,应由政府长期投融资机制支持,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就是一种尝试,2024年起我国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决定》指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细节表述四“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今年3月商务部曾指出“将千方百计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包括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上海市5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入建设引领时尚、定义潮流的全球新品首发地”,鼓励“首发、首秀、首展、首店”。从相关表述看,我们理解这属于鼓励消费升级的政策举措。
《决定》指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细节表述五“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2024年初发布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8个新兴产业领域和9个未来产业领域。新兴产业投融资机制容易建立;而未来产业(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因为技术尚处于前沿探索阶段,商业模式尚未形成,需要由政策引导持续性的投资培育,“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意味着未来产业将存在一定制度性的政策红利。
《决定》指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细节表述六“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继 全国科技大会后,三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了自主可控产业链。
《决定》指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
细节表述七“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样是新质生产力。“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改造是一个现实的思路,2024年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实际上就是这一思路的体现。这一线索如能持续落地,中期有助于传统制造业部门保持一定的投资速度和产业空间。
《决定》指出,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
细节表述八“发展耐心资本”。2024年4月30日政治局会议首提“耐心资本”。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从三中全会《决定》来看,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一级市场投资资金被赋予“耐心资本”的角色,政府投资资金也将起到重要的牵引作用。
《决定》指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细节表述九“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这一点可能代表着当前阶段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思路。具体包括支持长期资金入市;强化退市制度;完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完善分红激励约束等。投资和融资协调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内生稳定性提升。
《决定》指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支持长期资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制度。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完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对接、标准统一。
细节表述十“制定金融法”。经济观察报报道,今年两会就有关于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金融法》的提案,提案认为目前金融监管缺少统一的基本法,监管重叠和监管空白同时存在,金融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决定》指出要制定金融法,以及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
《决定》指出,制定金融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统一金融市场登记托管、结算清算规则制度,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
细节表述十一“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之前就曾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社科院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曾指出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国家大账本,通过它可以对国家整体经济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相比于GDP等流量指标,作为存量指标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覆盖的范围更广。国家资产负债表为评估一国债务风险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
《决定》指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健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加强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加强产业活动单位统计基础建设,优化总部和分支机构统计办法,逐步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健全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机制。
细节表述十二“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战略性矿产资源关系到一国产业发展和战略安全;近年来部分新兴产业发展又进一步带来了对于上游矿产的广泛需求,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统筹管理无疑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机制的组成部分。
《决定》指出,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
细节表述十三“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在2021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就有这一表述。我们理解这一则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财政第一本账的非税收入;二则在第二本账(土地出让金等)规模缩小、弹性下降的背景下,进一步激活国有资产资源存量、扩大第三本账弹性具有必然性。
《决定》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细节表述十四“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2024年2月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就曾提出“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三中全会《决定》亦指出“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我们理解,土地要素的灵活化配置将有助于全国的主题功能区战略,即产业优势地区可以获得进一步产业集聚的要素支持。
《决定》指出,优化土地管理,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探索国家集中垦造耕地定向用于特定项目和地区落实占补平衡机制。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制定工商业用地使用权延期和到期后续期政策。
细节表述十五“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决定》指出,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这一点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政策正常化,并打开下半年地方地产政策进一步松动空间。此外,《决定》指出“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按照三中全会相关改革2029年之前完成的时间线,中期这两项改革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决定》指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
风险提示:中期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超预期,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海外逆全球化超预期,国内经济增长出现新的特征和变化,国内地产或地方债务领域出现新的风险点,文中分析对政策框架理解不到位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075887053634973&wfr=spider&for=pc
[2]https://www.shanghai.gov.cn/gwk/search/content/41706e7ee3c840ba9016585d83dec26e
[3]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1/content_6923931.htm
[4]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40624/16741a201e564d8d8775ffb1450ecf29/c.html
[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684845881058868&wfr=spider&for=pc
[6]https://www.infzm.com/contents/252349?source=133&source_1=1
[7]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4/13/content_5599346.htm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