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交汇点讯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体最大的免疫排毒器官,被称为“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每年的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江苏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主任钱军表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种,近年来发病率高居不下,做到“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爱“炫”烧烤、火锅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肠道,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器官。它主要负责吸收营养、排出毒素,掌管着人体近70%的免疫功能。自2005年起,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肠道健康日”,旨在提醒人们要注意身体发出的警示,注意肠道健康。
钱军介绍,近年来诸多生理、心理及生活环境影响,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从发病率来说,结直肠癌位居第二。“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饮食习惯有关,尤其是‘肥甘厚腻饮食’与大肠癌发病率上升是有一定关系。在采访中,钱军多次提到饮食习惯对结直肠癌的影响。临床发现,很多没有基因遗传的结直肠肿瘤的患者平时都喜欢‘炫’烧烤、火锅、麻辣烫等,常吃这些刺激性食物,会破坏肠道免疫功能,很容易导致局部肠黏膜的上皮细胞突变,加之不爱吃水果、蔬菜,又喜欢久坐、熬夜等,这些都增加了患病风险。”
专家建议40-45岁左右做第一次肠镜检查
“实际上,结直肠癌却是最‘笨’的癌,从发生到发展成为癌,那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钱军表示,80%的结直肠癌从增生、息肉再到癌需要5~30年的窗口期,给“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时间和机会。
钱军介绍,日常需要定期体检,通过便常规、便潜血等检查项目,可以对部分肠道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临床公认的结直肠癌的筛查金标准是肠镜检查,建议在40-45岁左右做第一次肠镜发现息肉并切掉,就等于排除了定时炸弹。对于有结直肠腺瘤病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症性肠病的高危人群而言,应该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结直肠癌筛查。未发现肠道息肉或肿瘤者每隔5年再做1次,发现肠道息肉或肿瘤者,根据肿瘤大小及类型进行诊治。
除了筛查之外,日常如何保持肠道健康?钱军建议,主要从“管住嘴、迈开腿”着手。饮食方面,尽量少吃红肉,多吃蔬菜、水果这些低脂高纤维饮食,同时减少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含有亚铁血红素、亚硝酸盐和高温烹饪时产生的杂环胺混合物,这些物质都有可能引发肠息肉。运动方面,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尤其要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在生活习惯方面,要戒烟、酒;养成及时排便的习惯,减少肠胃负担,保持体内消化系统的良好规律,提高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新陈代谢的效率。
精准治疗,基因检测检查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50%的患者是晚期。”钱军坦言,针对结直肠癌的晚期患者,在治疗中,基因检测是很重要的药物治疗参考指标,通过基因检测,医生能够判断免疫药物和靶向药物对患者治疗是否有效。他认为,目前,在精准治疗的前提下,基因检测的项目和流程还需进一步完善。
记者了解到,近期,省卫健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管理等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严格检验机构资质管理和严格临床检验项目管理。临床应用的基因检测项目必须是最新诊疗规范、指南和专家共识中明确提及、高度认可、对患者诊断和后续治疗有明确意义的检测项目。医疗机构要建立委托检测机构遴选工作机制,选择检测资质齐全、检测流程合规、检测质量可靠、检测服务行为规范、内部管理严格的医疗机构(含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接检测任务。
省卫健委表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规范临床检验管理与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和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行动相结合,组织辖区内医疗机构以基因检测管理为重点,从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入手,开展自查自纠,通过进一步规范临床检验服务,不断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安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