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疫“前线“现在是什么情况?谁在坚守?昨天我们跑了七个关键地方

上海战疫“前线“现在是什么情况?谁在坚守?昨天我们跑了七个关键地方
2020年06月17日 21:18 界面新闻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原标题:上海战疫“前线“现在是什么情况?谁在坚守?昨天我们跑了七个关键地方 来源:新民晚报

疫情风险依然存在,防控这根弦还没到放松的时候。

昨天,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介绍了本市公共场所监测情况、本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主要措施,以及继续做好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的相关举措。

经过数月的全城抗疫,上海疫情应急响应已调整为三级,城市方方面面基本恢复了常态。此时此刻,上海布下的各道防线有何变化?谁在坚守?让人放心吗?为此,记者昨天兵分数路,实地走访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城市防疫六大关键环节,一探究竟。

1入城口
机场:入境转运,环环无缝衔接

首席记者宋宁华

图 / 孙中钦、实习生华天择

“最高峰的时候,我们一天要接回近600人,最近每天人数在60人到80人左右。”昨天下午,记者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来到浦东机场16区入境人员浦东转运点,和“大白”们一起感受从“舱门”到“家门”的重要一环。

从浦东机场T1航站楼的转运步道一路走来,人流稀少,原来,当天上午只有一个航班降落,其他航班均降落到T2航站楼。“这是我第4天到浦东机场做转运人,虽然下午没有航班,但是我们仍在这里坚守。”来自浦东财政局的站点指挥葛扬告诉记者。

T2航站楼的转运长廊沿线,本市各区都安排了工作人员驻扎。在长廊尽头,等待的乘客最多,位置几乎坐满,原来这里是浦东新区的转运点。此时,正是航班最密集的时候,有4个航班的乘客出关后到这里办理转运手续。乘客们自觉保持距离,耐心等候。

来自洋泾街道的徐荣和塘桥街道的徐卫宇,是浦东转运人的指挥长。两人都是军转干部,年龄相仿,配合默契。“5月29日当天接到任务,下午培训、晚上到机场熟悉环境,第二天就正式上岗。”徐荣告诉记者,虽然浦东的转运人数是全市各区中最多的,但由于形成了一套统一“手势”,多数乘客都很配合,转运有条不紊。

记者看到,乘客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转运点,测量体温,提供证件,登记信息,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居家隔离或者集中隔离。由于他们之前都做过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的,被送往留验点,等待检测结果;集中隔离的,则统一送往集中隔离点。

今年75岁的张阿姨,家住洋泾街道,独自乘坐从香港起飞的航班抵沪。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去探亲的,因为符合条件,将居家隔离。“从机场降落后,层层关卡都需要等候、检查,措施非常严格,但这样对自己、别人都好。”

办理完所有手续后,10名乘客排好队,依次离开转运点,在两名“大白”的陪同下,搭乘摆渡车前往各自的“下一站”。

“因为有明天,我们才能熬过长夜”“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是爱和希望” 在转运点,一幅幅漫画配着富有哲理的句子,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舒缓了乘客的情绪。

黄梅天里,身着防护服的“大白”们汗流浃背。一名“大白”告诉记者,前几天高温,防护服脱下来时都湿漉漉的;到了晚上,机场空调关掉后更是难熬。但面对乘客时,“大白”们还是保持微笑,一声“欢迎回家”,舒缓了乘客的疲惫。

火车站:旅客出站,防疫流程清晰

记者罗水元

常态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上海,市民淡定的背后,是防控举措的继续和防控人员的坚守。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铁路上海站,见到每个出口处,出站队伍从容有序,一个个旅客戴着口罩,拉着行李,依次缓步走进站口蛇形通道,有序排队接受体温检测,随后前往闸机口刷身份证或车票。他们的上方,循环播放着广播:“各位旅客,根据上海市政府要求,请到出站口配合测量体温,谢谢!”他们的旁边,一台红外测温仪屏幕上,不停地显示着每一位过往旅客的轮廓和体温。屏幕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聚精会神查看。

不少乘客没有注意到的是:在离屏幕几米远的地方,有一张靠墙摆放的桌子,桌上放着额温枪和水银温度计。离桌子几米远的地方,还有一间标有“留验站”的临时房。

铁路上海站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张勇介绍,根据常态化防疫中流程,列车上下来的每一位旅客,都必须经过体温检测、且体温检测正常后,才能出站;检测时,经红外测温仪初查体温异常的旅客,将马上到桌子边接受额温枪检测;当额温枪显示的温度仍异常时,还会进一步用水银温度计检测;如果水银温度计测出的体温再异常,将立即启动有关预案,将旅客送入“留验站”,并按流程实施进一步举措。

张勇告诉记者,闸机前的这个蛇形通道,不但有利于旅客有序排队,也有利于红外测温仪更充分地“抓取”每一位旅客的轮廓,测出每一位旅客的体温。他透露,早先,从列车上下来的旅客,曾有因带着行李一路小跑而体温异常的。有了蛇形通道的常态化处置,这样的现象已明显减少。

“铁路上海站是陆路进入上海的重要窗口之一,目前每天途经列车120辆左右,出站旅客约4万人,防疫检测容不得疏忽。”张勇说,常态化检测中的工作人员,在前几天超过35℃的高温中,仍然穿着防护服坚守岗位。

2落脚点
社区:排摸人、守住门、消好毒

记者屠瑜

图 / 王凯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昨天15时15分,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嘉里华庭小区门口,保安黄艳戴着口罩对进入小区的人员测体温,私家车里的每一位乘客都不漏过。在大门靠近保安室的上方,一台红外线测温仪也同时对步行进入小区的人员进行测温,人员进入小区单元楼时,会再次被测温。

曹家堰居委会的社工顾爱珏和盛弘正拿着《街道入境人员信息核查反馈表》,在小区大门口等候即将到达的从台湾回上海的两户居家隔离人员。

15时25分,一辆大巴缓缓在小区门口停下,盛弘上车把表格交给转运工作人员,然后陆续有8位乘客下车,两家都有老人或幼儿。顾爱珏和盛弘分别负责把A先生一家和B先生一家送进家门,并告知:次日上午,会有社区民警、社区医生和居委干部组成的三人小组上门,告知居家隔离的具体事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微信联系。记者了解到,入境人员经留验点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经本人申请并审核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会被区防疫专车接回。

16时45分,忙完居家隔离人员的安置,盛弘又带着《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来到昭化东路77弄小区印永熙阿姨家进行“敲门行动”,宣传防疫知识。“阿姨,如何洗手,天热要不要开空调等问题,这本书里有答案。我给您说一下,您也学习一下”。印永熙告诉记者,常态化防控时期,邻里之间都会互相提醒少出门,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印永熙的老伴吴茂森几乎每天都会给小区信箱、铁门等手接触的地方消毒,做志愿服务。

江苏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告杰介绍,进入6月份以来,江苏路街道境外回沪人员开始增多,以台湾和香港地区为主,老年人或有幼儿需要照顾的住户申请居家隔离的情况也有所增加,又以曹家堰居民区最多。人员管控和社区服务一直都在做,不曾松懈。

曹家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计凤林表示,社区坚持用好“排摸人、守住门、消好毒”九字诀,做好接送转运闭环和属地管控闭环,严格落实隔离人员居家情况上报机制和每日两次医学健康观察,确保14天隔离期。同时,安排好生活物品代购、垃圾分类无害化投放、心理疏导等配套服务。此外,随着防疫工作进入新常态,社区将居民走访转化为全覆盖“敲门行动”,收集并及时处置居民诉求,用心解决居民的各类难题。

3流动中
地铁公交:测体温、戴口罩是“刚需”

记者黄佳琪

图 / 陈梦泽、黄佳琪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请把口罩戴好,谢谢配合。”昨天上午,记者在轨道交通世纪大道站看到,车站安检员提醒一位进站的老年乘客戴上口罩后方可通过安检。老人家听力不太好,安检员重复一遍并指指口罩,老人很快反应过来,赶紧找出口袋里的口罩戴戴好。

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6月15日,上海地铁总客流达913万人次。目前,上海轨交客流量已恢复到疫情发生前九成。在昨天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提醒:如果出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密闭空间,通风状况不太好、人员非常密集,这时一定要戴好口罩。而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就属于这种情况,戴口罩是“刚需”。地铁运营方也明确表示,轨道交通为人流密集场所和密闭空间,现阶段乘客必须佩戴口罩、配合测温后,才可以进入站台。同时,车站内的清洁消毒工作依然不能松懈。工作人员介绍,在乘客常接触的公共厕所与自动扶梯等部位,每2小时便会进行保洁消毒。

在6号线一节坐满人的车厢内,记者留意到,所有乘客基本戴口罩,偶尔有个别乘客会拉松口罩擦汗,或是将口罩拉至鼻子下方透气,不过大多数人会马上恢复。市民章小姐认为:“现在防疫常态化,习惯戴口罩出门了,特别是早晚高峰这么多人,还是戴着比较安心。虽然黄梅天嘴上闷着一层东西有点难受,但地铁里会开空调,还是可以忍耐的。”章小姐说,由于天气闷热经常出汗,自己在包里还会放上几个备用口罩,避免大量汗液影响口罩的防护性。

下午,记者乘坐871路公交车时,看到车厢内17名乘客中,只有一位坐在靠窗的乘客暂时将口罩拉至下巴处,这位乘客说:“这个时间点,坐车的人不多,靠窗位子通风,口罩稍微拉下来能透透气。如果人多的话,肯定不会拿下来的。”公交在东方路蓝村路站停靠时,记者还注意到,一位候车男子原本将口罩拉至下巴处,在上车前主动将口罩戴好。

公交运营方表示,上海公交车“一日一消毒”、一线从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等防疫举措不变。同时,保证所有公交车辆营运至终点站后开窗通风;保证车载空调使用期间,每周清洗两次空调回风滤网,保证每月对回风滤网、蒸发箱吸风翅片部位、风道及出风口等部位进行一次消毒。

4就业岗
办公场所:员工进门,要过几道“卡”

记者毛丽君

图 / 陶磊

请排好队,间隔1米。”昨天下午,位于金山工业区内的上海统一企业饮料食品有限公司门口来了六七位新入职报到的员工。按照要求,任何需要进入公司的人员,都必须先经过门口的几道“关卡”:行程码和健康码、测温、消毒、登记,缺一不可。这一套程序是自企业1月30日复工以来,一直都在执行的。对于进入厂区的车辆,都需经过严格的消毒才能入内。

在该企业员工食堂,每一张用餐桌上都用纸板做了隔离固定,打饭、盛汤,甚至连发筷子,都是专人负责,到了就餐时间,400多名员工分批用餐。“我们有一个每日防控措施确认群,表格里食堂、电梯、楼道等每一个环节的消杀措施都会在确认后备案登记,并保留现场操作痕迹。”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说。

进门前需要层层“打卡”的,还有南侨食品集团(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疫情防控期间,公司关闭了几个主要出入口,仅留一个大门供人车进出。进公司的第一步,就是要经过地上专门放置的次氯酸钠消毒盘,对鞋底进行消毒,随后行程码、测温、消毒、登记,环环相扣,一个不落。

“我们主要是给烘焙行业供应专用油脂的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车间的洁净要求本来就很高,疫情期间,除了对食堂等场所进行了专门的布置外,我们还制定了发现发热员工的应急预案。目前,200多名员工都已安全到岗,产能也恢复到了年前水平。”公司相关人员表示,随着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生产线上所需人力不断减少,“比如我们一条急冻熟面的生产线一共12名工人,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将有效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

据介绍,金山工业区现有企业386家,企业员工34378人,目前园区企业复工率达100%,复产率98%。“疫情防控这根弦始终要绷紧。”上海新金山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涛说,目前金山工业区已经将疫情防控列入常态化管理,牢牢把握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充分发挥疫情防控排查联络员作用,落实重点人员第一时间管控措施,严防聚集性、关联性感染风险,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继续做好门禁控制、体温检测、日常消杀、错峰就餐等各项防控措施,“我们也会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要求企业加强员工防疫知识培训,时刻绷紧疫情防控安全弦。”

5学校门
中小学校:防疫流程成为师生“日常”

记者马丹

图 /孙中钦、实习生华天择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早晨7时不到,普陀区江宁学校门口就热闹起来,护导老师、家长志愿者以及交警各就各位,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学校的保洁阿姨也已经完成了走廊、楼梯、卫生间、电梯、教室等全面消杀。7时40分,五(7)班的江洁蕙经过校门口的消毒通道,按照地上标注的“1米间隔点”,排队通过红外线测温仪和人工复测区。进入校园后,她很自然地拐到位于教学楼一楼的洗手台洗手。“开学近一个月来,这套防疫流程已经变成了我们的日常习惯。”而这样的场景也同样发生在申城中小学校,成为每所学校的日常。

爬到三楼,班主任马建平早就等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一把测温枪。“每天每个学生要测五次体温。早晨7时20分在家测得的体温需要上传平台。进教室前,要过校门口两次、教室门一次的三道‘体温关’。中午12时45分还会有一次体温测量。”马建平说,体温测量和上报是健康监测的重要一环,容不得马虎。“但学生体温变高其实有很多种原因。”因此,校门口设置了体温复查点,学校也配备了留观室。一旦学生发烧,学校保健室会根据体温情况来进行应急处理,如果体温低于37.3℃,会建议学生回家休息或者就医观察,如果体温高于37.3℃,那么就要进入核酸检测的流程。

“往年,这个季节也是学生容易感冒发烧的时段,因此,我们还采取了一些‘季节性措施’,来减少发烧的‘风险’。比如,学校备有驱寒的姜茶,老师自备了吹风机专门用来吹学生被雨淋湿的衣服。”昨晚,马建平还特地编辑了一条温馨提醒发在班级群里:“各位家长,最近正值梅雨季,气温闷热潮湿,时不时会下雨。每天按时测量体温,关注好孩子和同住人的身体健康;每天都备好雨具,以防突然下雨。另:天气忽冷忽热,请给孩子带一件薄外套,可以随时添减衣服。”

为减少聚集,学校许多活动都错峰了,错峰上下学、错峰早操、错峰体锻等。每层楼的饮水点、洗手台、厕所门口的地上都贴了醒目的黄色标记,提醒学生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今天的第一堂课是马建平的语文课。记者在教室看到,课桌按一人一桌的模式分隔开来,在教室后侧的书包架边放了几个桌子,专门让学生分学科摆放“无接触作业”。

江洁蕙说,刚返校时会觉得有点麻烦,现在已养成了一种新的健康习惯。“习惯了戴口罩,习惯了饭前便后洗手,习惯了午餐前先消毒挡板、课桌,也习惯了和同学保持健康的社交距离。”

最近,天气渐热,戴不戴口罩、开不开空调,成为校长吴庆琳最关心的事。为了给学生更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设计了一套“夏日方案”:戴口罩气闷,就采取分批、隔排摘口罩透气的方法,还规定摘了口罩不能说话;室内太热就及时打开空调,但是,教室窗户也保持敞开及时通风。“疫情防控还不能松懈,但也需要更人性化、细节化的方案,以保障师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健康。”吴庆琳说。

6监测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便零接诊也要绷紧弦

首席记者左妍

图 / 徐程

在医疗机构,如果一个科室总是接诊数为零,恐怕要面临合并或者关闭的局面。但对于社区的发热哨点诊室来说,常现“零接诊”,或许就是最好的消息。

自4月1日开放至今,杨浦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哨点,始终保持着“零”的记录。全科医生唐徐英说,尽管如此,这里每天依然定时消毒、排高年资医生护士值班,只为守住社区的第一道防线。

“你好,量一下体温,请出示一下随申码。”就诊之前,预检台的护士会为每一位市民测量体温。如果体温高于37.3℃,立即分流到发热哨点诊室。

这个新建的发热哨点诊室有显眼蓝字标识和一扇遥控门“把守”。唐徐英告诉记者,3月份接到通知要设置三区两通道划分的哨点诊室后,考虑到这间相对独立的房间“最合适”,很快就改造完毕。同时,社区还培训了两位高年资主治医生和护士,成为了这里的第一批“守门人”。

唐徐英说,4月时,诊室每天安排人员值守,尽管大部分时候这里是冷冷清清的,但该有的设备、流程,一样不少。作为哨点诊室的负责人,唐徐英说,这里还没有接诊过发热病人,倒是闹过一次“乌龙”。一位中年爷叔因为高血压来社区配药,量体温37.8℃。护士马上启动应急流程,将其引导至哨点诊室隔离起来。登记信息并复测体温时,爷叔已经恢复到了37℃,后来多次测量体温均正常,便将其“放行”。原来,那天比较热,这位爷叔又急着来配药,一路跑进来,导致体温突然升高,虚惊一场。

数据显示,全市200家发热哨点诊室中,已有148家接诊过发热患者,共3346人次。其中,有明确发热原因的患者2593人,2326人由哨点医生予以诊治,267人安排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或其他科室作进一步诊治;753人有可疑症状或病史需作进一步诊断,均由120或专用车辆转运至上级医院发热门诊诊治。

唐徐英说,疫情期间,发热病人会主动前往发热门诊,在社区筛查出来的往往是发烧而不自知的。“我们的诊室更多起到隔离作用,不让发热或者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到处乱跑,并做好登记、随访,如果能明确发热原因,可就地治疗;如果不能明确,立即转运到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排查,确保闭环运行。”唐徐英说,和发热门诊互相协同,岗位不同,使命相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发热门诊 疫情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9 皖仪科技 688600 --
  • 06-18 首都在线 300846 3.37
  • 06-17 博汇股份 300839 16.26
  • 06-17 国盛智科 688558 17.37
  • 06-17 秦川物联 688528 11.3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