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古城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在此筑惠历古城,古彝语大海的意思,汉语译为建水。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间改为建水县。元、明、清三代曾是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上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巧,素有“滇南邹鲁”之称。1994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元史·张立道传》载:是年张立道任云南临安广西道宣抚使(宣抚司设于建水),“复创庙学于建水路”。这是他继首创中庆路(今昆明市)孔子庙后,又与大理路同时创建的省内最早的文庙。明清时为临安府学和建水州学所在。并曾一度寄寓着元江府学,成为滇南的文化教育中心。700多年来,先后经过五十余次扩建增修,特别是明代头科翰林李遇元由京城绘来曲阜孔庙王宫式建筑图样,后来按图改建,拓地扩建,终成占地114亩(约合7.6万平方米)的大型文庙,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孔庙,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仿照曲阜孔庙的格局建造,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步入大门为肃穆的“太和元气”坊,迎面为40多亩水面的“学海”(泮池),池中建有思乐亭,左右有“礼门”和“义路”石牌坊。面对泮池,使人领略到“山静水流开画境,莺飞鱼跃悟天机”的意境,更感悟到清代滇南著名文人尹壮图“天下至深为学海,世界无底只书囊”的深邃。步入棂星门,建有一殿、二庑、二堂、二阁、五祠、八坊,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大成殿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架构,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前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殿中共悬挂了清代帝王赞孔尊孔的“御题”贴金匾额八块,它们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以及光绪的“斯文在兹”,充分显示了清朝帝王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推崇备至。
孔子圣弦诵图,为青石浮雕,刻于明天顺六年(1462年),高1.5米,宽0.8米,浮雕上部镌刻着宋高宗御题孔子赞,此碑原是宋高宗赠予浙江衢州孔庙,元灭南后,移至此地。其碑文为:大哉宣圣,斯文在兹。帝王之式,古今之师。志则春秋,道由忠恕。贤于尧舜,日月其誉。维时载雍,戢此武功。肃昭盛仪,海宇聿崇。其大意是,孔子如尧舜一样贤明,推行其忠恕之道,就能天下和睦,藏兵息武,因此令全国隆重祭祀他。
整座庙宇一片翠绿,古木萧森,庄严肃穆。松、柏、竹、柳,千姿百态,各种花卉争妍斗艳,四季飘香。院内有两株共生树,数百年来紧紧缠在一起,一株柏树,一株榕树,当地人戏称:“万将军抱白小姐。”时值五月,凤凰花盛开,开得像火一样热烈、生机勃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