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张琳琳 通讯员 史涛 王若瑾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历史上,新疆葡萄酒的美名远播四方。
六师五家渠市地处北纬44度的天山北麓葡萄产区,是生产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得益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天山雪水浇灌等独特的条件,这里生产的葡萄是酿造具有“甘润平衡”东方特质葡萄酒的上佳原料。
仲秋时节,在这片沃土上,连片酿酒葡萄基地横贯垦区,多家各具特色的葡萄酒企业快速成长,散发着葡萄酒的芬芳。
历时10多年,从一颗葡萄到一瓶葡萄酒,再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六师五家渠市已经成为盛产优质酿酒葡萄的重要产地。如今,葡萄酒从这里走向全世界,不仅产生可观的“紫色经济”效益,还托起垦区大地的“绿色希望”和助农增收的“富民梦想”。
立足优势 打造葡萄酒黄金产业带
9月的六师共青团农场,天高云淡,葡萄种植基地藤蔓千顷、硕果累累;葡萄园里、酒庄车间,一派繁忙、美酒飘香。
风从天山深处吹来,拂过一片郁郁葱葱的葡萄园。走进新疆唐庭霞露酒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庭霞露)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的酒窖,一排排盛满葡萄酒的橡木桶鳞次栉比,国际葡萄酒大赛获奖证书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陈列架。
“酒窖通过自动化设备保持四季恒温恒湿,这样有利于葡萄酒的长期储存。”该公司总经理王顺利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通过压力泵从酒桶中取出一杯葡萄酒。
随着手中酒杯轻轻晃动,深红色的葡萄酒更显得晶莹剔透。“‘入口圆润、回味甘甜’是我们葡萄酒的典型特点。”王顺利说。
2012年8月,唐庭霞露入驻共青团农场兵团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我们的原料全部选自六师军户农场和共青团农场10年以上树龄的优质赤霞珠葡萄。这里的风土太适合种酿酒葡萄树了。”王顺利说,他们在戈壁滩上住工棚、吃泡面,建设了650亩葡萄种植基地和一座酒庄,这番执着最终让他们的葡萄酒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经过11年的发展,目前该公司具有年产200吨(26万瓶)高端葡萄酒的能力,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赛奖项。
七分原料,三分工艺,葡萄酒的品质取决于光照、降水、土壤等因素。
破碎、除梗、压汁……9月18日,走进中粮长城葡萄酒(新疆)有限公司酿造车间,工人们正在加工新采收的酿酒葡萄。今年1月至8月,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900多万元。
“依托优质原料,我们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公司总经理曹军说。
近年来,六师五家渠市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扩大葡萄树种植规模,打造葡萄酒优势品牌。中粮长城葡萄酒(新疆)有限公司、唐庭霞露、新疆天裕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葡萄酒生产企业落户师市,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2022年,师市葡萄酒产业实现产值6740万元,完成税收1388.93万元。
从一颗葡萄到一瓶葡萄酒,再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六师五家渠市正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葡萄酒黄金产业带。
打造品牌 向世界传递“中国味道”
六师五家渠市的纬度、气候、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合酿酒葡萄树生长和葡萄酒酿造,常常被拿来与法国波尔多相提并论。在葡萄酒的语境里,这些自然条件的总和被称为“风土”。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师市的‘风土’丰富且独特,具备优质葡萄酒生产的天然条件。”王顺利说。
5月6日,唐庭霞露通过兵团首批“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认证,唐庭霞露产品有了“新疆品质”专属“身份证”。
作为兵团首批通过“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认证的企业,唐庭霞露自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国际国内各大赛事奖项50余个。其中北庭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分别于2016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四次获得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大金奖,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味道”。
“优质的葡萄原料是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基础,而先进的生产工艺则是酿出优质葡萄酒的关键。”王顺利说,为保证品质,在酿造过程中,他们创新引进了先进工艺。
王顺利介绍,粒选相较于传统的穗选更为精细,能保证葡萄品质;采用重力发酵的工艺,整个酿酒过程更为柔和,可以有效减少剧烈的机械处理对葡萄果实、葡萄汁以及葡萄酒液的摩擦与搅拌,最大限度保留葡萄酒的自然风味;而采用锥形罐工艺则便于分离杂质和采收最终产品,使得发酵更加均匀和充分。
“正是优质原料加上先进工艺,造就了获得大金奖的高品质葡萄酒。”王顺利说。
近年来,为顺应葡萄酒个性化、差异化和特色化的消费趋势,六师五家渠市探索出酒庄化发展模式。
绿色生产、智慧管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追逐“紫色梦想”到打造“中国品牌”,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六师五家渠市优质葡萄酒走出国门,走上世界“餐桌”。
牵动民生 绘就富民新画卷
9月18日,在军户农场三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晶莹剔透,果香清雅醇正、令人心悦。
“我种的蛇龙珠葡萄,专供唐庭霞露,亩产预计700公斤,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该连职工石永俊说。
在军户农场,很多职工群众种植酿酒葡萄树。当地种植酿酒葡萄树的历史有十几年,如今,发展葡萄酒产业已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10多年前,石永俊开始种植酿酒葡萄树。“刚开始种的时候,由于没有稳定的买家,收购价格很低。”石永俊说,他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六师五家渠市能有一家葡萄酒企业。
为了保障职工群众的葡萄“种得下、收得回”,六师五家渠市引进一批葡萄酒生产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职工”的经营模式,由企业为种植户提供优质、专业的农技服务,统一收购产品,为职工群众降低种植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同时,师市推广酿酒葡萄标准化种植模式,规范管理酿酒葡萄种苗市场,从源头上保证葡萄品质。
销路不愁了,职工群众只想着怎样提升酿酒葡萄品质。
“我的这块地,依山向阳,周边环山好似小盆地,海拔700米,有天山雪水灌溉,最适合酿酒葡萄树生长。但这地不能随便种,必须按照公司统一标准管理,这几年,靠着种葡萄树,大家都致富了。”石永俊说。
和石永俊一样,这两天,六师一〇一团青湖镇四连职工秦瑛也在忙着采收葡萄。
“我家地里的葡萄专供中粮长城(新疆)葡萄酒有限公司,不同级别的酿酒葡萄价格差异很大,糖酸比符合酿酒要求,价格就高。”秦瑛说。
为保障每一棵葡萄树的生长,该公司技术员定期到地里,在抹芽打杈、疏蕾疏果等关键环节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今年以来,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我调整了种植密度,结出的葡萄果粒大小适中、果实饱满、着色良好,价格也高。”秦瑛说。
在唐庭霞露生产车间的全自动灌装线上,一瓶瓶北庭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正有序通过传送带,技术员李长春严格把控每一个生产细节。
今年32岁的李长春,2016年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后,应聘到该公司。这几年,他一直坚守在科研生产一线,目前已是企业的技术骨干,还先后考取了“二级酿酒师”“三级品酒师”职业资格证书。
“酿一瓶六师风土的好葡萄酒”,是李长春追求的目标,在这片甜蜜的土地上,他实现了梦想。
秋风吹过,葡萄藤蔓绘就一幅希望的图景,一个更绚丽的“紫色梦想”,正在六师五家渠市绽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