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加速包”乱象,亟待监管“加速”

遏制“加速包”乱象,亟待监管“加速”
2023年09月26日 13:44 媒体滚动

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遏制“加速包”乱象,亟待监管“加速”

中秋、国庆假期即将到来,一些热门线路的火车票变得一票难求。许多人发现,即使他们蹲点抢票,也很难成功。对于那些没有买到车票的人来说,他们只能在各大平台上进行“候补”,这也催生出各式各样的“加速包”。对此,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任何用户都没有优先购票权,在第三方平台购买的加速包,也无法实现优先购票。(9月24日澎湃新闻)

民众口中“加速包”之类的“抢票神器”到底是什么?据相关报道,实际上第三方平台的购票服务仍然是从12306买票,只不过平台开发了对应的软件或安排了人员,将用户的购票需求与12306对接。以携程平台为例,用户如果选择增加抢票速度,则需额外支付20元人民币。而且,抢票速度分为多个档次,每次“升级”都需要增加10—20元的费用。对此,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想成为抢票队伍中的“第一梯队”,可能需要额外支付80—100元的费用。但实际上,一些所谓的“加速包”抢票神器并不具备加速抢票、优先购票的能力,它们也不过是在碰运气,反正抢到了就可以挣到钱,抢不到自己也没啥损失。

由上所述,毫无疑问,从技术层面分析,任何披着“黄牛”外衣的所谓第三方平台都只是利用自身手段增加刷票频率,在有人退票或改签时,增加“捡漏”的概率。而“加速包”背后隐藏的各种风险也不容小觑,一来,平台收集的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风险;二来,服务规则由第三方平台自行定制,缺乏相应管理制度,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非法加价等乱象。

尤为值得关注的,则是一些利用技术手段,为消费者成功抢购到火车票的“加速包”抢票神器。此前,在讨论演出活动代抢门票的话题时,就有业内人士表示,门票代抢不能扰乱正常的购票秩序和市场秩序,比如采用非法技术手段就涉嫌违法犯罪。而铁路是公共交通,有公共服务的属性,对购票公平理应有更高的要求,对代购服务也应有更严格的规范和限制。根据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查处代售代办铁路客票非法加价和倒卖铁路客票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铁路客票实现专卖制度,售卖火车票需要代售资格,否则即为非法,如果抢票平台没有铁路客票的代售资格,则售票行为违法。而目前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加速包”抢票神器其实来路大都不明,很大可能并不具备火车票的代售资格。同时,按照相关规定,代售铁路客票的服务费为每张车票5元封顶,除此之外不得再收取其他费用,如果平台随意加价,则属于价格违法。

由上所述不难看出,一些平台宣称购买“加速包”可以优先购票,有的甚至过度吹嘘“加速包”功能,诱导消费者购买高价“加速包”,不仅涉嫌虚假宣传,也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市场公平,使消费者享受不到免费的、及时的、高效的购票服务。

毋庸讳言,假期出行,本应是一次愉快的体验,但如今“加速包”乱象,给广大消费者徒增烦恼,甚至在很多消费者脑海中形成了“有需求找‘黄牛’更靠谱”的思维定式。有鉴于此,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对于“黄牛”行为作出相关处罚规定,但打击“加速包”乱象仍需继续“加速”,绝不能让“价高者得”成为票务市场中的潜规则。

具体而言,一方面,国家有关方面应从法律与制度层面,尽快对它的性质给予明确,并通过法律的完善,来对乱象丛生的抢票市场给予整顿和规制。行业监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第三方平台的监管,严厉打击“黄牛”倒卖车票等有损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另一方面,铁路部门也需“道高一丈”,通过技术手段排除异常购票行为、维护正常购票秩序,更加公开票务信息,揭开“加速包”等“神器”的猫腻。同时,消费者也应擦亮眼睛,更加理性地通过正规渠道购票,让“加速包”没有生长的土壤。(艺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消费者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2 思泉新材 301489 --
  • 10-09 浙江国祥 603361 --
  • 09-27 润本股份 603193 17.38
  • 09-27 陕西华达 301517 26.87
  • 09-26 骑士乳业 832786 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