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9月28日,成都当地在龙泉驿区龙泉山组织了新一轮成都救护猛禽放归暨卫星追踪活动。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本次放归活动,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市成华区拾野野生动物临时救护站、成都野保管理及防疫专委会和西南山地等机构联合开展。
龙泉山是入川猛禽南北迁徙的国际大通道,平均海拔570米,最高海拔1051米,其中金堂县老牛坡、龙泉驿区周家凉子等地因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大,容易产生上升气流,因此猛禽大多沿此山脉迁徙。

成都组织猛禽放归活动。 成都市保护地和野保中心 供图
在本次放归两只猛禽中,靴隼雕1只,游隼1只,分别隶属鹰形目与隼形目,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上述两只猛禽均由成都市成华区拾野野生动物临时救护站救助。
该救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称,靴隼雕“阿雕”于2021年11月被救助,当时“阿雕”一只翅膀折断,经X光检查发现为粉碎性骨折,虽然通过手术治愈了伤势,但因受伤情况较为严重,专家和诊疗人员初步判断“阿雕”难以重返大自然,但在随后的康复过程中,救助站人员却惊喜发现——“阿雕”恢复情况远超预期。
在 “阿雕”受伤翅膀日益恢复的情况下,救助站还对它进行自主捕食等野化训练,以此提升和加强它的野外生存能力。
近期,经评估检查,专家判定“阿雕”体征正常,已恢复健康,个体飞行能力、捕食及采食行为均已达到放归标准和条件,符合放归要求。
此次放归的另一只猛禽——游隼“小火”于2022年7月被救助,它被发现时无法飞行,疑似撞击受了内伤,经过治疗和数月康复训练,“小火”也已符合野外放归的条件。
在此次放归活动中,成都相关单位为靴隼雕“阿雕”及游隼“小火”分配佩戴了卫星追踪器,在它们放归后,科研人员也成功接收到卫星追踪器传回来的实时数据。
“我们通过对它们的持续追踪,进一步研究猛禽的迁徙、生活规律,并为它们提供更好的保护。”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刘皿称。
他指出,通过对救助猛禽的持续监控,分析了解其迁徙路线,放归猛禽的生活节律,栖息生境偏好,乃至通过其活动轨迹的变化,判断放归猛禽的健康状态等,为保护成都迁徙猛禽提供科学依据。

被放归的游隼在天空翱翔。巫嘉伟 供图
截至目前,成都市已为6只放归的救助猛禽安装了卫星追踪器,其中包括草原雕、白肩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近年来,成都市持续开展救护猛禽放归卫星追踪调查活动,并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野生动物救护体系。
澎湃新闻了解获悉,当地通过组建成都市野保及防疫专委会,保障救护物种精准鉴定,疫源疫病快速检测,确保救护人员和动物安全;每年开展野生动物救护相关培训,培养一大批专业的野生动物救护人员,大大提高了救护成功率,更多的动物得以恢复健康,并重返自然;科学放归和卫星追踪,实时监测放归动物生存状况。
据统计,2022 年,成都全市救护放归草原雕、游隼、草鸮、藏酋猴、猕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65 只,其它野生动物 103 只,不断推动成都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开展,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公园城市建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