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主办的“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名篇赏读会”,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拉开了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序幕。
“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名篇赏读会”系列活动,邀请科学家来到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将科学元典中的精彩内容,通过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再创作,让科学与艺术相遇,探讨热门科学话题,形成一种全新的科普形式。现场观众表示,这是一堂诚意满满的科学通识课,原来这些大部头的科学著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严肃高冷。
本次活动是“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系列活动的第一场,也是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特别策划。活动聚焦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探索生命创生和人类远古祖先起源的秘密,以及自然万物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奇妙关联。以新颖的形式、丰盛的内容彰显了本届科技活动周“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主题。
人类祖先的祖先哪里来?院士助力科学名篇赏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灵魂三问”,也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断追问自己的终极问题。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震撼世界,从此开启了对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
舒德干院士是《物种起源》中文版的译者,他沿着达尔文的道路继续探索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在国际学术界取得了公认的成果。活动中,舒德干院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从达尔文其人讲起,结合自己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重走达尔文之路、翻译《物种起源》等的切身体会,讲述了《物种起源》的核心思想及其主要谜题,引领观众走进一场探索生命起源奥秘的神奇之旅。
舒德干院士为公众解读《物种起源》。
达尔文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一生的主要乐趣和惟一职业便是科学工作。潜心研究常使我忘却或赶走了日常的不适。”他觉得“我对科学是始终不渝地热爱”。
除了醉心科学,达尔文也非常热爱艺术。在舒德干院士的讲述中,可以看到达尔文从小喜爱音乐,尤其是莫扎特和贝多芬作品,有时甚至达到陶醉境地。他在朗读莎士比亚作品时感到极大的愉快,还喜欢版画。
科学是宇宙要告诉人类的,艺术是人类要告诉宇宙的
“科学是宇宙要告诉人类的,艺术是人类要告诉宇宙的”,这是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的名言墙上的一句话。
除了科学元典名篇朗读,活动还以各种形式,促成科学与艺术别开生面的激情碰撞。达尔文所处的时代,正值欧洲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科学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任定成教授讲述了19世纪的伟大科学成就,除了达尔文提出科学的进化论,还有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学定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学理论等,这些伟大成就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艺术领域,19世纪的音乐、绘画、文学舞台也可谓灿烂辉煌。缘此,周海宏教授和任定成教授,分别从音乐、文化以及科学的角度,讲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与那个时代的科学状况和社会特点。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分享科学和音乐对世界的理解有何异同,畅想福楼拜“科学与艺术最后在山顶相遇”的神奇预言。
物种经历演变,乐器也遵循着发展规律。著名管风琴家、羽管键琴演奏家沈凡秀为观众娓娓介绍了管风琴与羽管键琴的发展,用小管风琴演奏了作曲家帕赫贝尔的《恰空》,并与青年长笛演奏家刘晔合奏演绎巴赫为长笛与羽管键琴而作的《g小调奏鸣曲》(BWV 1020快板),将科学与艺术的动人相遇推向了高潮。
据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元典丛书”是“当艺术与科学相遇”系列活动的原点。“科学元典丛书”中遴选出来的作品,是自古希腊以来,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经过较长时期历史检验的科学经典著作,计划出版100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科学名著汉译丛书,连续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张牵 校对 付春愔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