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网
月圆人团圆 同爱同在同分享

9月29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两名参加杭州亚运会的乌兹别克斯坦运动员在运动员村穿上汉服,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杨睿/摄

9月29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一名来自科威特的随队官员在杭州亚运会运动员村体验制作花灯。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睿/摄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肖睿
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夜,秋月当空,华灯初上,亚运村里的中秋氛围逐渐拉满!今年的杭州亚运会是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举办以来,再一次碰上中秋节。月圆之下,中华传统文化与亚洲各国运动员撞了个满怀。
行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玉兔、桂花、月饼等中秋节日元素。几乎人手一个的小竹编灯笼一闪一闪,似飘飞在空中的萤火虫,煞是好看。穿着汉服、提着“花灯”的运动员漫游在琳琅满目的“乐活市集”。
巴基斯坦的随队官员MasoodAli,穿着一身青色鎏金的唐朝服饰,戴一顶幞头纱帽,在“村”里兴致勃勃地四处参观。“我知道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很高兴能穿着中国的传统服饰度过这一天。杭州是一座很美的城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当被问到是否了解中秋节的意义,MasoodAli坦言自己还不是很清楚。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告诉他,中秋节寓意着亲人团圆,家庭幸福美满,听到此,MasoodAli笑着说:“原来团聚才是这个节日最大的意义,巴基斯坦人民和中国人民也像一家人一样!”
设有非遗、文创、动漫、游艺四大板块20多种项目,集展陈、展卖、互动、游戏为一体的“乐活市集”,是中秋之夜人气最旺、故事最多的地方之一。
投壶游戏中,有人为投入一“箭”而欢呼雀跃,有人为一“箭”不中而颇感惋惜;蹴鞠游戏中,运动员们身手敏捷的天赋显现,一抛一踢,稳稳进球;汉服体验区,运动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穿上各式各样的汉服,在灯笼墙前,美美地拍照。
“你们可以把照片发给我吗?”看到记者在给她们拍照,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两名女运动员问。尽管语言不同,但她们在看到漂亮的照片后,马上叫来会说英文的团队随行人员,顺利留下邮箱,连声说:“谢谢,谢谢。”
“西溪小花篮”非遗传承人洪立萍一边现场手编小竹笼,一边热情地向来来往往的运动员介绍手编技艺;海宁皮影戏的中秋特别剧目《嫦娥奔月》,吸引运动员驻足观看、拍照;硖石灯彩小摊前,运动员们饶有兴致地学习针刺书签……堪称是一场亚运中秋大派对!
当晚,运动员村、媒体村和技术官员村三村同时点亮高3米、宽5米的巨型玉兔灯笼。玉兔呈祥是一种美好的寓意,表达了亚运村对全体“村民”的美好祝愿。
夜幕低垂。晚上7点半,在运动员村的商业区喷泉广场,“遇见中秋”主题晚会拉开帷幕。晚会围绕月亮、彩灯等节日元素,演出节目包括舞蹈《嫦娥奔月》、民乐《彩云追月》、魔术《张灯结彩》等,整场晚会以《月亮代表我的心》结尾。“我们希望借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表达对亲人、朋友最质朴的情感、最深厚的祝福,引发亚洲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大团圆的情感共鸣。”杭州亚运会亚运村运行管理中心副指挥长魏虹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