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州艺博院赏“春”

到广州艺博院赏“春”
2021年02月06日 12:57 羊城晚报

原标题:到广州艺博院赏“春”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一年之计在于春。历代与春天、春节相关的风景、风物、民俗、日常生活等题材的绘画不胜枚举,《惠风和畅——明清春天题材绘画展》于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展出。该展特别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明清时期绘画中,精选了大量与春天相关的古人迎春祈福、咏春雅会、赏春骋怀等题材作品。

  本次展览展出了明清绘画珍品50余件,其中半数以上为一、二级文物。

  生意盎然:古代画家笔下的春天

  百花盛开、春耕放牧、文人雅士游春雅集……此次展出的作品,力图从风俗、风物、风景等方面,展现古代画家笔下生意盎然的春天。

  展览的第一部分为《风:迎春祈福》,主要展出的是明清时期岁朝题材的作品。

  展览的第二部分是《雅:咏春雅会》,展出古代文人游春、修禊题材的作品。

  自古以来,就盛行在早春时节外出郊游踏青,在暮春三月上巳节举办祓禊活动。从民间祓禊活动演变而来的“兰亭修禊”等雅集活动,为这一节日注入了文雅情调。东晋王羲之一篇流芳千古的《兰亭序》更是让“兰亭修禊”“曲水流觞”成为中国画中表现春景特有的题材。

  第三部分是《颂:赏春骋怀》。这一部分主要以春天花卉、山水为展品,呈现古代画家所描绘的春天景物。

  北宋画家郭熙认为,因风雨明晦、四时朝暮的不同,画家笔下的山林也应有不同的气象。春风和暖,春光骀荡,令人身心舒畅。以情观物,在这种图景中出现的点景人物也应该是欣悦舒和的。他们或郊游踏青,或渔唱,或渡水,或归牧,或耕锄,构成春天特有的图景。

  岁朝清供:寄托美好生活愿景

  古代新春佳节有傩祭、扫尘、宴会、祭祖、换桃符、贴门神等风俗,因此,传统中国画中的《岁朝图》总离不开辞旧迎新、驱邪消灾、拜神祭祖、祈年纳福等内容。

  “岁朝”就是大年初一,作为这一时节的应景之作,画家常以蔬果、仙花、瑞草、美器、奇石等物品入画,这些常置于案头的摆件称为“清供”,以此祈福迎祥。

  居廉的《岁朝清供图》就用寓意和谐与吉祥的瓜果花卉,增添了节日气氛,同时以“清供”之名祈福,寄托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还有的岁朝图描绘了古人辞旧迎新、庆贺祝拜的场景,展现出一片祥和的新年氛围。例如乾隆第六子永瑢的《岁朝图》,就是本次展览“岁朝”题材作品中较为特别的一件,描绘了北方岁朝时期的风物风景。画面虽然看起来较为清冷,但隐含着“瑞雪兆丰年”的祥和寓意。

  游山玩水:充满烟火气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历代画家乐此不疲的创作题材。本次展览有几件作品取材于“桃花源”的故事。这些作品各有特色,有忠于文本、以画叙事的长卷,也有截取故事中精彩片段创作的小品,更有跳出文本、将“桃源”意境进行延伸而创作的山水画。

  其中,黄璧《陶渊明诗意图》就是比较完整地再现了《桃花源记》的作品。此作通过长卷的形式,分段展现诗文中的不同场景。整件作品布局规整严谨,每个情节间以近景处体量较大的山石为间隔,巧妙地划分了故事的不同部分,笔墨工整细腻,设色淡雅。

  黄璧画的虽是“桃花源”,桃花却没有像其他同题绘画一样占很大比重,只作为点缀出现。画家以人间烟火气息的渲染,表达了对理想田园生活的想象,使这件作品没有遥不可及的仙气,让人更觉亲切。

  此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清代江浙及广东等地重要画家创作的春景山水画。如张翀、祁豸佳、黄璧、王翚、恽寿平、董邦达、袁江、黎简、苏六朋等。

  苏六朋是清代广东重要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多样,工细粗放兼善,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这次展览展出的《青绿深山游春图》,描绘的便是罗浮山桃花溪一带的情景。

  画上有作者题诗:“溪上桃花无数开,花间春水绿于苔。不因渔艇寻源入,争识仙(家)避世来。翠雨流云连玉洞,丹霞抱日护瑶台。山中旧侣时相约,约我来春载酒回。”说明画家此作借用“桃花源记”中的典故,描述了春天时节罗浮山桃花溪一带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象。

  【记者手记】

  馆藏好,展览更要好

  经历了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后,2021年的春天更让人期待。搬迁在即的广州艺术博物院以“春天”为主题,举办明清春天题材绘画展作为开年首展,别有意味。

  展览基本沿袭了设定主题、整合藏品、发掘故事的策展思路,充分调动自身及兄弟机构所藏明清时期的绘画精品。

  当下的展览形式越来越注重体验感,为此,各大机构都在展览的布置方面花足心思和工夫。在本次展览中,主办方有意在展厅设置多种形式的呈现效果,以增进观众的观展体验。

  多元媒介的时代,内容依然为王。无论在专业领域还是观展公众的眼里,展览的核心要素依然是展品以及策展方对于展品的阐释与知识生产。

  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7年新中国最早的美术馆之一——广州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馆址本在越秀山上的著名建筑仲元楼,后迁移至当时市区北部白云山脚、麓湖之畔的广州艺术博物院今址。其主体收藏是来自岭南文化界的一众重要前贤的捐赠,也正是这一批批捐赠与收藏,使广州艺术博物院瑰宝荟萃、珍品琳琅,成为广州城市文化地图不可缺少的一角。

  近年来,广东公共博物馆、美术馆等大型机构在馆藏挖掘与研究方面取得不少显著成果,走在全国前列,令人瞩目。要有好的收藏,更要有好的展览服务公众。藏品研究与展示是公共机构收藏与私人收藏的最大区别之一。正如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曾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让更多人看到博物馆藏品才是最大的爱国主义。  (朱绍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绘画 岁朝图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0 园林股份 605303 16.38
  • 02-09 奥雅设计 300949 54.23
  • 02-09 冠中生态 300948 --
  • 02-09 海泰新光 688677 --
  • 02-08 生益电子 688183 12.4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