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晚报
中秋佳节连接国庆长假,市属公园将开启经典游园活动。据北京晚报报道,今年,“月圆京城,情系中华”中秋活动是国庆游园的“头彩”。其中,天坛公园首次联合中央音乐学院在祈年殿前演奏中和韶乐,备受市民期待。本次演出将展现古建、古乐和舞蹈“共鸣”的月夜景致,还将连续八天在线上带来中和韶乐“礼乐兴邦”系列展演。
天坛,中国顶级的文化地标建筑;中央音乐学院,国内顶尖的音乐学府。二者在传统佳节联手奏响中和韶乐,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扬,是对中和韶乐中所包含的智慧理念的重申,也是让礼乐文化融入当代百姓生活的积极尝试。
天坛不仅有祈年殿、回音壁等享誉世界的宏伟建筑,还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和韶乐。韶乐是中国的古老雅乐,融礼、乐、歌、舞为一体,具体用场主要是皇家祭祀和国家庆典。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将雅乐更名为中和韶乐,中和是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即中正平和之意。作为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和韶乐风格质朴典雅、乐音纯正有力,在明清两朝都备受推崇,被誉为“华夏正声”。600多年来,在祭祀、朝会、宴享等各类皇家仪礼上,都有中和韶乐的庄严演奏;而天坛神乐署专司明清两代皇家祭天大典乐舞,堪称中国古代的最高音乐学府,不断为坛庙祭祀培育人才,中国的礼乐文化由此弦歌不绝。
令人痛心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神乐署被野蛮侵占。神乐署从此衰败,中和韶乐也在历史的灰堆中失声。直到2004年,神乐署建筑得到修复;经过挖掘整理,两年之后,沉寂了百余年的中和韶乐终于在这里再度奏响。
复活的是600年的历史记忆,也是独特礼乐文化的重生。2006年,中和韶乐被评为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二十年来,每到春节等重要节日,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展演,都是北京最动听的文化风景。不仅演奏古乐,还展示一整套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吸引了众多“署粉”捧场,神乐署里往往座无虚席;八音和鸣、玉振金声,尽显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天坛神圣的声音,也是北京文化交响乐的旋律。就在几天前,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的开场歌舞《溯源》,就以庄重典雅的中和韶乐作为伴奏,让四海宾朋感受发自历史深处的礼乐回音。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奏响的是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的华章。作为千年古都,作为中和韶乐的大舞台,首都北京一直推崇文明礼仪,为传承礼乐文化不遗余力;而传统佳节,原本就是展示传统文化的契机,在又一个中秋月圆之夜,天坛再奏中和韶乐,让礼乐文化更自然地融入百姓生活,既是向礼乐文化的又一次致敬,又可以丰富市民的节日生活。
礼乐修身,化民成俗;礼乐近人,雅俗共赏。礼乐文化走进百姓生活,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养成,人们在倾听雅乐中,修身养性,培养高雅的情趣;宫廷的古典乐音,走下神坛,进入百姓生活空间,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古典礼乐文化的熏陶,助力文化的传承和光大。“立于礼,成于乐”。礼乐的内容可随时代、社会而大有异同,其教化心灵的作用则永在常新。
经典的传统文化,足以穿越时空;高雅的礼乐文化,必定古今共鸣。
(原标题:锐评丨天坛再奏中和韶乐!让礼乐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来源:北京晚报 评论员 辛音
流程编辑:u027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