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育市场主体为经济发展赋能——培优育强添活力
甘肃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高倍率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生产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范海瑞 曹立萍
金川集团全面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1-11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23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64.2亿元;
甘肃工程咨询集团打造全国工程咨询高端智库,抢抓“双碳”机遇,承担了省内外多项新能源勘察设计业务,其中新能源业务合同额较2019年增长235%;
大禹节水集团抢工期、赶进度,分别在2022年、2023年建成数字孪生疏勒河(数字灌区)一、二期工程,坚持地企同心协力、同题共答、同舟共济,每期工程仅用4个月即竣工交付;
……
我省以培育经营主体为经济发展赋能,对国有企业念好“优”字诀,对民营企业念好“敢”字诀,并加力落实金融惠企纾困各项政策,支持经营主体恢复活力,加快发展。随着一系列赋能措施落地见效,我省广大企业家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广大企业动能澎湃,蓬勃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中发挥出新的更大作用。
国有企业勇创一流
今年6月,金川集团镍盐有限公司硫酸镍产能跃升至20万吨。
硫酸镍主要用于镍电池、催化剂等。在能源转型的当下,硫酸镍产能突破20万吨,是金川集团推进“矿山—冶炼—镍盐—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关键。
这与金川集团镍盐有限公司高效推进10万吨/年动力电池用硫酸镍溶液提升项目密不可分。这一项目于2022年3月开工建设,于2023年6月实现达产达标。这一项目在金川集团被称为快速决策、快速建设、快速投产、快速见效的“四快”项目。
这也是金川集团深化改革增活力、强动力、优布局,全面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缩影。目前,金川集团羰基镍、电解铜箔、高精铜带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量稳步增长,产值占比达到43%。
国有企业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去年以来,我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深入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以来省属企业实施“三化”改造项目240个,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推动有色、钢铁、煤炭、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产品转型升级。推动数字化转型,2023年省属企业新增12个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扩大绿色低碳产品服务供给,省属企业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0个、省级11个。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省属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动力电池材料、做专做精有色金属新材料、做优做细先进钢铁材料、做尖做新前沿新材料,2023年省属企业新材料产值突破1000亿元。酒钢集团430不锈钢冷轧产品、碳钢高端锌铝镁产品、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等新材料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白银集团锂电铜箔项目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电池级铜箔生产基地。
——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抢抓机遇,新能源产业跑出新速度。截至2023年10月底,省属企业获取新能源指标1469.5万千瓦。兰石集团布局核能、氢能、光伏及储能等新能源装备产业,成功研制首台国产化N08120冷氢化流化床反应器并实现量产。数据信息产业迈出新步伐。甘肃能化集团建设运营数字化煤炭交易、数字化采购管理和甘肃煤炭大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形成以甘肃为中心,辐射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的线上煤炭交易市场。
省政府国资委不断完善链主企业引领带动、链上企业协同联动的产业链管理体系,推动13户省属链主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企业股权合作、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带动24条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7000多户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今年1—10月完成产业链重点项目投资116.65亿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省政府国资委落实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支持政策,构建以企业投入为主、各类资金共同参与的研发投入格局。2023年1—10月省属工业企业完成研发投入97.6亿元,同比增长11.7%,带动实现新产品产值564.58亿元,同比增长10.41%。1—10月省属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723.48亿元,同比增长11.36%,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2023年2月14日,天水华天电子集团的工人在集成电路封装线上抓紧生产。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孙 镇
民营企业活力迸发
12月2日,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2吉瓦时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项目投产仪式暨产品发布会在金昌市经开区举行。该项目建成投产,填补了甘肃省风光电储能电池生产领域空白,为金昌市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注入强大动力。
2吉瓦时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项目生产厂长王海文介绍,在项目建设中,金昌市各级政府坚持“一企一策”精准调度,全程跟踪服务,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诉求,建立专门工作群,不过夜进行有效回复或解决,真正做到了“企业动嘴、政府跑腿”,使我们真切感受到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最大诚意。
甘肃金益康医养中心是2021年11月运营的兰州市“公建民营、医养结合”项目。但真正实现医养结合,并非易事,首要前提就是要有医疗机构。
去年7月,在了解到企业需求后,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及时到医养中心调研,并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促成在龚家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成立金益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
随之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属于一级医疗机构,所看病种有限,满足不了老人的全面就医问题。甘肃金益康医养服务公司董事长李成勇向民政、卫健部门提出引进医院的需求。去年秋天,在省市区民政、卫健部门的帮助下,医养中心与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达成合作,决定在甘肃金益康医养中心成立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西院区。从双方达成合作决定到领取营业执照,一共只用了一周时间。2023年2月8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西院区揭牌营业,甘肃金益康医养服务公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医养结合。
“我们的初心就是想把医养结合打通。其间,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问题陆续得到解决,这坚定了我们办好企业、做优服务、做强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李成勇说。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年我省出台《甘肃省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八部门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近期若干措施》,切实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发展壮大。
今年8月,大禹节水集团慧图科技公司中标甘肃省昌马大型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2022年度实施工程(第二批)二期工程。中标后,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心将项目所有标段的农民工保障金支付、账户办理等手续合并办理,将原本需要一周才能办完的事在两天内就办好了。工程在4个月内即实现了竣工投运。
如今,从数字孪生疏勒河(数字灌区)项目开始,大禹节水集团的数字孪生业务已在欧阳海灌区、大禹渡灌区、元谋灌区、西安水旱灾害监测预警等多个项目的数字孪生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截至10月底,大禹节水集团新签订单已超去年全年,金额约58亿元,同比增长72%。
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互为主体,省工信厅出台《甘肃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升若干措施》《甘肃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实施细则》,基本建成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主体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甘肃三新硅业有限公司等1078户企业被评价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玉门大洋天庆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等207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到462户。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营业务平均增速为14%,户均利润总额增长为23.43%,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全力助企纾困解难
今年以来,我省加力落实金融惠企纾困各项政策,支持经营主体恢复活力,加快发展。
“企业能上市,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公司筹备上市期间,‘青税惠企’服务团队为我们量身定制了‘幸福两单’,推送适用的税费政策,帮助企业及时申报享受政策。今年,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税费减免红利近400万元。”定西高强度紧固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平说。
今年,甘肃省税务局打出政策落实“组合拳”,推动好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制定编发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的税费优惠政策清单及相关指引,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深化落实“个体工商户经营者身份证明”等12项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等11项证明材料采用调阅复用措施,减少资料重复报送,减轻办税缴费负担。
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撑。
今年,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引导金融机构以中小微企业作为支持民营经济的重要抓手,创新金融产品和模式,持续加大金融服务供给。
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持续扩大涉农、小微和民营信贷投放。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按照余额增量的一定比例提供激励资金,引导稳定存量、扩大增量。深入开展“贷动陇原 惠企利民”专项行动,推动金融机构加快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精选“兴陇创业贷”“个人助业贷”“首户快贷”等120余款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汇编成包含申请条件、贷款利率、联系方式等信贷产品“明白卡”推送经营主体促进融资。牵头五部门印发《金融支持甘肃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5条措施,指导金融机构依托产业园区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今年,浙商银行兰州分行在大走访大调研中,了解到兰州新区商投商贸有限公司有大宗商品结算需求,该行针对性提供了清算通业务服务,最终落地全行首单千万以上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累计结算金额约9.5亿元。浙商银行兰州分行高效、及时向客户提供优质大宗商品贸易结算金融服务,获得了客户高度认可。
截至9月末,全省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7.9%;各项贷款与GDP比值长期保持在2.3左右,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值为8.3%;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002.2亿元,同比增长12.4%,为34.4万户小微企业和22.4万户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支持。
每一个机遇,不曾辜负。每一项政策,见行见效。
今年以来,甘肃以培育经营主体为经济发展赋能,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向新而行,向优而进,向强而争,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
记者 王占东 范海瑞 曹立萍
责任编辑:宋菲菲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