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TLAC正式稿落地 增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

中国版TLAC正式稿落地 增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
2021年11月27日 02:18 贝果财经

原标题:中国版TLAC正式稿落地 增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吴婧 上海报道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都将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2021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我国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25年初达到相应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

国盛证券分析师马婷婷认为,《办法》与2020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区别较小,整体看主要延续、落地了巴塞尔协议III、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此前的思路,并没有额外新增要求,且市场早已有所预期,金融机构也提前做好了一定准备。

中信证券分析师章立聪看来,出台《办法》是落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批准的总损失吸收能力国际监管规则的必要措施,有利于完善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和风险处置的制度框架,增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同时,对拓展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品种,提高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构建TLAC监管体系

《办法》共七章四十一条,构建了我国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体系,对总损失吸收能力定义、构成、指标要求、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总损失吸收能力(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TLAC),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进入处置阶段时,能够通过减记或转股的方式吸收银行损失的各类合格工具的总和。其衡量主要参考TLAC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两个指标。《办法》规定,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比率包括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分别指符合规定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工具与风险加权资产和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加权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16%、2028年初达到18%,杠杆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6%、2028年初达到6.75%。

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减记是指达到一定条件时,G-SIBs有权在无需债券持有人同意的情况下少偿还或不偿还该债券的本息;转股指达到一定条件时,银行有权在无需获得债券持有人同意的情况下,将该债券转为普通股。

“简单来说,TLAC是指能够用于吸收银行损失的各类资本或债务工具的总和,旨在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吸收亏损和重组资本的能力来恢复正常运营或维持关键职能,降低对金融系统稳定性影响。”前述银行业资深人士指出。

国盛证券分析师马婷婷认为,TLAC工具与常用的 “资本金”概念类似,但有所不同。“TLAC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但是不包括要求计提的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和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基础上,TLAC还包括了其他合格债务工具。这种债务工具要求能够减记或转换为普通股,清偿顺序排在存款等一般债权之后。目前我国符合合格债务工具的种类较少,仅近年银行加大发行的永续债(当前国有四大行合计6100亿元)满足要求,但均已计入一级资本,未来可能会继续创造这样类似的债务工具进行融资。另外,存款保险基金也可以计入TLAC,但目前规模有限。2020年末存款保险基金专户余额620.4亿元,马婷婷认为,按四大行的存款市占率测算,其可贡献的TLAC不到250亿元。

非资本类TLAC工具或将成为重要抓手

2011年以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相继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未来在TLAC监管框架下,需要满足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两个监管指标。在马婷婷看来,TLAC风险加权比率要求,可以理解为分子更广义的资本充足率。以工行为例,要求TLAC风险加权比例>16%,大致等同于资本充足率-储备资本(2.5%)-系统重要性附加(1.5%)>16%,即要求资本充足率大于20%;TLAC杠杆率要求,即(TLAC-扣除项)/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100%,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6%,自2028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6.75%。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版TLAC中,并没有要求此前由FSB提出的“合格债务工具需超过TLAC的1/3”,马婷婷认为,这实际上减缓了国有四大行的压力。

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7.5%、17.2%、16.7%、16.0%,明显高于国内11.5%的要求,但尚未达到TLAC的监管目标(若要达到16%,对应资本充足率需达到20%、20%、20%、19.5%)。马婷婷认为,静态测算的再融资缺口为5439亿元、4946亿元、4985亿元、6485亿元。而四家银行TLAC杠杆率比例分别为7.61%、7.56%、7.59%、6.99%,满足2025年及2028年6%及6.75%的要求,不形成压力。

在章立聪看来,四大国有银行的TLAC缺口以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的缺口为主要计算依据,经估算,目前四大国有银行TLAC缺口约2.4万亿元。后续商业银行有必要通过创新设计、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工具等方式从外部补充TLAC,从而达成监管目标。

“TLAC规则的实践很大程度依赖于各国监管机构根据其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发达国家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采用了多样化的债务工具发行模式,其中非资本类TLAC工具是G-SIBs补充TLAC的主要方式。目前,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相对较高,但扣除缓冲资本后与TLAC风险加权比率16%的监管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章立聪认为,考虑到偿还顺序等条款设置,非资本债务工具的成本料将低于资本工具,四大国有银行未来可加大非资本债务工具的发行比例,适当控制资本工具的发行比例,这样既能同时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及TLAC框架要求,又能适当降低负债成本。

华西证券分析师刘志平认为,总体来看,《办法》的实施利于国内银行健全风险处置机制,提高稳健经营水平,控制其非理性扩张和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同时,《办法》也进一步拓展了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品种,未来高级债等非资本债务工具将成为银行调节负债规模和期限结构的重要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章立聪认为,“《办法》将有效促进国内大型银行经营转型”。

在章立聪看来,TLAC要求倡导的银行经营模式是资产端“轻资本化”、负债端“多元化”以及收入来源“非利息化”。短期来看,随着TLAC债务工具的发行增加,国内大型银行负债成本或将出现一定幅度抬升(其成本高于一般存款和高级债券);中长期而言,TLAC要求有望促使大型银行加快经营转型,一方面报表扩张或更为审慎;另一方面或通过综合化和多元化经营强化“轻资本模式”。此外,在执行TLAC要求过程中,若单纯依靠利润内生补充资本,则可能限制资产投放和增速,因此要更加注重创新设计、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工具,有效达到监管要求,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银行 办法 债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1 东芯股份 688110 --
  • 12-01 迪哲医药 688192 --
  • 11-30 家联科技 301193 --
  • 11-30 通灵股份 301168 --
  • 11-29 泽宇智能 301179 43.9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