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上海的“西大堂”,普陀是中心城区不可多得的地区之一。
在“中华武数”科创布局的协同发展下,普陀区深入一线找问题,“资金压力大”“人才短缺”“政策不明确”“市场营销能力弱”等声音在科技企业中频频出现。如何服务好科创企业,普陀区确定了一种“集成式”服务企业创新的方案。
“集市”助力,科技创新融入烟火气,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普陀区科委党组书记、主任 李文波
作为上海的“西大堂”,普陀是中心城区不可多得,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普陀区紧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不断提高全区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中华武数”科创布局的协同发展下,普陀区的科创事业发展蓝图已逐渐由“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作为一名“施工者”,不仅要时刻关注工程进度,还要弯下腰,俯下身,深入一线找问题、想对策,放大科技创新“磁场效应”,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找准科技驱动“源动力”
科技要发展,离不开企业创新主体的充分参与。因此,政府的核心使命之一就是找准驱动企业创新主体参与的源动力。为此,我和同事开始走访调研,倾听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需求、问题和难点。
今年年初,我们在走访区内科技企业过程中,了解到多数企业存在资金困难,特别是在疫情后,对贷款和融资有迫切的需求。同时科创企业的目光聚焦技术创新,在商业运作方面普遍比较薄弱,往往缺少项目和应用场景的对接能力,存在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的情况。在交流中,“资金压力大”“人才短缺”“政策不明确”“市场营销能力弱”等问题频频出现,我一直在想,该如何服务好科创企业?如何联动区级部门解决企业困难?如何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如果我们政府通过精准对接,将企业发展所需的多种问题一并解决,是否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科研成果转化?
这些企业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内部、外部问题解决了,创新自然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区内各园区、各科技中小型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诉求统一收集起来,形成了调研问题清单——精准聚焦创新的痛点、堵点,并将其转化为创新的内生“源动力”。
在梳理问题建清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对政策、资金、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共性需求,如果针对企业需求逐个去解决,涉及部门多、办事流程长,企业的获得感也不尽如人意。于是,我们通过多轮意见征询和研讨会,确定了一种“集成式”服务企业创新的方案。
何为“集成式”服务企业?就是通过政府搭台,将区科委、区人才办、区金融办、区知识产权局等关联企业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部门,组合起来,成立专项“科创服务筹划组”,在固定的地点、时间,以集市集成服务的形式“摆摊设集”,对各类科创企业开放。科创企业带着自己的需求来“赶集”,在“集市”上,可以做项目路演、成果展示,也可以做投融资对接、知识产权等政策咨询,还可以在这里找到上下游的业务合作伙伴。
这样一种集聚成果展示、项目路演、融资对接、科创服务和政策培训等五位一体的产业支撑服务功能的科创集市,在服务机制上,重点关注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以及即将上市融资企业,通过重点地区投促中心、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摸排企业需求,依托科创集市提供现场集中服务。同时以投融资为主要媒介平台,引导“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瞄准科技前沿领域,推动各类创新型企业的集聚,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长三角创新型企业在普陀区的“集散驿站”,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融进烟火气
做真正的科技创新
谋定而后动。经过紧锣密鼓的企业需求摸排、各资源方整合对接。6月20日,“中华武数”科创集市正式“鸣锣”开市。活动现场新科技频现,东超科技、影育科技和亚辉外骨骼等企业分别带来了空中成像展示机、AI智能眼镜和康复助力机器人等最新科技产品。集市当天除了提供给9家企业项目路演,24家企业成果展示的机会外,我们还同步开展长三角软件行业协会上海会客厅、“中华武数”科创成果转化金融服务圈、银团联合授信、“中华武数”科创成果转化战略合作伙伴等签约授牌活动,邀请中金资本、盛石资本、长三角国创中心等机构为区内科技型企业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投融资渠道和服务,切实打造“科技创新成长之路”服务模式,与企业创新实现同频共振。
好项目永远是稀缺资源,必须主动去找、全力去挖。通过五位一体的科创服务模式,我们不仅将服务送进了企业所需的“最后一公里”,更主动问需,将服务送到了企业的发展痛点上。一家总部在安徽合肥的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我们说,这样的集市让他切身感受到上海,尤其是普陀区的营商环境温度,未来愿意将技术研发功能落到上海普陀来。企业真挚的话语让我和同事的心间暖暖的,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做“科创集市”的信心——调研是为了扎进基层、听到真正的需求,只有扎进了科技创新创业者的“烟火气”里,才能打造出真正有效、有转化的科技孵化服务。
目前,“中华武数”科创集市已连续举办2场系列活动,通过集市的辐射和集聚效应,有效提升科技政策普及率,促进企业与投融资机构合作对接。下一步,我们将引导机器人、工控两大功能型平台以及同济科技园普陀园,围绕各自领域,积极探索建立概念验证平台,为企业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同时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投融资路演活动,搭建畅通高效的投融资机构对接平台,提升金融支持的直达性和精准性,拓宽企业外部资源,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护航本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
连点成片
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科创集市的目标,是让普陀区、上海市乃至长三角的科创型企业都得到全方位、一体化、一站式的细致服务,不为找投资、缺人才、无场地、少政策而发愁。本着“小规模、多频次、求实效”的原则,我们将打造永不“落幕”的科创“集散地”,定期以不同主题、不同形式,不同国别,常态化开展成果展示、成果发布、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对接等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让创新资源成为科创企业触手可及的普惠资源,同时,融入“中华武数”的科创布局中,连点成片,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有了科创集市“点”上的成功经验,我和同事们将调研走访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想将这一成功助力科创、集聚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经验和普陀“中华武数”的科创布局更好地融合起来。为此,我们针对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武宁创新共同体、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四个示范点位的不同特性、不同需求,开展了特色、多样的活动,走出了各有特色的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道路。
比如:在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中以(上海)创新园”,这里园区载体还在不断建设,借助360国际数字安全和生态运营中心建设的契机,我们引进了安几科技、萤火微茫等生态相关企业,截至5月底园区已累计引入企业、机构、项目共计122家,其中2023年新注册企业9家。
在自主创新前沿阵地“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我们派驻了工作专班开展“驻点式”服务,形成科技专班支持保障清华中心服务清单,为中心举办科创活动提供专项经费支持。指导协同中心举办第三届上海数字创新大会“沪清谈芯”专题论坛、开展2023战新项目全球科创路演等活动;持续挖掘清华招商资源,截至4月底落地5家企业。
在创新资源协同载体“武宁创新共同体”,聚焦统筹沿线创新资源,与近百家科技研发平台、企业技术中心合作成立武宁创新共同体“百大平台”联盟、青年建功联盟、科创人才实践基地、专家顾问团等,推出武宁科创之星,发布十大重点科技项目和重点活动。
在数字创新应用试点“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开展2023年度区级数字化转型专项申报,对接“一网通办”平台成为全区首个实现全程网办的区级产业政策,目前已收到25个项目申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半年,区科委牵头的两大重点产业智能软件、研发服务产业,实现区税6.24亿元、5.49亿元,占区税比重12.70%、11.17%,两大产业同比增长5.76个百分点。
下半年,区科委还将继续聚焦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不断深化“中华武数”科创布局。同时,持续开展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科技园区、企业,以座谈访谈、上门走访等形式,充分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精准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为《书记调研手记 | “集市”助力,科技创新融入烟火气,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