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 6月7日,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拍摄的即将下线的整车。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 6月1日,昆山元宇宙产业园内的亮风台(昆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里,工作人员在演示AR智能穿戴设备赋能工业应用的场景。新华社记者 杨磊/摄
● 赋能、提质、焕新,“新质春潮”送来了低端产业进阶的机遇窗口期。
● 既有雄心豪情,也有实际行动和务实举措,新质向实必然迎来发展的累累硕果。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新质生产力”,是近年来全国产业改革“出镜率”最高的热词,既承载着现代化生产力质的跃迁,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从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脚注。
“创新起主导作用、改革提升传统产业、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后,就新质生产力如何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勾画出经济新动能成长壮大的清晰画卷,为各地因地制宜培育新兴产业指明方向,向世界展现出数字经济实践中的“中国样本”。
由“新”向“实” 走在最前列
在高质量发展中,如何由粗放式的要素驱动转向集约式的创新驱动?如何在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上持续发力?如何注重“质”和“量”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如何推动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如何求得经济与效益双提升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增长?
带着时代之问,起航关键节点。
全国各地紧跟党中央步伐,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不约而同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和要素改革”四个着力点,奋力奏响新质生产力改革开场曲。
在辽宁省阜新市十家子镇南甸子村,艳阳东升,麦苗摇曳时节,一台耕种机械正在田间作业。而这一画面,动态传送至全国农机数字化大屏上,轻点屏幕,农机在线状态、农机实时状态、全国农机迁徙图、农机智能驾驶舱随时切换。在新质生产力首提的东北大地,一场智慧农机见证农耕之变拉开帷幕。
放眼全国,在数字技术创新下的产业升级,正以标兵愈远、追兵迫近的速度争先追赶。
在河南,国内首台无驾驶室纯电动拖拉机、首台“5G+氢燃料无人驾驶”拖拉机、首台大马力轮边驱动电动拖拉机等驶向“希望的田野”,助力端牢“中国饭碗”;山东提出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新兴产业集群;贵州强调抢抓人工智能“风口”壮大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安徽则提出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加快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我们自主研发的纳米级银包铜,突破了在600纳米铜球表面均匀包覆银的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并在国内首个实现量产。”在山东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济源纳米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一颗“小纳米”将光伏电池板成本降低10%的密码。
向新质生产力要产值、要效益、要超越,靠的是放手一搏攻克关键技术,离不开为产业落地的盘根计划。正如科技人才的期盼:“今天20%的投入和布局,将为以后带来80%的收益,从而建立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效创新机制。”
既有雄心豪情,也有实际行动和务实举措,新质向实必然迎来发展的累累硕果。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新质生产力在培育中释放的数字消费、新型基础设施强基、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生态活力正在合力构建内循环市场要素,重塑全球科技力量布局。
先“立”后“破” 创出新天地
面对智造新势力,占全部制造业八成的传统制造业一反惯性思维,走起了“先立后破”之路。
没有刺鼻气味,不见浓烟滚滚,生产车间人员寥寥,“工业大脑”实现了指尖操控、“一键炼铜”。在湖北老工业基地黄石,我国铜冶炼行业的首个智能工厂——弘盛铜业以“含绿量”“含金量”为底气,托举“黄石智造”迈向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广东佛山市格兰仕工业4.0基地的微波炉总装智能生产线上,7台机器人正在完成大部分复杂装配工序。而机器人的幕后指挥者,机电工程师唐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由简单的设备维护人员升级为自制总装智能生产线主导人员。
在转型中,企业以立人为先,深植“机器的目的不是替代人,而是升级‘人’”的理念,锚定培育高技能劳动力和复合型“人才舵手”战略。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传统产业的重要性。要求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要“先立后破”,就是在新技术、新理念引入后不破坏原有的运营模式和人才矩阵,避免新的生产力尚未稳定形成之时贸然废除对企业带来的“阵痛”,甚至是生存风险。
赋能、提质、焕新,“新质春潮”送来了低端产业进阶的机遇窗口期。
美的、格力等白家电不再止步于“价格战”,智能家居、以旧换新、绿色消费让传统家电有了旧貌换新颜的新天地;数码印花、村域电商让曾经“土味”的曹县问鼎世界汉服第一城;锂电池这一核心技术牢牢握在手中,成就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传统制造业箭在弦上,蓄势开拓数实融合破局点,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奋进答卷。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将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等一批科研攻关项目作为突破口,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未来,在京津冀、浦东新区、两江新区、大湾区……还会有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业蝶变的故事被看见。
以“绿”赋“新” 为发展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去年年底,国家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两个月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随后,各部委实施细则接续出台,万亿级规模大市场随之启动。
生产什么?首先需要市场自发作出决策,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和新一轮“双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互为支撑,彼此共荣。
“一款空调原价7600元,现在打八五折,等于6460元。它又是一级能效的,能享受10%的政策补贴,这样算下来是5814元,相当于省下了1786元。如果你家里有旧家电,还可以以旧换新,再抵200元。”日前,在上海某苏宁电器门店,层层叠叠的红包流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扫货。
再看下游,当一台旧家电被拉到湖北天门新材料绿色产业园,一根根铝棒自动喂入挤压机,经过加热、挤压、冷却、拉直、氧化等工序后,被“瘦身”拉长,变身优质铝型材,实现家电回收利用率超过80%。
深挖城市矿山,吐“废”为宝,绿色生产力赋能生产方式生态化、消费方式生态化、绿色技术以及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承载力,无疑为全产业链条的韧性、可持续固本强基。
步入“消费促进年”,“政策+活动”双轮驱动,除了汽车、家居、家电等传统消费外,国货“潮品”消费、商旅文体融合消费、赛事经济、闲置物品买卖等新型消费方式壮大,力促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引领产业升级,成为循环经济的倡导者和领跑者。
傲立潮头,乘势远眺。
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目标已足迹清晰、步履坚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