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份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麦种子材料重返地球

5份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麦种子材料重返地球
2024年05月09日 22:38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目前,我们团队已顺利取回5份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麦种子材料。这些材料在中国空间站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装置上经历了11个月舱外辐射,已由神舟十七号飞船带回地球。”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牧药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首席科学家杨红善与科技日报记者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航天育种是一种前沿科研手段,能够提供原创、安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材料和种质基因源。在杨红善看来,航天诱变有“三宝”:高真空、微重力和空间射线。“‘三宝’共同作用,可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从而有机会获得罕见的、具有突破性的优异新种质。”杨红善介绍。

搭载前,科研团队精心挑选出紫花苜蓿和燕麦等牧草种子,此后,根据育种目标确定了要搭载的品种或新品系。“每一粒种子要饱满,不能有损伤,以确保从太空返回地球后可正常发芽。”杨红善说,经过层层筛选确定下来的正是名副其实的“天选之种”。

最终,3个紫花苜蓿新品种、1个杂花苜蓿新品种和1个燕麦新品种入选。其中,苜蓿种子共8000多粒,燕麦种子共600多粒。

种子材料经历太空之旅,重返地球后将开启新的育种之路。“对航天诱变育种而言,搭载航天器‘上天’是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返回地面后的选育研究。”杨红善说。

之后,杨红善团队将在实验室开展萌发试验和田间种植,并以诱变的单株为对象开展田间选育,筛选优异突变材料,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一般来说,不同作物的育种年限不一样。按照育种程序,培育出一个紫花苜蓿新品种需要十多年时间。而燕麦是一年生植物,培育时间会减少2—3年。”杨红善告诉记者。

此前,在航天育种领域,兰州牧药所已培育出“中天1号”“中天2号”“中天3号”3个国家苜蓿新品种和“中天4号”1个省级燕麦新品种。“目前,这些品种均已实现成果转化,并在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成功推广应用。”杨红善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兰州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