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今年以来,静海区着力打造先进制造创新地、健康产业聚集地、晚年幸福康养地、体育健身打卡地、休闲旅游目的地。作为这“五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静海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积极推进晚年幸福康养地建设,重点承接医疗养老产业,持续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创新,引导推动医疗资源嵌入养老机构、延伸养老服务链条,推动京津冀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型养老综合体
托起最美“夕阳红”
模特课上,尹迺兰老人台步稳健,叉腰、转身一气呵成,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光芒。不知不觉间,今年已是这位北京老人入住康宁津园的第8个年头。
当问起老人入住这里的缘由,老人的回答只有几个字,“这儿太舒服了!”
康宁津园坐落在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首创集全龄化社区、全模式养老、全程持续照护为一体的“三全”社区,是我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功能覆盖面最广的新型养老综合体。自2015年8月开园运营以来,已有数千名老人入住。
尹迺兰老人带记者走进她“家”,指着墙上的拉绳警报器说,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都有这种装置,一拉绳马上就有工作人员过来;椅子下面有轱辘,一推就能走,不需要搬来搬去;窗户是摇把的,不用探着身子开窗……“这些小细节,社区都给想到了。”说着这些,尹迺兰老人满是欢喜。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健康保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为了保证园区内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康宁津园与天津市多家三甲医院合作建立了一所以健康管理和老年病诊治为特色的综合医院,创造了“三流程定制式”健康管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个性化服务;构建了“小病不出楼──常见病不出园──大病直通车”的三级医疗体系,一旦老人身体出现突发状况,直接通过医院绿色通道进行“零等候”救治和处置,为园区内的老人提供了充分的健康医疗保障。
“这栋楼旁边就是为养老社区配套的医院,能刷医保卡。楼下就是食堂、超市、图书馆、影音室……住在这里方便得很。”尹迺兰指着窗外说。
在今年3月22日首届康养中国论坛暨中国康养大会北京峰会上,康宁津园荣获“中国养老十大品牌”和“中国养老社区十大品牌”称号,入选“中国康养品牌影响力指数100强”。
社区养老
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
“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多种娱乐活动,还可以享受到优质贴心的服务,最关键的是,这离家多近呀。”家住泰禾世家小区的张大爷对小区里的养老服务中心赞不绝口。
泰禾世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静海镇泰禾世家小区8号楼,成立至今,养老服务中心以夯实为老服务基础、扎实为老服务技能、保障为老服务质量为前提,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要为根本目标,建立了以专职人员为主、义工为辅的养老服务团队,全面开放服务周边社区老人。
在养老服务中心内,按照养老综合体运营思路对各房间进行了布局,舞蹈室、中医理疗室、棋牌室、书画室、手工室等休闲娱乐区域一应俱全。同时联合周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爱心服务组织、志愿者团队对服务项目及内容进行创新。
自成立以来,养老服务中心不定期开展音乐会、文艺汇演、阅读沙龙、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满足社区老人多元化需求。
依托养老服务中心完善的硬件设施与优良的服务品质,社区已经成为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
日间照料
让老年人更暖心
家住陈官屯镇高官屯村70多岁的吴万立老人,闲暇之余,他都会来到村日间照料中心看看书,和老朋友一起聊聊天、下下象棋。对于他来说,这样的晚年生活惬意快乐,他说很知足。
高官屯村日间照料中心结合陈官屯镇开展的“知农悯农助农”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每天都会为村里近20户高龄老人准备好可口的饭菜,还会定期开展送饺子、送医送药、入户义诊等活动,真正从暖心小事着手,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不仅如此,陈官屯镇高官屯村还积极探索日间照料服务模式,立足村庄实际,不断完善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功能,持续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满足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的愿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吕官屯村。吕官屯村是第一批参与镇上送医送药志愿服务活动的村庄,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志愿者们组建了3支小分队配合镇卫生所医生为村内80岁以上行动不便、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进行入户义诊。
“真是太感谢他们了,经常来给我量血压、查血糖,让我很安心。”作为送医送药上门的受益者、村民吴秀元高兴地说。
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为村里的“五保户”送餐上门,每名“五保户”一天只需要花费5元钱,就能吃到营养丰富的午餐和晚餐,额外的费用由吕官屯村委会补贴。除此之外,吕官屯村还安装了100多个摄像头,其中有几处摄像头在征得“五保户”同意后安装在他们的房屋周围,对他们进行实时观察,及时提供相关帮助。
近年来,吕官屯村把尊老孝亲融入乡村治理之中,针对出现的“养老难”问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村规民约为准则,以建设“健康养老、孝亲之乡”为发展目标,积极传承弘扬孝道文化,从解决老人“急难愁盼”入手,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孝亲敬老活动,把新时代乡村治理融入到弘扬孝道文化之中,不断强化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居家养老服务
让老年人生活更便捷
“您好,养老服务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在静海区养老服务指挥调度中心大厅,话务员曾晖正通过电话,详细了解老年人的居家服务需求,并将对方预约服务的具体项目、时间及地点准确及时反馈给相应服务商。
经沟通,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良王庄乡王家院村,也就是预约本次居家服务的老人家中。来自长宏居家养老服务社的服务人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认真为老人测量血压,有的仔细打扫卫生,有的准备热水、毛巾帮助老人擦拭身体。据了解,该老人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子女工作繁忙不能时时陪在身边,几乎每半个月就会让家人预约一次居家服务。
“我婆婆快80岁了,因为生活需要,我经常拨打咱们的养老服务热线,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总是特别及时,我觉得咱们这个服务特别好、特别周到。”老人的儿媳贾宝英说。
据了解,静海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从预约订单到分配服务商、再到服务过程、完工评价、电话回访等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监督,高效回溯,让老人能够安心、放心地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长宏居家养老服务社负责人李长宏告诉记者,他们服务社依托静海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现在每天都会根据老人需求,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居家服务,也会持续优化服务质量,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及时、舒心的服务。
据介绍,目前,静海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涵盖全区10大类87项养老服务资源,已录入全区13.39万名老人的信息数据,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审批发放16562人次,监管老年人能力评估2918人次。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家政服务类订单金额达46余万元。此外,平台还通过试点实施“敬老福分卡”养老模式,激励老年人通过日常签到打卡、参加活动获取积分来兑换养老服务。
“静海区养老服务指挥调度中心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理发、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政策宣导等。老年人只需拨打养老服务热线,即可轻松获得所需服务。他们也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推进科技助老服务的创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为群众居家养老提供坚实保障。” 静海区养老服务指挥调度中心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运营主管刘文君介绍说。
近年来,静海区民政部门始终以服务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全区以静海镇、华康街道、朝阳街道为试点,已建成养老综合服务体6个,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建成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325个,依托辖区餐饮企业开设老人食堂44个,同时引进知名企业,就近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就餐、教育、医疗保健等多样化服务,在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持续发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