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邢萌 田鹏
10月30日,创业板开市满十四周年,先后有1323家上市公司登陆上市,总市值逾11万亿元,筑造我国经济创新成长新高地。
十四年前,承载着服务创新使命的创业板扬帆起航,有力推动我国创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年前,创业板步入注册制时代,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具有较强创新属性、良好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的能力,“优创新、高成长”特色更加鲜明。最新数据显示,已公布业绩的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中,56家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幅超50%,91家净利润环比增幅超50%。
十四年来,创业板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以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着力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创新强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正逐步打造成长为高水平创新创业动能策源地、高成长优质企业上市聚集地和高质量民营企业发展主阵地。
展望未来,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担当、积极作为,聚焦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任务,把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质效推上新台阶。
擦亮“优创新”底色
激活经济发展创新引擎
创业板运行十四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守“三创四新”定位,塑造包容高效的创新支持市场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形成支持创新企业持续成长的市场机制,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服务科技、产业和资本高水平循环,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优创新”特色更加鲜明。
创业板作为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高新技术企业家数占比近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家数占比近七成。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创业板上市公司积极开展研发创新活动积蓄发展新动能,研发强度持续上升,研发队伍日益强大。2023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支出达到1.88亿元,同比上升20%;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支出为0.53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领先于板块平均水平。
技术创新成果丰硕。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创业板公司中,有144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4家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4家拥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31家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29家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新兴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创业板汇聚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7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合计市值占比近75%,占据板块主要地位。今年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5914亿元、净利润809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6%、7%。其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91%、48%、39%,大幅优于板块平均水平。
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马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深交所始终坚守“三创四新”定位,将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对于高科技、高研发投入、高成长性的企业更加包容。在坚持板块定位的基础上,创业板在上市标准、市场化发行、信息披露质量、审核效率等方面均体现出创业板独有特色。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称,将完善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制安排,引导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助力企业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有效突破产业瓶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彰显“高成长”特色
推动公司质量跃向更高水平
创业板运行十四年来,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特色日益鲜明,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了一批聚焦主业、坚守创新、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其中不乏市场认可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标杆企业,充分彰显“高成长”特色。
数据显示,自2009年开板以来,截至2022年,创业板公司分别实现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12%,总资产、净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2%、21%。这其中,更是涌现出不少与创业板一同成长壮大的企业。
当升科技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自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公司融资渠道大大拓展,为公司抓住锂电行业爆发增长契机,推进技术研发、加快产能扩张、实现业绩高速增长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23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稳中有进,业绩持续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创业板1323家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约29.47亿元,同比持平;平均实现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增长23%。
除了在业绩上保持稳中有进的高成长势头外,头部企业跨越式发展也已成为创业板的鲜明标签。
以最近一个完整年度(2022年)为例,数据显示,创业板市值排名前100的龙头公司中,82家公司在上市后营业收入实现翻倍增长,其中27家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达20倍以上,34家公司收入增长达10倍以上。同时,435家公司在上市后市值翻倍,其中39家公司市值增长达10倍以上,124家公司市值增长5倍以上。
从今年前三季度来看,头部公司依旧保持亮眼业绩,显著优于板块平均水平。创业板市值前50名的上市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4746亿元,整体实现净利润522亿元,平均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91亿元、10亿元,大幅高于板块平均水平。
未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案例也将持续涌现。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坚持立足国情市情,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监管主责主业,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向更高水平跃进。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推进全面注册制行稳致远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成功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交所以此为牵引,深入推进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创新,推动上市标准更多元、企业上市渠道更通畅、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更高,市场包容度不断提升,创业板“优创新、高成长”特色更加鲜明。
经纬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华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创业板注册制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上市渠道,审核预期更加明确,为创投机构提供了常态化、可预期的退出和流通路径,有利于资金回笼,并能极大提振创投机构投资人的信心,改善募资环境,推动更多社会资金支持创新创业。
注册制改革三年来,新上市公司呈现出良好的成长性,相关公司规模稳步扩大,涌现出中伟股份、华大九天、湖南裕能等一批创新成长的“中坚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27日,在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的513家公司中,已有460家公布了三季报业绩,近四成公司(161家)在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净利同比双增长。同时,有247家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环比增长,其中76家增幅超20%;204家第三季度净利润实现环比增长,其中91家增幅超50%。
注册制改革三年来,进一步提高了创业板服务具有较强创新属性、良好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的能力,吸引了更多科技创新企业。
据悉,注册制下市值排名前20名的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有16家,占比达80%。其中,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新兴产业企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尤为明显,培育出华大九天、江波龙、蓝盾光电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凭借自身技术优势,不仅国内技术领先,在国际竞争中亦逐渐崭露头角。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进全面注册制平稳运行。坚决扛起改革实施主体责任,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强化改革的政治担当,严谨细致做好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推动全面注册制平稳运行。持续完善注册制廉政监督体系,健全全流程监督制约机制,锻造廉洁注册制。
(编辑 乔川川)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