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孙庭阳) 10月26日下午,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北京成功举办“2023中国蓝天观察论坛”。论坛基于最新的政策发展和空气质量管理需求,围绕“新形势·高标准·强攻坚”主题,邀请权威专家、主流媒体等交流探讨,共同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献计献策。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直播的形式,在线参与人次超过65万。
论坛现场发布的《大气中国2023: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报告”),记录并分析了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回顾了2022年中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实际进展情况,对168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管理进行了综合评估和排名。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六项常规污染物年评价浓度的均值都能达到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其中更是有“三个首次”凸显,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显著成效——PM2.5年均浓度均值同比下降3.3%,首次降低到 30μg/m3以内;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为0.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首次降低到1%以内;NO2首次实现 100%城市达标。
《报告》还针对168个重点城市进行了研究,以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政策措施两个指标为主,围绕PM2.5三年滑动平均改善幅度和达标天数三年滑动平均改善幅度,以及固定源、移动源、能力建设、保障措施等指标分别评估,结果由好到差依次为:好、较好、一般、差、极差。绝大多数城市综合评分为“好”或“较好”。
成效背后的经验更值得关注。《报告》指出,针对重点污染源治理,能源、产业、交通三大领域的结构调整起到重要作用。
截至2022年底,煤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总发电装机的比重分别为43.8%和47.3%,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钢铁行业完成粗钢产量压减工作,水泥产量是近十年来最低。两者不但实现产量“双下降”,还通过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清洁转型。在交通结构方面,政策组合拳推进多式联运,多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