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四川地产“一哥”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466.SH,简称“蓝光发展”),如今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摘牌退市。
上市8年,从盛极一时的千亿房企落到如今濒临退市的境地,蓝光发展令人唏嘘不已。
4月6日以来,蓝光的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发强制退市条件。5月10日,*ST蓝光(蓝光发展)停牌,上交所将在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对其终止上市的“最终判决”。届时,蓝光发展很可能成为今年第一家从A股退市的房企。
昔日千亿房企退市陨落
地产高周转时代的缩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辞去“铁饭碗”的杨铿下海,在成都玉沙路租了一栋两层楼的旧民房,创立“成都西城区蓝光汽车零配件厂”,高温淬炼出的蓝色火焰,在车间里随处可见,这是蓝光的前身。
1992年,杨铿创立“成都兰光房屋开发公司”,正式进军房地产业。两年后,他将公司名称中的“兰光”改为“蓝光”。
2002年,蓝光首次参加成都市土拍;2004年,蓝光首个住宅地产项目御府花都开盘;2005年起,蓝光陆续开发多个地产项目,抓住成都旧城改造和城市扩张的机遇迅速壮大规模,逐渐坐稳四川本土房企“一哥”位置。
2008年起,蓝光开始向全国进军,2015年,蓝光发展借壳迪康药业,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组上市。此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蓝光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2016年到2018年,蓝光的销售额分别为301亿元、581.52亿元、855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50%,被视为“黑马”。2019年,蓝光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1015.37亿元,首次迈入全国房企“千亿俱乐部”。
也是在2019年,蓝光将总部迁往上海,形成“上海+成都”的双总部发展格局,同年10月,旗下物业板块蓝光嘉宝服务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蓝光构筑起“A+H”的双资本平台,一时间风光无两。
然而,危机也在逐步靠近。2020年8月,“三道红线”政策推出,房地产业去杠杆大幕拉开。随着政策的深化,房地产业的流动性开始收紧,蓝光也受到影响。同时,业内认为蓝光后期激进的规模扩张,也是加速其陨落进程的重要原因。
过往年报显示,2015年至2020年期间,蓝光单年拿地数分别为15宗、18宗、31宗、85宗、48宗、60宗。其投资金额亦跟随规模水涨船高,2015年其签约的土地金额为91.69亿元,而2018至2020年,蓝光的土地投资计划总额则暴增至不超过650亿元、500亿元和400亿元。
2020年蓝光原本制定的土地投资总额上限为400亿元,然而当年蓝光最后共获取土地60宗,拿地支出达到526.6亿元,超出计划上限三成以上。其中,不少地块溢价率超过100%,楼面价接近同区域商品房销售价格。
2021年,情况急转直下。年初,蓝光将嘉宝股份卖给碧桂园;5月起,穆迪、大公、中诚信国际、标普、东方金诚持续下调蓝光评级;6月起,蓝光开始出现股权被冻结的情况;7月8日,蓝光发展第一次披露的债务逾期情况显示,截至当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涉及本息金额为24.84亿元。蓝光也成为首批债务违约的房企之一。
天风证券曾在2021年7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政策收紧、融资收缩是大背景,在蓝光发展由成都走向全国的过程中,管理能力有欠缺、资产质量偏差、债务结构问题突出构成了蓝光发展的基本面,而市场恶化、非标持续收缩或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2年以来,蓝光在化解债务方面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反而出现溃败之势。2022年,蓝光的销售规模仅为49.36亿元,滑落之快令人震惊。资料显示,至2022年末,蓝光仍有86个在建项目,在“保交楼”的政策导向下,这些项目的建设和交付仍是问题。
今年4月4日蓝光发展披露的未能偿还债务公告显示,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已达到了420.55亿元。
从小而美到千亿规模、从四川成都到全国布局,从单一总部到成都和上海双总部,再到退回成都大本营,A股停牌面临退市危机,蓝光的兴盛和衰败是房地产高周转时代的一个缩影。
多房企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地产行业的洗牌尚未结束
蓝光曾在公告中解释债务违约的原因,“因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影响,自2020年年度末至今,公司公开市场再融资受阻,经营性现金流回速放缓,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加之部分金融机构提前宣布到期,导致公司出现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情况。”
这些其实也是房地产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样被强制退市或面临此风险的房企,也不仅仅是蓝光。
截至5月10日,泛海控股股票收盘价连续15个交易日低于1元,且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嘉凯城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也为负值;中天金融、美好置业股票分别连续14个交易日、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宋都股份则因2022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预警。
若情况未有好转,上述企业都存在被强制退市的风险。
在港股市场,2019年上市的新力控股已在今年4月13日被港交所强制退市。新力控股曾经也是地产业的一匹“黑马”:创立于2010年,创立9年后成为江西首家上市房企。2020年,新力控股总合约销售额突破千亿元,位列“2020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29位。
新力控股的问题和蓝光发展如出一辙:在快速发展的背后累积了巨额负债的隐患。
进入5月份以来,A股已有多家房企已经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或者其他风险警示,被冠以“*ST”或者“ST”字样,包括蓝光发展、嘉凯城、中天金融、新华联、美好置业、阳光城、宋都股份、世茂股份、粤泰股份等。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认为,房企“戴帽潮”涌现,其实就是债务问题的延续。因为房企没有妥善解决债务问题,监管部门需要及时给予市场层面的风险警示。从行业角度来分析,这将会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新的房产交易风险,尤其是对一些有配资的项目而言,要做好一些管理工作,避免烂尾风险。
尽管如今的融资环境已优化,但一些房企仍困于债务和流动性难题之中,房地产行业的洗牌还未结束。
封面新闻记者 黄益辉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