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桔子财经

记者 王赟
2月2日,近日发酵的“微软苏州大规模裁员”消息得到辟谣。
近日网上流传一张截图,消息称“微软苏州大裁员,赔偿N+12个月工资,股票解禁,一年社保”。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该消息并不属实。一名微软苏州员工表示,在微软大的裁员计划之下,中国区会有影响,但“微软苏州光是研发中心有近 3000 名员工,一锅端不可能”。
不过报道指出,确实是有调整优化。一名微软苏州员工称,2022 届的一些应届生卡在试用期,不给转正,最近,中国区的资源也在撤走,“显卡陆陆续续撤走了两批”。
另据九派新闻报道,多名微软员工在脉脉平台透露,已收到内部辟谣邮件。
但是裁员的话题或许不会停在即将到来的“立春”之前。
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2月1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Meta将裁减一些中层管理人员。该公司去年在其首次大规模裁员中已经解雇了13%的员工。
微软计划裁员1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5%;亚马逊启动最新一轮裁员;谷歌母公司Alphabe计划裁员1.2万人……截至 2023 年 1 月,几乎所有硅谷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都宣布了自己的裁员计划,且公开信内容结构相似。
这背后,有一个原因,随着新冠疫情导致线下经济纷纷转向线上,各家科技巨头也都开始大肆扩张,微软在过去两年员工数新增 6 万,Google 新增了 7 万,Meta 直接从疫情之前的 4 万翻倍至 2022 年的 8.7 万,亚马逊全球全职员工数增长了 8.1 万。
公开消息显示,亚马逊已经于 1 月 30 宣布将出售 2021 年底购买的湾区一块 29 英亩(约合 11.7 万平方米)的地产 —— 亚马逊原本计划在此建立新的办公室与配送站点,来应对计划之中的更多员工。
所以,这一场优化调整,不可避免。而这场硅谷大裁员或将殃及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大概率受牵连。
德国软件巨头思爱普(SAP)也于1月份表示,将考虑出售其在Qualtrics International的剩余股份,并将开始重组,今年将裁减2.5%的员工职位,以寻求提振利润的方法。不过,SAP首席财务官卢卡·穆奇(Luka Mucic)在谈到裁员时表示:“这个过程将需要一段时间,我们预计2023年只有适度的成本节约效果,2024年的效果会更明显。”
2月1日,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 Automotive也宣布将裁员6%,称“每辆汽车都在亏损”。让人想起年前,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发布公告称,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亟待管理优化调整,因为您所在的岗位一定时期内暂无工作,故办理停工留职。停工留职时间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为期三个月,后续将根据工作情况调整并告知。
早在2019年底,奥迪就正式宣布在2025年前裁员95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这一轮削减计划主要在德国进行,同时还将精简其在德国的两家核心工厂。奥迪此举将为公司节约60亿欧元的成本,用于推动电动化转型。
当然,这并非只是汽车市场下行所带来的负面结果,也是传统汽车行业转型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在向新技术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传统岗位不得不被淘汰。这也意味着,与2010年前后的汽车行业裁员相比,此次裁员风波更具杀伤力。
本周,裁员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1月31日,电子支付巨头 PayPal 也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在全球范围内裁员 2000 名全职员工,本次裁员约占员工总数的 7%。2月1日的消息显示,图片共享社交平台 Pinterest 将裁员约 150 人,不到其员工总数的 5%。联邦快递发言人也确认,新一轮裁员行动包括解雇10%以上的高管和董事职位,同时表示,自去年6月宣布裁员以节省成本以来,已经裁减1.2万名员工。
裁员,这事儿,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有的碰到一次却足够用一生来回忆。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