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医务李家聪:“港澳药械通”不仅是北上,也可以发展南下

联合医务李家聪:“港澳药械通”不仅是北上,也可以发展南下
2023年03月28日 10:30 界面新闻

“药械通的发展,可以像金融市场,不仅有‘北向’,也可以发展‘南向’。香港医生开药时可以选择内地药物,这才是真正的大湾区医疗一体化。”

在3月25日广州举办的亚洲青年领袖论坛间隙,联合医务中国总裁兼CEO、联合医务执行董事李家聪对界面新闻表示。

202011月,《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引发,提到湾区内地9市指定医疗机构可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或医疗器械,简称“港澳药械通”。目前,“港澳药械通”已有19家指定医疗机构,批准引进23款药品和13款器械。

除了药械通,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是大湾区医疗互通的另一案例。此前,联合医务中国先后与广州市开发区医院、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合作共建三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后两家医院亦是“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

针对粤港医疗产业融合,李家聪表示,应该倡导引入香港的模式和标准,而不是简单地把香港医生请过来,“就像香港茶餐厅,不是把香港厨师搬到内地,而是引入茶餐厅的管理模式、品牌定位和培训标准,通过本地化的过程进行融合。”

医疗产业融合在于标准和制度

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国家推行医保改革的同时,也频频提及“分级诊疗”和“大湾区医疗一体化”。

对于湾区卫生健康一体化,李家聪表示要从更高的层面去考虑:“这不代表把香港医生和医疗资源拉过来。首先香港本身也很缺医生,其次‘9+2’城市状况各有不同,深圳年轻人口占比更大,广州老人家更多,照搬香港的一套也不现实。”

他认为,医疗产业的融合在于标准和制度。目前香港实行的是“全科+专科”医疗制度,全科医生即家庭医生,“在香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背后是庞大的专科医生及医院资源。”家庭医生对167种常见疾病有着深刻认识,占了整体病例的85%,也省去患者跑大医院的功夫。

港澳居民服务中心也推行港式服务,即全科跟专科的全方位融合:病人首先跟全科医生交流,再由全科医生对接至专科医生。“不仅是服务港澳居民,也希望借此推广港式医疗模式。”李家聪说。

家庭医生衍生的作用是医疗付费的效率提升。“平均100块钱费用,内地自费比例大概是30%,香港是15%左右,英国是11%。这个差异也在于商业保险的发展。内地的健康险体系现在处于初期阶段,仅解决支付的问题,还没实现透过健康险维护个人健康。”联合医药中国也在2月与国任保险合作推出国内首款粤港跨境医疗险产品。

2016年国务院引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提出,每1万人口要达到有5名以上的家庭医生。

2018年2月起,联合医务中国在广州启动首届家庭医生培训。经过五年时间后已经积累约2000名金牌医护,覆盖范围延伸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深圳。

“中国现在每年的医疗费用逼近10万亿。到2030年,潜在4亿人口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压,这样的体量会带来很大的医疗负担。”李家聪告诉记者,每投1块钱到基层医疗,可以省下8.5元的费用。长远来看,能够有效应对人口老化,减轻医疗费用和负担。

药械通“南下”具备可能性和必要性

2021年起,随着“港澳药械通”实施,湾区居民可以使用港澳上市的进口新药。目前,药械通清单上的药物主要是临床急需但未在内地上市的药物,包括肿瘤、罕见病、呼吸道疾病等国际新药。

“这不单纯是创造了一个在内地出售港药的窗口,或让内地人不去香港也可以拿到港药。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来看,目前某些药品领域的研究跟海外还有一定的距离,通过这样一个政策可以利用好香港的资源,促进药物的科研。”李家聪表示。

李家聪指出,过去十年国内才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对比其他国家有上百年的基础,短时间内难以跟国际完全接轨,“药械通某程度上是接力海外多年积累的行业规则,帮助我们以后的医药生产可以快速进入全球。”

“今天我们还有不少药物需要进口,但有一天我们也会出口。不仅是药品,包括医疗服务模式、支付体系、药物研发体系,都会慢慢形成我们的模式。就像我们的美团、拼多多模式,老外都觉得很惊人。”

一如港股通有“南向通”和“北向通”,李家聪看来,药械通除了北上,也有南下的可能性,“疫情期间国产的疫苗输出到很多国家,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李家聪透露,内地以14亿人口基础进行药品采购,香港是700多万人口,采购量的差异也导致香港药价远高于内地:“某个药厂的货源是从外国进口到香港,同一批货,一批给香港使用,另一批通过上海港口供给内地,两者的差价可以超过5-6倍。”

他认为,未来国家也可以把香港纳入全国药品采购中,以量采购,减少香港医疗的整体费用,“这是有可能的,而且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事实上,随着内地药品研发水平的提升,内地药物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南下”。香港常用的500种药物里,已经有85%实现本地化。李家聪观察到,不少前往内地的香港居民可以以便宜2/3的价格拿到同样的药。

“我身边有很多65岁以上的老人家,每个月的商保就几千块,宁愿来内地买药。”他表示,“当药品没有完全流通时,可以让人流通起来,去解决一些价格昂贵的药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9 鼎智科技 873593 30.6
  • 03-28 常青科技 603125 25.98
  • 03-28 中电港 001287 11.88
  • 03-28 海森药业 001367 44.48
  • 03-28 中信金属 601061 6.5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