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政协报
全国政协委员张雨东:推动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案由: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聚集地,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卓有成效,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需求,对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要求,西部地区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还存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高校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
一是加大对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力度。“双一流”建设应在公平竞争中兼顾区域协调发展,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对西部特色高校、特色学科的建设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
二是构建分层分类的高等教育布局体系,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制定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优化布局规划并纳入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涵盖基础学科、主干学科和支撑学科的有梯队有层次的学科体系。加大新兴学科布局力度,建立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优先设置一批前沿、新兴、交叉的学科专业。
三是紧密对接新发展需求,培优育强特色优势。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口径和范围,指导高校差异化发展、克服同质化竞争,在特色上聚力发展。突出高校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行业需求的贡献能力。大力引导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区域特色优势,对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设置。
四是强化主体责任,切实发挥高校积极性主动性。加强督导检查,落实高校学科建设主体责任。扩大高校人事自主权,改善高校内部学术管理。大力破除“五唯”,完善高校人事管理、人才多元评价、收入分配等机制,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做好存量调节。指导高校创新学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跨学科合作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内部管理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庄严:建设中尼陆路贸易通道 提升西藏对外开放水平
案由:
中央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西藏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时宣布,与尼泊尔建立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尼泊尔是我国面向南亚方向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国际经贸合作对象。在新时代充分发挥西藏优势,推进中尼贸易大通道建设,对于西藏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拉紧与尼泊尔利益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尼贸易大通道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受客观自然条件制约,口岸通关频受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影响,吉隆、樟木口岸跨境交付区域土地空间有限,现行交货模式下通关量无法提高。二是西藏口岸跨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较低,与西藏面向南亚开放通道对接的尼泊尔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尼方一侧的口岸、检验检疫、交通等互联互通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中尼之间的陆路经贸往来。三是拉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日喀则(吉隆)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启动以来,资金缺口较大,物流枢纽建设配套政策不足,物流枢纽功能在面向南亚通道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规划节点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一是从国家层面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将南亚陆路贸易通道顶层设计,围绕吉隆、樟木、里孜、普兰、陈塘(日屋)等重点口岸建设的开放通道,加快与尼泊尔的戈西经济走廊、甘达基经济走廊和卡纳利经济走廊实现对接。二是请求国家层面考虑西藏的特殊区位优势,促进中尼陆路贸易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相衔接,充分发挥西藏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尼陆路贸易通道中的作用,加强面向南亚开放通道建设,帮助西藏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助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吉隆、樟木口岸为核心,以里孜、陈塘(日屋)口岸为补充,积极打造沿边口岸经济带,以拉萨、日喀则两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通道枢纽节点,大力提升中尼口岸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推动中尼贸易通道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二是请求尽快批准日喀则(吉隆)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设立,对拉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王飚:强化贵州水运设施建设 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案由:
贵州位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上游,是全国14个非水网省份之一,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1条,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33条,具备发展水运的巨大潜力。但目前,贵州水运还面临着航道通过能力不足、港口综合服务水平不高、投入不足等问题。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赋予了贵州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贵州水运通道能耗低、运能大、占地少、边际成本低等优势,有利于通过水运带动沿江各类园区建设,促进西部地区和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议:
加大统筹力度,打通贵州水运出省主通道。建议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协调长江下游各省份尽快启动主通道通航设施建设和改造,启动贵州通航设施、航道、港口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解决主通道下游通航瓶颈问题;支持贵州加快整治碍航滩点,打通未建通航设施的碍航闸坝,提升主通道的航道等级、安全保畅水平和通航枢纽通过率;支持贵州加强智慧水运平台建设,提升航道、船舶、水利枢纽等水运基础信息采集能力,完善船岸、船舶通信系统、智能导助航设施,实现全天候复杂环境下的航道畅通。
加大扶持力度,打造贵州现代化港口枢纽,助力贵州水运交通大发展。建议交通运输部等中央部委加大项目扶持力度,支持贵州加强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口码头、堆场专业化和自动化改造和老小散码头改造升级;支持贵州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其与公路运输衔接水平,强化铁路设施建设,优化完善水水中转,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水运转移;支持贵州建设集装备制造、装卸、仓储、运输、贸易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港口物流园区,统筹联运、口岸、保税、物流等功能,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支持贵州建造大型船队,打造专业化、标准化、绿色化大型船队,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支持全国高校与贵州实施订单式教育,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水运行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