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是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关乎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为贯彻落实《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浙江省紧扣世界级绿色石化(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坚持向“新”蓄能、向“质”攀升,聚力做好强链群、扩投资、提创新、优布局、促规范,推动精细化工产业规模化、高端化、融合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
一、聚链成群,以壮企强链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有效供给能力提升和强企育才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延链、关键产品攻关、优势产品提质、龙头企业壮大、中小企业培育等。2023年以来,浙江启动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由分管省领导担任绿色石化(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链长”,通过壮龙头、强链群等举措推动精细化工产值规模突破6500亿元量级,有力支撑制造强省建设、新质生产力培育等工作。
一是育强链主企业。制定“链主企业培育库”动态管理办法,将浙石化、中石化镇海炼化等15家重点企业纳入首批“链主”企业培育库予以重点服务。落实“链长+链主”制,激发“链主”示范引领效应,对内引导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卡位入链”,对外深化与沙特阿美等外资巨头在精细化工领域的战略合作,加快向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高附加值环节延链发展。
二是育强特色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发展,提升由“一滴油”到“一匹配”的全供应链竞争优势。深化“减油增化增特”,引导石化企业向精细化学品、生物化工等中下游延伸,构建“乙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化学品+集成电路、染料/化学纤维材料+现代纺织”等集群协作生态。
三是激发集群效应。印发实施集群建设行动方案,打造从石油炼制到化学原料、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化学纤维、染料、氟硅材料、化学原料药等领域产量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成功指导宁波创建绿色石化和磁性材料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均为业内唯一。
二、新老并重,以外引内育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安全环保技术改造行动,推动技术改造、标杆引领。2024年以来,浙江围绕“两重”“两新”工作,坚持“国家所需”与“浙江所能”相结合,谋准谋实项目,以优质项目建设推动精细化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滚动实施重大项目。开通重大项目“直通车服务”,发挥分管省领导任“链长”作用,协同省级有关部门破解项目实施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以“最优服务”换“最快进度”,推进镇海炼化绿色石化基地、浙石化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为浙江省发展壮大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丰富化学原料供应。
二是外引内育双向发力。迭代产业链图谱,靶向招引强链补链项目,精准谋划金塘新材料产业园、台州湾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战略性项目,锻长浙江省精细化学品、特种聚酯及高端纤维等产业长板,补齐高端树脂、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等产业短板。重视企业内生增长,指导各市开展“十链百场万企”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等,将内育项目留根在浙江。
三是加快产业数智转型。落实国家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协同集群专家服务团成员开展“自主可控数字化转型”主题服务,协同中国石化联合会制定《化工园区与企业信息化融合建设技术要求》,为浙江省化工园区园企融合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引。大力推动化工行业设备更新,指导企业申报工业技改和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33个,撬动总投资234亿元。
三、创新强基,以协同创新助推产业“融合化”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创新体系完善行动,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中试项目落地、上下游协同创新。创新水平和能力是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关键,是提升精细化工率的动力。近年来,浙江布局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平台,做优“科研创新-小试中试-产业化”转化链条。
一是建强科创平台。指导宁波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成为国内首个石墨烯领域国家级创新中心,突破石墨烯浆料快速印刷等多个关键共性技术,如宁波组织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技术成果产业化对接会,已与雅戈尔、方太集团、公牛集团、灏钻科技、吉田科技等5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布局建设甬江、白马湖、天目山3个省实验室,建成投用高端化学品、绿色石化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二是推进技术攻关。围绕高性能膜材、高端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批次新材料工程化攻关。指导宁波镇海、绍兴上虞、衢州智造新城、舟山岱山等地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基地,推广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新材料创新基地等运营模式,其中镇海炼化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浙石化产出的1-己烯加速POE产业链原料的国产替代进程。
三是健全创新体系。滚动实施“尖峰、尖兵、领雁、领航”攻关计划,构建以化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迈向“市场化”。如宁波组建国内首个“绿色石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累计攻关“环氧乙烷长距离安全输送技术开发”等特定关键核心(共性)任务5个。
四、筑巢引凤,以园区提能加快产业“集约化”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产业布局优化行动,推动园区规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截至目前,浙江已认定化工园区51个,集聚超60%的规上危化生产企业,贡献约80%的行业营业收入,承建超95%的新建项目,为发展壮大精细化工产业提供重要载体。
一是抓好园区规范管理。完善化工园区综合管理体系,先后制定《浙江省化工园区评价认定管理办法》《浙江省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浙江省化工重点监控点评价认定管理办法》等专项政策。2023年,浙江共入围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前10强4个、稳居全国第一,拥有营收超千亿的超大型园区5个、约占全国千亿园区数的1/4。
二是优化沿湾沿海布局。坚持全省“一盘棋”,构建沿海沿湾的精细化工产业布局,形成以国家级宁波-舟山石化基地为核心,杭甬嘉绍舟为重点的环杭州湾绿色石化产业带,区域全行业营业收入约占全省的4/5,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三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首创化工园区异地孵化、伙伴园区等“飞地”合作模式,鼓励设区市域内化工园区与工业园区、高新园区结对,推动研发、中试及生产环节合作布局,支持有实质性合作项目落地的结对化工园区扩园。如衢州、杭州打造“研发孵化在杭州、生产转化在衢州”的跨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为衢州集聚高端要素和加快产业转型打开了新通道。
五、规范管理,以安全绿色引导产业“规范化”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发展环境改善行动,强化精准服务、中介服务、责任关怀、政策应对。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仍是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底线,面临要求不断提高、压力不断加大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浙江省聚焦节能降碳技改、智慧园区建设等工作,做好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精细化工产业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水平。
一是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创新开展石化行业存量降碳工程,加快绿色清洁能源替代及煤改气工程,浙江省炼油、乙烯等加工环节的综合能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浙石化建成12万吨/年二氧化碳利用绿色节能加工产业链装置,实现年降低碳排放3.27万吨。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近两年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化工企业193家。4家化工园区入围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二是筑牢绿色安全底线。协同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完成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评价,协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逐级构建突发水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持续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守牢安全底线。截至目前,全省实现化工园区一般安全风险水平(C级)全覆盖,其中较低安全风险水平(D级)园区16家、约占园区总数的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抓好产业“数字安全”。对照《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指导地方建设一批国家智慧化工示范园区,如宁波化工园区试点先行,实现隐患提前发现、风险提前预警。推广危险源监控、危化品储运、AR远程维护作业等“数字安全”模块,引入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等“数字环保”模块,大幅降低环境安全风险。
下一步,浙江将深入落实《实施方案》,围绕“稳增长、强创新、促转型”要求,坚持新老并举、先立后破,优选赶超赛道、谋实标志性成果,率先打造高效绿色安全融合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基础。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