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行者
《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名著,里面描写的各种兵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赵云的青冈剑、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吕布的方天戟等。但在真实的三国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兵器真的存在吗?
长兵器的正史与演义
说到长兵器,首先想到的就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但真正的青龙偃月刀在正史中并不存在。真实的历史,关羽只拿着一把大刀,并没说这把刀叫啥名。
在《三国志》中,关羽传记不过才1000字上下,但120回《三国演义》中,以他为回目的就有15回。罗贯中爱屋及乌,所以关羽的刀就被誉为“百兵之胆”,还有配色(青色)、有造型(偃月状)、有别称(冷艳锯)。
三国中关于斧与枪等长兵器的记载也不少,从枪与斧的血缘来讲,我们先要了解一下长兵器的构成和家谱。长兵器是体长过人,需要双手操练的兵器。长兵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用双手操持的柄叫“柲”,多是木头做的;前端是攻击器,根据形制和功用可以分为劈斫氏、勾啄氏和刺击氏这三大家族。
这三种长兵器中以劈斫氏为主,而劈斫氏又以长斧、长钺为代表,早期神话人物刑天舞干戚,“戚”就是大斧;钺似斧又似铲,和斧头相比,刃更平薄宽大。斧头这东西吧,看上去虎虎有生气,但在三国中使用它的将领却寥寥无几。
《三国演义》中使斧的只有徐晃还有些名气。其他用斧者,在小说里基本活不过一回,例如魏国大将韩德,挥舞一把150斤断金斧,仅三个回合便被赵云一枪挑于马下。
勾啄氏是长兵器大家族里的老牌贵族。所谓勾啄氏,主要指戈这种形制的兵器。它利用自己独特的形制,可以在车战中勾对方的兵器,或者是啄击敌人。这种兵器适合士兵在自己的小车里,四平八稳、不疾不徐地比划,但当马匹取代战车,骑兵代替车兵后,戈留下了一些家当给“戟”,然后就撒手而去了。
矛与戟的故事
三国中与矛最相关的人物与兵器,就属张飞和他的八丈蛇矛了。蛇矛,就是矛头弯曲如蛇,和直刃相比,这种特殊造型的矛创伤面更大,杀伤力也更大。
张飞横断长坂坡,少不了蛇矛的几分功劳。名将配神兵,固然十分悦人眼目,但出土实物中却没有这种兵器。至于一般的矛,和枪相比,不但基因相似,外形也很雷同。就像前面说到的,矛是枪的源头,是枪的加强版。
三国之后,随着北朝时马镫被发明,将领可以平稳地坐在马上挥动长兵器作战,矛笨重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了。于是,更小巧的枪出现了。就枪头而言,长度不过6寸,重量不超过4两,既小巧轻便又节约金属。
但枪的光辉注定在后世才能绽放,在三国时代,矛的另一个近亲——“矟”才是主角。矟就是矛的一种,适合马上实战。矟也可以写作“槊”,不错,正是曹操“横槊赋诗”的槊。
在游戏《三国群英传》中,有件名字略显浮夸的兵器叫“神鬼方天画戟”。这名字像一个极短小精悍的战争故事,故事里名将持此神兵,一人破万军,杀得敌军尸首盈野,鬼神皆愁,这兵器的原型就是三国第一名将吕布的神兵方天画戟。然而在先秦到汉末三国时期,并没有方天画戟实物的出土。吕布的方天戟和关羽的偃月刀一样,是后人附会的。
历史上的戟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两汉时戟不断发展成熟,三国时就开始走向没落。不过,戟的形制好看,到了后期又继续沿用,但已经失去了之前兵器的作用。据说到了晋代,权贵王浚要把自己大宅门前的路扩宽数十步,就是为了能在门前放得下自家的长戟帜旗,可见门前置戟是高官的标配。除了壮门面,戟还有一身的艺术细胞。
据“浩然文史”微信公众号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