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紫牛新闻
一座钱绳武堂,百年间人才辈出,群星荟萃……11月21日,无锡市东林书院和名人故居管理中心、无锡市梁溪区档案史志馆在钱锺书故居举行无锡钱绳武堂建堂百年纪念会暨 《无锡钱氏传奇集》(绳武堂)书稿出品启动式。

现今位于无锡市中心新街巷的钱锺书故居,又称“钱绳武堂”,由现代史上的文学大家钱锺书的祖父钱福烔在世时所建。钱锺书家族始祖为五代十国吴越王钱镠,历代人才辈出。据悉,作为钱绳武堂的第一代主人,钱福烔少小乔居江阴,壮而徙归无锡之东亭,当年在江阴拥有几十亩祖产,又与人合股开设“永盛典庄”,因崇德厚礼仁义,被视为“世代小乡绅”。老而携家到无锡城中居住,主要以租住为主,几次搬迁,后遂于无锡城内建新居,即“钱绳武堂”。

《无锡钱氏传奇集》(绳武堂)书稿出品
“绳武”一词,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绳武”即为继承祖先业迹,发扬光大。以“钱绳武堂”为起点,近现代以来,钱氏家族确实出现了人才“井喷”的盛况,形成了“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 、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的人才格局。无锡市东林书院和名人故居管理中心相关人士称,当年钱氏族人以“绳武”之名建堂,既是对钱氏祖先优良家训家风的传承,也是钱氏家族内在精神核心的提炼。“今年是无锡钱绳武堂建堂一百周年,我们通过召开纪念会的形式深入挖 掘名人文化,开展对名人文化与家风家训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进一步扩大名人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纪念会中,“绳武堂”钱氏家族后人代表回顾了百年沧桑历史,无锡吴文化研究会钱镠研究分会会长钱芝铭阐发了“绳武堂”钱氏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梁溪区档案史志馆馆长周 惠琳与东林书院和名人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陶纯怡为《无锡钱氏传奇集》(绳武堂)书稿出品揭幕。该书细地展现了“钱绳武堂”一脉人才辈出的文化根基,优秀的家风家训传承与 历史积淀。现场,该书作者李文扬先生向出席嘉宾介绍了书稿的写作过程及自己的感想。江南大学刘桂秋教授发言并对“绳武堂”文化现象作出解读。
据介绍,钱绳武堂在建筑上没有雕梁画栋,与其他江南民居无异,但在布局和陈设上个性突出,与众不同,体现了钱氏家族的家学家风。同时,在百年岁月中也曾几经沧桑,包括 曾被日军占领建有水牢,被军阀战火围困,多次修建和续建。1948年夏,钱福烔百年冥诞,分散各地的钱家人,都回到无锡相聚。钱锺书携妻带女回到老宅,住梅花书屋二楼最东 侧一间“还读书楼”,但只住了一夜就返回上海,此后再也没回来,这也是杨绛书中唯一的回锡文字记载。之后,“钱绳武堂”“锺”字辈众兄弟,和大哥钱锺书一样,各自分飞 ,以后很少再回来了。
实际上,钱锺书并非自小就优异过人,而是在被父亲钱基博毒打一顿后发奋读书成材的。值得一提的是,钱锺书在“钱绳武堂”待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其成长过程中,那段时光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在这里,他与众兄弟一起读书、习作,一起嬉笑玩闹。在 这里,他从中学考入大学,开启了自己的人生航程。也是在这里,他迎娶了相濡以沫一生的爱人杨绛,从此有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
2001年,钱绳武堂一进、二进房屋收归国有,命名为“钱锺书故居”,并进行了全面修复,向社会免费开放。目前,钱锺书故居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获得“新生”,无锡将故 居建筑作为文化载体,打造“锺书客厅”,通过展陈提升、空间优化、活动打造、科技赋能等形式,搭建适合当下时代属性的文化交流场所,增加了展陈文化区、阅读体验区、特色文创区、户外沙龙区、文化交流区等主题空间,极大拓展了场馆服务功能,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赋予文物新鲜活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陶善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