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时代下的新青岛,正在擘画一张对外开放的新蓝图

自贸时代下的新青岛,正在擘画一张对外开放的新蓝图
2021年10月16日 16:18 界面新闻

原标题:自贸时代下的新青岛,正在擘画一张对外开放的新蓝图

1891年,港口开埠揭开了青岛开放的序幕;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青岛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正如青岛城市规划展览馆中青岛的百年规划、战略规划、总体规划等展示内容那般,开放始终贯彻于青岛城市规划的变迁阶段与城市建设的诸多成就中。

2019年,青岛再次迎来开放的新机遇——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国函〔2019〕72号),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济南片区、青岛片区、烟台片区,青岛与山东正式迈入自贸时代。

于青岛而言,这座海滨城市从不缺少开放的观念,也从不吝于开放的探索。但自贸片区的落地,显然赋予了青岛“开放”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说此前的开放是出于青岛自身发展的需求,那么随着自贸片区的建设,青岛的开放将承担起更加艰巨的时代重任。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作为开放前沿、试验田的青岛,在频频叠加的国家战略中站在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迈进“十四五”,青岛以“开放门户枢纽”重新出发,借力RCEP的签署、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的同时,青岛更需要用好现有的开放平台——自贸片区,在加快融入国际发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擘画对外开放的新蓝图。

从航运到改革,今天我们如何理解青岛的“开放观”?

港口,是青岛最初的开放形式。

时至今日,我们或许更容易理解航运在青岛对外开放中所扮演的角色,航运曾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最早的金融业与服务业机构,也让贸易从城市间的货物转运升级为国与国之间的产业交流。

从这一角度来说,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的一个港口城市,一直以来就承担着对外开放的重要角色;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功能的转变,青岛不再满足于“港口”角色。

如果将全国经济版图按照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三大板块划分,以上海为引领的长三角地区早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以深圳为引领的珠三角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创新的前沿和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黄河流域或者说北方地区,从目前来看仍缺乏经济引领城市。事实证明,北方的发展不足是因为开放的不足。

而开放,是可以用来成为倒逼改革的力量。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最终活跃经济发展。在这样一条环环相扣的发展路径中,每个元素都无可替代。

站在更大格局观察青岛所处的位置,青岛要“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青岛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是着眼中国经济发展大局的战略谋划。

这是青岛的“荣光”,亦是发展的重任。

这是青岛为何如此看重“开放”的原因,也是青岛迫切寻找新开放路径的初衷——从最初的航运到现在的改革,对青岛而言,“开放”早已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更重要的是,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确立,两个“双节点”要求青岛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服务于国内与国际市场,其内在要求仍然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建立与革新。换句话说,青岛的开放,必将也终将与改革相连。

而将开放与改革高度关联的,正是自贸区。

“双循环”风口下,青岛自贸片区如何再立潮头?

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的载体与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令人更直观地感受到开放与改革的相关性了。

而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确立之后,世界都在等待中国关于“开放”的最新答案。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十三五”以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自贸区与自贸港被寄予厚望,越来越多的城市迈入自贸时代。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对“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这也意味着,“双循环”风口下,自贸区仍然是关键一环。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研究员黄汉权曾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加快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文章中写道,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综合发力,其中一环,便是高质量建设双循环平台载体。

黄汉权表示,要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积极推进高水平开放,探索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制度体系,使这些区域成为推动双循环战略的主要阵地。

这种情况下,RCEP的签署不仅带来了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更为我国自贸区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其中,RCEP新增了中日、日韩两对重要国家间的自贸关系和在货物、服务、投资贸易等市场开放方面达成的新共识,更将为迈入自贸时代的山东、青岛带来更多的利好。

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日本“国际客厅”充分发挥自身的“窗口”优势,把招引优质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从去年5月份开门纳客以来,已签约、落户企业机构28家,建立起100多家日本企业的技术合作数据库,并与日中经济协会、瑞穗银行等15家机构及9家日本地方政府在华办事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此外,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的批复落地,以日韩跨境电商为切入点,积极打造“中日韩消费专区”,打造中日韩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合作新平台,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服务、投资贸易等市场开放方面,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金融产业突破发展的同时,在航运领域,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十大创新技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码头,其中8项为全球首创,为全球港航业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模式”“青岛方案”。

未来可期,青岛的开放蓝图这样绘就!

临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赋予一座城市丰富物产资源的同时,也“附赠”一条有别于内陆的城市通道。相较于修筑公路的探索,航海技术早已在漫长的岁月积淀中有所收获。当货船与邮轮从港口驶离,也代表着城市间交流的开启——我们称之为“开放”。

而青岛的“开放”标志莫过于山东港口青岛港——自1892年开埠以来,在120多年的“开放”历程中,青岛港发展迅猛。特别是在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先进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项目备受瞩目。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作为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等五项突破、10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多项奖项专利于一身,用中国“智”造与中国创造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中国方案”。

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过去,青岛从渔村成长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也是一段“开放”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记录。

然而正如时间不可逆转,城市的开放进程同样是一条前行不可退的路径——主动提升开放的水平,已成为城市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青岛,百余年前便打开的“开放之门”,正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守着,而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是城市答好时代考卷的笔,更是城市答好时代考卷的考场。

我们也期待着,未来的青岛,能够为中国城市开放提供更多青岛经验,在为改革开放贡献一片试验田的同时,成就一座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城市。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青岛市 双循环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9 争光股份 301092 --
  • 10-18 瑞纳智能 301129 55.66
  • 10-18 拓新药业 301089 19.11
  • 10-18 盛泰集团 605138 9.97
  • 10-18 深城交 301091 36.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