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
偶尔去静安寺嘉里中心,在顶层上看见一家别致的书店,进去随意地看看,见有不少麦克米伦公司的英文小说的小册。这种小册是袖珍本,印刷得精致,文字排印得小巧却清晰,封面选用的图片照相也都合宜。忍不住挑了一册,是菲茨杰拉德的《美丽与诅咒》,国内有译本,取名为《美与孽》或称《漂亮冤家》。
菲茨杰拉德的文字别有一功,比海明威的稍微花哨一点,但同样的,意蕴藏得很深,不费心思想一想,所得就浅。即如这一次买的小说,第一页第一段,就不容易读。曾经见过一种译本,是这样译的:“1913年,在安东尼·帕奇二十五岁的时候,至少从理论上讲,讽刺如圣灵般地降临于他身上已经两年之久了。讽刺是擦拭皮鞋时那最后一道抛光,刷衣服时那最终的轻掸,智力活动中的‘完成了!’”
其中“讽刺如圣灵般地降临于他身上已经两年之久了”这一句,未免生硬一些,像话但不成话。原文里对应于“讽刺”的那个英文字面,是“irony”,它的一般释义,作“讽刺、嘲讽、嘲弄”解,这个没有错。但菲氏的那支笔,一定是活用的成分多,死解在这里肯定行不通。
我想了半天,大约可以这样理解:那一股嘲弄的劲儿,仿佛是圣灵一般地降临在年轻人身上,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符咒或者护身符。他们在锃亮的皮鞋上还要最后来一下上光的动作,在鲜亮的衣服上最后用毛刷来轻轻地掸那么一下,用上那股机灵的神情满有自信地说上一声“这就成了”。他们看着是那样的志得意满,睥睨乾坤,满世界地不在乎,好像没有什么是他们看得上眼的,但另一面,却是隐约地有些假模假式,有些拿不准究竟,有些心里发虚和不着边际。
这样理解不知对否,殊无自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