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车企交出“中考成绩单”

上市车企交出“中考成绩单”
2021年09月16日 17:59 媒体滚动

原标题:上市车企交出“中考成绩单”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吕江涛 | 北京报道

近日,随着A股市场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落下帷幕,上市车企纷纷亮出了“中考成绩单”。总体来看,与去年同期业绩普遍下滑、车企竞相“比惨”形成鲜明对比,今年上半年全行业迎来了强劲反弹,一片“阳光灿烂”。

而从半年报披露的更多细节来看,传统车企在关注业绩的同时,更加看重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的转型。12家在A股上市的乘用车制造企业,在2021年半年报中提及“新能源”这一关键词的平均次数超过60次,提及“智能”的平均次数也超过30次。可见,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在2021年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共识。

此外,“缺芯”也是今年汽车行业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超六成的上市车企在半年报中直言:芯片短缺造成的影响可能还将持续。

收入与股价同增

截至8月末,12家在A股上市的乘用车整车制造企业的2021年半年报全部披露完毕。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截至8月31日,这12家乘用车上市企业总市值比2020年底增长超过25%,而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仅为3%。可见,在A股市场,车企的股价表现远远好于大盘。

股价的强劲表现源于业绩亮眼。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在营收方面,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分别以3566亿元、908亿元、619亿元位列前三,海马汽车以9.25亿元垫底。从营收增速看,除北汽蓝谷外,其余各车企均比去年同期有一定程度增长。其中,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营收增幅都超过70%。

在净利润方面,上汽集团凭借13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位居第一,广汽集团和长城汽车分别以43亿元和35亿元位列第二、三位。从增速看,长城汽车、江淮汽车力帆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100%,其中江淮汽车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77亿元,其去年同期亏损1.47亿元。

在港股上市的车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同样不俗。其中,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450.3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增长3.7%。而受益于北汽奔驰销量大增,北京汽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03.75亿元,同比上涨16.1%,实现归母净利润27.58亿元,同比增长163.5%。

对于今年上半年国内车市的优秀表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上半年国内车市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销量依旧突破千万辆,可以说守住了大盘。基于上半年的良好表现,中汽协再度调高全年销量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普遍在40%上下浮动,且近年逐年走低,2020年仅为38.4%,为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而从今年开始,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快速走高。今年上半年国产品牌乘用车销量达419.8万辆,同比增长46.8%,市场占有率为42%,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6.3%。

此外,自主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也在稳步提升。头部车企中,吉利汽车今年上半年的单车平均收入为8.42万元,同比增长10%;长城汽车的单车售价达10.08万元,同比增长12.15%;比亚迪的单车均价更是达到15.18万元,比大众品牌的14.78万元还贵4000元。

新能源汽车贡献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2%和25.6%。

虽然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显著增长,但各月之间也表现出了“冷热不均”的现象。其中,6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4.3万辆和201.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8%和5.3%,同比分别下降16.5%和12.4%。而这并不是今年国内车市的首次下滑。5月份国内汽车产销量也出现了环比和同比双下滑的局面。

对此,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5月份,世界经济复苏加快,全球购车需求尤其是欧美车市需求回暖,进一步扩大了芯片供给缺口,导致中国部分车企生产减产损失超出预期。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起到了“稳定器”作用,且贡献度不断增大。6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5.6万辆,同比增长139.3%,创下单月销量新高。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

新能源汽车对整体销量的贡献不断增加,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也在快速提高。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12家在A股上市的乘用车整车制造企业,在2021年半年报中提及“新能源”这一关键词的平均次数超过60次,提及“智能”的平均次数也超过30次。其中,北汽蓝谷、比亚迪提及“新能源”次数最多,分别有154次和107次;长城汽车和小康股份提及“智能”的次数最多,分别有69次和55次。可见,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在2021年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共识。

陈士华认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恢复好于预期,一方面,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需求度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油耗和新能源双积分”的目标也倒逼车企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超六成车企喊“缺芯”

今年上半年,影响汽车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就是芯片供应。从上市车企公司半年报来看,芯片供应的确对整车企业造成了显著影响。

以上半年业绩遥遥领先的上汽集团为例,其此前最重要的营收及利润来源——上汽大众上半年表现不佳。财报数据显示,上汽大众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59.2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8.85亿元,而去年同期该数字分别为737.98亿元、69.06亿元。受此影响,在芯片短缺较为严重的第二季度,上汽集团取得营收1770亿元,同比下降0.45%,环比下降6.4%;实现归母净利润64.67亿元,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5.54%。

对此,东吴证券的研报分析指出,上汽集团二季度盈利水平下降,主要是芯片短缺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而上汽集团在半年报中也直言:“报告期内,全球车用芯片供应严重短缺,对公司生产和批发销量的完成进度造成较大影响。”

吉利汽车在半年报中也提到,“相信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将于今年余下时间逐渐消散,唯芯片短缺会于期内持续造成影响”。

而长城汽车去年上市的热销车型坦克300也因芯片、关键零部件短缺等问题数次宣布暂停接受订单。长城汽车在半年报中表示:“芯片供应问题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依然较为突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加大企业成本压力。”

此外,江淮汽车、江铃汽车、东风集团也均在半年报中提及了未来将面临的芯片短缺风险。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12家在A股上市的乘用车整车制造企业中,超六成车企喊“缺芯”,仅比亚迪、力帆科技、海马汽车和北汽蓝谷4家未提及受到芯片短缺影响。其中,后3家目前产销量相对较低,而比亚迪是国内最早布局IGBT元件的厂家之一,IGBT占全车半导体的比例达56%,是新能源车的第一大半导体器件。相比同行车企多依赖国际供应商,比亚迪很早以前就开始采用自主生产的车规级芯片,这也使比亚迪在2021年受国际芯片短缺的影响较小。

比亚迪在半年报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在半导体与智能化领域,比亚迪依托自身深厚的芯片和智能化技术积淀,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芯片、算法等技术研发层面的纵深探索。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17期)

2021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17 新瀚新材 301076 31
  • 09-17 星华反光 301077 61.46
  • 09-16 中捷精工 301072 7.46
  • 09-16 华尔泰 001217 10.46
  • 09-16 君亭酒店 301073 12.2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