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与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无形中促进了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药汤剂作为中药制剂形式之一,是指以患者实际患病情况与症状为依据,制定的辨证治疗药方,其应用范围较广,疗效突出,现已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1]。中药炮制作为适应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的服务,在我国中药汤剂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代的时候中医炮制具有炮炙、修事以及修治等称号,从古到今对居民们预防疾病以及治病都具有较大的作用。我国最早的文字记录《五十二病方》药方中就具有中药炮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书籍中也记录中药炮制相关的知识[2]。这两本书籍中记录的知识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和疾病进行斗争,从而总结的经验。中药饮片炮制之后煎煮成汤剂可以直接用于医院。然而相关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群众与患者对中药专业知识了解较少,未能有效掌握中药炮制煎煮方法,个别患者甚至存在一定误区,在影响药效的同时,甚至会带来一定毒副作用。为保证用于医院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本文讨论中药炮制和煎服等内容,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中药炮制的目的
改变或者缓解药性:比如麻黄药物具有麻黄碱、其他生物碱和挥发油等,该药物有利于患者支气管平滑,而挥发油可以抑制流感病毒。但是由于生麻黄的发汗力比较强,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无法使用,但是通过蜜灸之后可以把原有的挥发油的含量减少50%,降低该药物发汗的能力,还可以止咳平喘,可以应用在喘咳比较严重患者身上。而大黄药物在没进行炮制之前,会使患者排泄比较严重,容易损伤患者的肠胃,该药物通过酒制之后可以减轻对肠胃的副作用,进行炮制后,减少结合性大黄酸,改善该药物泻下太强烈的副作用。
2. 减少药物的毒性以及副作用:比如斑蝥药物具有破症散结和抗肿瘤等功效,但是该药物的毒性比较强,可以通过米炒的方式来减少该药物的毒性;而乌头药物也具有强烈的毒性,有相关数据报道,川草乌通过100℃到115℃之间的温度条件下,把川草乌药物炮制大概40分钟左右,就可以把乌头碱转换为乌头次碱或者乌头原碱,炮制好的川草乌药物的毒性是未炮制药物毒性的0.50%。
3. 提升治疗的效果:比如吴茱萸炮制到黄连,可以抑制黄连的苦寒效果,让黄连的寒性停滞,还具有清气分湿热的功效,还拥有肝胆去郁火的效果。柴胡和香附等药物通过醋制,有利于把药物归引到患者的肝经,从而提高治疗肝经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相关研究表示,把元胡药物进行水煎后拥有生物碱的剂量是原药物的25.06%;通过醋炒方式之后拥有生物碱的剂量是原药物的49.33%。肉豆蔻药物具有挥发油的效果,从而导致患者腹泻,通过炮制之后,该药物的功效受到了改变,根据家兔药理试验,炮制后的药物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蠕动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同时还拥有涩肠止泻的功效。麻黄药物可以治疗恶寒和发热等症状,通过蜜制之后,把挥发油减少了一半,避免对患着身体造成发汗过多的副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止咳和平喘的功效。
4. 有利于调剂和制剂:矿物质坚硬的药物,必须进行经煅和捣碎,还在化学性质上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比如石膏、明矾以及硼砂经过煅烧之后,失去结晶水转变为无水化合物,才具有本身的治疗作用。还有一部分经过煅烧之后,受到氧化而产生新的成分,比如炉甘石原本的成分就是碳酸锌(ZaCO3),经过煅烧之后,受到氧化转变为氧化锌(ZnO),拥有消炎止血和收敛生肌的效果。
5. 有利于贮存:桑螵蛸通过加热的方式可以把虫卵杀死掉。含鞣质的药物用铁锅进行炮制容易受到破坏而减少,比如地榆炒炭用铁锅会使鞣质大量的破坏,因此在进行切制和炒制时减少应用铁器的使用,可以减少鞣质的破坏而减少,而有一些含鞣质的药物溶液溶于水,此进行水制不可以用热水洗泡,尽量“少泡多润”。
中药煎药
1.煎药用具
由于中药成分较为复杂,种类较多,个别药物将与煎药器具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如沉淀、溶解度降低等,在影响药物整体疗效的同时,还会导致用药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降低预后性。因此,为有效杜绝上述现象,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在为患者选择煎药用具时,应优先为其选取砂锅、瓦罐、搪瓷锅或不锈钢锅,并减少铁锅、铝锅等用具的使用频率。
2. 煎药用水
2.1 水质
相关研究与治疗指出,现阶段我国在煎煮中药时多将水作为常用溶媒。因此,为保障药物质量,减少外界杂质对药效造成一定影响,临床在选取煎药用水时,应优先选取无异味、洁净、矿物质及杂质含量较小的水,如河水、自来水、甜井水、蒸馏水等。
2.2 水量
临床在决定煎药用水量时,应将药物的重量、吸水能力、体积、煎煮时间、药量以及火候等因素作为基本条件,并在上述条件的影响下,对具体用水量进行合理规划。一般来说,煎药用水应漫过药物半寸(2~5cm)左右,并将煎出的药汁控制在150~200ml,防止煎煮时间过长或水量较少。
2.3 加水方法
①将事先备好的中药饮片依次置于中药煎锅内,注入适量的水,直至超过药物表面3~5cm,第二次煎煮时则可将用水量控制在药渣表面上1~2cm。
②按照每克中药加水量10ml的标准对整体用水量进行合理计算,并将第一次煎煮的用水量控制在总用水量的70%,余下30%的水量则用于第二次煎煮。
③按照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量、中药吸水性能与药液回收量,对整体用水量进行有效控制。
3. 中药饮片的浸泡
临床在浸泡中药饮片时,为有效煎出相关成分,发挥药物最佳疗效,实现预期治疗目标,需先加适量的冷水漫过中药,待中药全部浸透后,在进行有效煎煮。医护人员在浸泡中药时,一般应将浸泡时间维持在30min,并依据药材自身质地、用药季节、温度等需求对浸泡时间进行合理调整。此外,医护人员还应以药物成分为依据,对浸泡时间进行调整,具体如下:若药材成分为草、叶、花,则可将浸泡时间控制在20min;若药材成分为种子、矿石、根茎、果实以及甲壳类,则应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并将时间维持在30~60min,以便药材完全浸透。
4. 中药饮片的煎煮方式
4.1先煎
有的药方中有矿物类型的药物,由于这种药物比较坚硬,拥有的成分很难被煎出来,因此需要在进行煎药之前使用煎煮,应用武火把水加热到沸腾,沸腾15~20分钟之后,把煮好的药物与其他药物一同进行煎制。还有石膏、龙骨以及牡蛎等药物也需要先煎。
4.2后下
有一些药物具有清热解表的功效,但是拥有挥发性的成分,长时间的煎制有可能损坏或者挥发药物中具有的成分,降低治疗的效果,这样的药物在煎药时需要后下。可以在其他药物煎煮10~15分钟之后,把这样的药物放到锅中煎煮5~10分钟就可以服用。比如薄荷、砂仁以及紫苏叶等药物。
4.3包煎
有些粘性比较强的药物在进行加热之后容易变成糊状,导致锅底煎糊,或者无法过滤,或者具有细毛重要物,患者服用时容易刺激咽喉,以至于需要把这类型的药物放到沙布袋内,把开口扎紧,才可以与其他药物一同煎煮。比如车前子和滑石粉等药物。
4.4冲服
还有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用药的剂量比较少,不适合和其他药物一同煎制,可以把贵重的药物研成细粉,之后使用药汁冲服。比如麝香、牛黄以及三七等药物。
4.5烊化
有一些胶类型的药物,由于粘性比较大,无法和其他药物一同进行煎制,需要另起一个锅把该药物放入锅中之后加入水等待加热融化于水中,或者通过水质容器内应用隔水钝化等方式。融化好的药物和其他药物一同服用。比如阿胶、龟板胶以及饴糖等药物。
服药的时间、方式以及剂量
服药时间:大多数药物在患者饭后一个小时之后进行用药,但是滋补类型的药物需要在患者早晨和晚上空腹的时候服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润肠通便的泻下药需要在患者没有进食的时候服用,才可以发挥该药物的润滑涤荡肠道的功效。消化类型的药物需要在患者饭后服用。而驱虫类型的药物需要在患者早晨空腹的时候服用。
服药方式:解表类型的药物在温热的时候服用,可以帮助患者发汗;而驱寒的药物需要热服才可以帮助患者温通;解毒或者清热的药物需要把药物放凉之后才可以服用;止吐药物在寒吐症时需要趁热服,热吐时需要把药物放凉后再服用。
3. 服药剂量:成年人的患者每次服用的剂量在150~200ml之间,而小儿患者在用药时需要服用合理的剂量,年纪在一岁以下的小儿患者,用药的剂量是成人的1/5;年纪在一到三岁之间的小儿患者,用药的剂量是成人的1/4;年纪在四到七岁之间的小儿患者,用药的剂量是成人的1/3;年纪在八到十岁之间的小儿患者,用药的剂量是成人的1/2;十一到十五岁之间小儿患者,用药的剂量为成年人的剂量。
讨论:中药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药性或者是缓解药物的药性、减少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矫嗅矫味以及有利于贮存等效果[3]。中药煎药和服药的方式尤其重要,患者正确的服药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掌握正确的煎药方式可以把药物的有效成分全部提取出来。总体来说,在患者进行中药汤剂治疗时,服用的药物进行炮制和合理煎服都具有必要的作用,因此药剂人员需要高度重视中药的炮制和煎服。
【参考文献】
[1] 包国光. 如何开展中药煎服与临方炮制相关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0):191,193.
[2] 张利华. 中药调配中临方炮制与中药煎服的药学服务因素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5):164.
[3] 邹红英.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分析[J]. 健康必读,2020(2):163.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