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种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023年06月01日 09:45 中国经济新闻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5月30日,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而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3》作者、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惠敏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新时期,国家对种业发展与安全高度重视,种业安全的战略重要性愈加凸显,是推动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与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保障。面对潜在的风险与隐患,须加强种质资源开发与保护、强化育种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种业企业国际竞争力。

潜在风险与隐患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供需形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潜在的风险与隐患不容忽视,其中尤以作为粮食产业核心与源头的种业安全问题为重。

  《2021年种业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长期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总量超过52万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国外种质资源占比24%。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565亿元。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种业需求市场,仅次于美国。

  田惠敏表示,我国种业市场供需形势处于较安全状态,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源基本实现国内自给,对外依存度处于较低水平。进口种子主要是高端蔬菜作物,粮食作物种子进口量较少。然而,国际种业市场已初步形成寡头垄断格局,我国种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田惠敏指出,我国最突出的问题是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足、种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生物育种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其成果转化速度密切相关,而成果产业化进程较为滞后。我国育种研究在部分领域处于跟随模仿“国外育种技术+微创新阶段”,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科研投入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等导致育种效率与转化率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种质多样性程度低,难以与国外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研究与集约化运行的育种体系相抗衡。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3》作者张欣桐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国种业企业的数量众多,但多为规模较小的企业,行业集中化程度低,在国际种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前五大种业公司隆平高科大北农登海种业农发种业荃银高科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1%,全年合计销售额仅为323亿元,对比同期已成为世界种业第三巨头的、由中国石化集团于2017年收购的瑞士先正达公司全年1511亿元的销售额,差距明显。全球种子企业已经历三次大型并购浪潮,在跨国资本推动下形成了市场高度集中化的产业格局,中国种业企业须进一步重组整合,以提升行业集中度与国际竞争力。

种业安全战略的三条保障路径

  由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任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矿业大学等2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3》课题组提出了种业安全战略的三条保障路径。

  第一,加强种质资源开发与保护。要加大对粮食作物及其他农作物种质的收集与保护力度,保持各品类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挖掘与开发种质资源中蕴含的优良基因性状,补齐种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短板,为促进我国生物育种技术的原始创新提供基础性支撑。加大政策性支持力度,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构建高通量、规模化的种质资源表型及基因型检测精准鉴定平台,健全基于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种质资源数据库,为后续的种质资源信息共享与种质研究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同时,继续推进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种质收集行动,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并强化种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社会公益性定位。

  第二,强化育种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种业安全战略的核心在于全力以赴“打好种业翻身仗”,而打赢这场翻身仗的关键在于种源“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攻关。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须重视生物育种过程中识别选配、分子操作、栽培筛选等环节的底层技术研究与基础研发工作的长期积累,以推进现代生物育种基础理论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领域深耕与关键技术突破筑牢底层研究根基。要以市场推广和规模应用为目标,完善传统的农业模式,完善政策性配套支持,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良好的产业化生态,全面提升转育种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能力与效率。相比跨国种业公司占销售收入10%以上的科研投入力度,我国种业企业须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种业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支撑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商业化“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体系。

  第三,提升种业企业国际竞争力。拜耳公司、科迪华公司等国际种业巨头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具有完备的专利保护制度、充足持续的研发投入、高效的成果转化平台、一体化的产业链协同能力、规模化的产业经济效应、低成本高溢价带来的高额利润空间等方面。我国种业企业投资门槛低是导致种业企业数量多的主要因素,种业育种行业技术与资金壁垒高是种业企业规模小与实力弱的重要原因,种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是引起种业企业市场份额分散的关键要素。

  针对我国种业企业“多小弱散”的行业特征,课题组建议:政府应支持通过广泛的兼并重组方式有效整合零散企业,打造一批集专业、精细、特色、新颖于一身的“专精特新”种业企业,推进现有的集种子选育、生产繁殖、推广营销为一体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差异化发展,鼓励我国种业企业“走出去”,以有效提升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依托我国市场体量庞大的优势,支持头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政府合作、资源整合等方式聚集行业研发力量、优质要素、渠道资源,培育我国种业行业的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企业,提升行业集中度,促进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优势,推动龙头企业向多元化与国际化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种业 国际竞争力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09 海看股份 301262 --
  • 06-07 西高院 688334 --
  • 06-06 飞沃科技 301232 --
  • 06-06 恒勃股份 301225 --
  • 06-05 康力源 301287 40.11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