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大潮下:银行业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大潮下:银行业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
2022年05月23日 14:42 金融时报

  数字化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5月17日,全国政协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强调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使之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下,银行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科技与业务加快融合,各项业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速。根据安永5月18日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21年回顾及未来展望》统计,最近3年均披露了科技投入的15家上市银行,其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19年的2.38%提高到2020年的3.01%,再进一步提高到2021年的3.13%。

  为助力我国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持续推进数字化深入转型,未来银行业还需在多方面进一步展开探索。“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数据治理、场景构建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数字化治理架构、推进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高度重视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加强客户隐私保护。”安永华北区金融服务审计主管合伙人姜长征表示。

金融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在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的背景下,银行业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加快金融科技资源整合,打造未来核心竞争力。

  安永的统计显示,从2019至2021年的3年维度来看,上市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占全行人数比例普遍上升,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5.70%、6.79%和7.19%。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方面,各家银行纷纷推动人才结构转型,为数字化经营构建适配的人才结构。例如,工行实施金融科技人才兴业工程,开展“科技菁英”专项培养计划,积极引入高端社会化专业科技人才,全面推行“科技培养—业务使用”的人才蓄水池机制,分层精准激励不断释放人才创新活力;交行推进金融科技人才双重管理模式,推行向业务部门派驻业务分析师、数据分析师等金融科技人员的工作机制,推动业务与技术交流协作,促进双向融合。

  在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还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功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难以一蹴而就。银行需要确保在客户体验、营收提升、成本压降、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设立关键指标并设计监控体系,从而实现转型效果最大化。”姜长征表示。

逐步完善数字化治理架构

  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银行纷纷建立了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组织架构、激励机制和运营模式。

  “在金融科技组织架构方面,上市银行注重顶层设计,设立金融科技相关专门委员会,优化组织架构布局,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保障。大型银行近年来在完善科技体制方面持续发力,逐步将顶层设计优势转化为数字化转型效能。”姜长征表示。

  据了解,中行成立金融数字化委员会,统筹推进集团数字化发展、金融科技、数据治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农行在雄安设立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创新孵化中心和创新成果试验田;建行成立了金融科技与数字化建设委员会,加强数字化经营相关事项的顶层设计、组织推进和资源配置。

  相比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短板。中小银行资源有限,而数字化转型领域很广,因此要重视整体规划,找到发力点。

  在姜长征看来,自主科技能力就是短板之一。中小银行在借助外部科技服务商力量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内生科技能力的培养,提高自主开发比例,形成从高管到中层、科技条线人员立体式的人才队伍。

  “在探索量化模型应用的同时,中小银行需要构建统一的模型管理体系与平台,加强对模型与算法风险的防范。中小银行IT架构的规划及管理能力也亟待加强,应配合着自主开发能力的提升,逐步实现架构的中台化、敏捷化。”姜长征表示。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战场在于客户运营。中小银行应真正转变经营理念,立足本地客户群,响应客户生活习惯、沟通习惯等数字化需求,改变传统运营体系。

重视数据质量与安全性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的安全高效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数据资源优势明显,2025年我国数据量有望达到48.6ZB,占全球总量的27.8%,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但我国数据要素实际利用效率滞后于要素市场的快速增长,每年我国数据量增长约40%,但实际利用的数据增长率仅5.4%。”中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下一步,不仅要加强数据要素供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还要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安全治理体系。

  具体到银行业,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业务开展的质量,而数据安全不但关系到客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银行业的未来发展。

  “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以场景为依托、以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生态闭环为目标的数字化经营,日益成为银行竞争的新赛道。银行业收集的数据,早已不局限于金融资产余额、账户变动等金融数据,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交易数据在银行沉淀。银行收集的数据范围越来越广、数据粒度越来越细,无疑成为全社会可信度最高的一类数据源。”建行运营数据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国家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2021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而金融监管机构也不断加强对该领域的监管力度,仅一季度就有3家商业银行因数据违规使用问题罚款合计超5000万元。

  姜长征认为,随着监管的进一步趋严,银行应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及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内部控制,深入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法律风险防控化解。

  在建行运营数据中心有关负责人看来,隐私计算的蓬勃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银行的数据安全保障能力。“隐私计算能够在处理和分析计算数据的过程中保持数据不透明、不泄露、无法被计算方和其他未授权方获取,可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多源数据的跨组织、跨机构合作,在银行的营销、交易反欺诈、反洗钱等领域,已经有落地场景。”上述负责人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5 东利机械 301298 --
  • 05-24 灿能电力 870299 5.8
  • 05-24 铖昌科技 001270 21.68
  • 05-23 翔楼新材 301160 31.56
  • 05-23 荣亿精密 873223 3.21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