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铠甲磨损后,高压气管的使用寿命会大幅下降,一旦在测线上气管漏了,会影响作业效率。”长期的阵列维保工作,让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服)震源工侯姣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在海洋石油751船300多平方米的震源甲板上,侯姣拿着手电筒从前到后,绕着阵列护管左看看右瞧瞧。熟悉他的人都明白,这是发现问题了。原来在护管内的高压气管橡胶保护铠甲出现了较大的磨损,若不是他用手电筒对护管内部仔细查看,还真不容易发现。
凭着这双“火眼金睛”,侯姣排除了不少安全隐患。在一次日常检修作业中,炮缆绞车滑环处的高压气管接头出现了一道浅浅的裂痕,位置位于炮缆绞车检修孔的内侧,十分不起眼。可一旦裂痕扩大,就会影响整个阵列的高压空气供应,甚至造成安全事故。侯姣不是震源工科班出身,却敏锐地发现这处安全隐患。从此以后,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
“其实就是多看一眼,多检查一次。”侯姣所说的诀窍,其实没那么简单。设备维保工作是提供优质震源的基础,长时间、高频次、大容量、高震动的水下响炮作业对设备的完好程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基本功不扎实,维保工作中出现纰漏的话,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他总说:“肯定得精益求精,安全第一。”
2009年7月,侯姣进入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船队震源组工作。这对于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他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刚入行,他就天天跟在师父后面,看老师傅是怎么工作的。闲下来的时候,他就抱着设备操作规程“啃”。但最难的,还是亲自上手去干。比如最基础的组装相干枪拧螺丝来说,就跟平日里的拧螺丝很不一样。他说:“拧螺母前需要上红油,拧完之后,需要打扭力,还要复核检查。”
干了十多年的震源工,如今侯姣已经成长为震源组的班组长。如何让班组每个成员都拥有“火眼金睛”?他要求组员永远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在班组立下铁律:每个人都要熟悉震源作业的全流程,掌握事故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每周开展一次警示案例的反思工作,每月对安全技能和维保技巧进行考核,连续3次考核不合格就得下船离岗培训。
闲暇时间,侯姣还承担起班组内部的培训工作,针对班组员工不同的技能水平对症下药,耐心传授专业技能和操作要领,努力将个人技能优势转化为团队整体实力,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班组的综合技能。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