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杭州网
都市快报讯 春节前不久,77岁的杨大伯刚刚“阳康”。说起杨大伯,可能不少杭州人对这位老人蛮熟悉。
我们将时间倒退回十年前,2013年3月底的几天,H7N9禽流感突然来袭。杨大伯是杭州人心目中对H7N9禽流感一战的主要标志人物。
经历了H7N9禽流感和新冠感染两次大疫,杨大伯目前的状况怎么样?这十年来,他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穿过后市街的小巷子,杨大伯和老伴依然住在十年前的这个老房子里,夫妻俩在这里住了40多年。房子面积虽然不大,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大约五六十个平方,但屋子里收拾得很干净。
“当年治疗期间的报道、照片,我老伴都收集了,厚厚一沓。”杨大伯带着一顶深色的毛线帽,穿着一套厚厚的深红色居家服,看上去脸色红润,神采奕奕。他说,自己和十年前患病时相比,胖了大约十斤。
感染H7N9后病情危重
抢救一个多月后转危为安
我和老伴都是杭州人,结婚快50年。我退休前,是杭州家具厂的工人。单位离家很近,现在德寿宫的位置,就是我原来单位的原址。
我原本身体一直蛮好,感染H7N9之前几乎没生过大病。2013年3月中旬的一天,我去后市街家附近的菜场买来两只鹌鹑,亲自下厨红烧,给得感冒的老伴换换口味。一周后,我突然高烧发到39℃多,连着在社区医院挂了几天盐水不见好转,住进杭州市中医院。
那时大家都没听说过H7N9禽流感这回事。我没料到,自己的病会这么严重。住院没几天,左右两个肺全都白了,很快就气管插管住进了ICU。
我记得很清楚,进ICU那天是2013年3月31日,当时还没明确病因。也就是这一天,上海、安徽两地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两人死亡。这种闻所未闻的新型病毒以前只在禽类身上有过,在人身上出现并且致死,放在全球也是第一次。
当时,浙江省内还没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卫生部门及时警觉,怀疑我的病可能和H7N9禽流感有关。
4月2日,我转到了浙大一院最高等级的传染病房,医院抽调最强的医护力量,12位医生、12位护士三班轮换,全天候监护病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教授是我的主治医师,治疗期间,她多次率专家组会诊,在她的果断建议下,停了抗生素,制定“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结合人工肝和人工肺治疗,很快取得效果,原本“白茫茫”的肺叶一天一天变得透明清晰。
从浙大一院出院是2013年5月8日,出院前,李兰娟院士亲自赶到病床前和我告别。一个多月来,医护人员日夜陪护抢救,他们真的非常辛苦,我心中的感激之情不知该如何表达。从病房出来时,感觉自己重获新生了。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