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建个“人间天堂”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经济半小时》的特别节目《中国实录》,我们今天是在云南电视台的演播室。提起云南,在我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听到云南这个名字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做彩云之南。那个时候我就经常想,有这样漂亮的一个名字的地方,它一定也非常漂亮。现在到云南来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而且我还听说,在最近这五年,云南的游客人数,还有旅游的收入,都增长了两到三倍。那云南是怎么样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的?我们今天就来和云南省的省长徐荣凯一起谈一谈这个问题。
徐荣凯省长,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先后在工厂做过工人、技术员,后任四川省轻工厅厅长、国家轻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2001年6月任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代省长,今年1月当选为云南省省长。
主持人:省长您好。
徐荣凯省长:你好。
主持人:徐省长,我觉得您的这个出场,一般来讲都会非常地引人注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还记得,在今年1月您当选为云南省省长的时候,当时您发表了一个演说。这个演说连标点符号在内只有385个字,这可以说是国内之最了。当时新华社很多媒体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今天您是跟我们全国的电视观众来谈我们云南的旅游,谈您刚才提到的七彩云南。那您能不能再想一个什么办法,给我们大家再留一次深刻的印象。
徐荣凯省长:在谈之前,我先送给您一件礼物,这个礼物也是送给到云南来旅游的全国游客们和希望到云南来旅游的游客们的。这件礼品叫做牛虎铜案,是在云南江川出土的文物,被认为是一件工艺精品。我想用这个礼物来引出我的话题,就是我们云南发展旅游要做出精品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同时更好地增强我们的吸引力。
主持人:徐省长,我代表我们全国的电视观众来谢谢您,谢谢。上任之后,您对旅游的推动可以说力度非常大,把旅游当做云南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推动。您为什么会这样看中云南的旅游业?
徐荣凯省长:云南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潜力非常大。而且我认为,云南的旅游还能够通过这个产业来大大地推动我们的服务业,推动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们增加就业岗位。另外,还能够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素质。因为大家来了以后,可以带来很多的新观念;同时我们为了适应这样的一个旅游形势又必须不断地学习,因此旅游意义非常大,要从战略的角度去认识它。
主持人:外面的人来得越多,越能够促进云南的开放。实际上从各方面来讲,也能够促进云南其他方面的改革。
徐荣凯省长:对。抓特色,抓品牌,抓保护,我们就是围绕这三方面来进行的,所以这几年云南的旅游发展确实很快。
主持人:谢谢。特色、品牌、保护,这六个字概括了云南发展旅游的一些主要工作、重心所在,但是我想,徐省长就像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介绍施政纲领一样,非常简短扼要、非常精要,但是做起来很多事儿可能并不是很容易。我们先来看一个片子。
丽江:古城保护付出的代价
记者:1997年12月14号,丽江古城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二年游客人数就达到了212万,2001年游客人数增加到322万,平均每年以27%的速度递增。游客的增加和古城保护之间的矛盾凸现了出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当地政府决定在古城的南面进行恢复重建。然而恢复重建却给相关的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
和忠是丽江机床厂的厂长,他没有想到这次古城恢复重建会打他们厂的主意。
云南丽江机床厂厂长和忠:这楼是我们花了700万建成的一个宾馆,很快它也将被拆除。在不远的将来,就在这一片会建成跟古城相协调的砖木结构的民居。
和忠所在的机床厂是丽江地区最大的国有企业,目前有职工700多人,这次拆迁让和厂长矛盾重重。
和忠:这些职工绝大部分是住在古城里边,他们要搬到城外,给他们的交通、生活起居等等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再加上整个搬迁,还有拆迁需要很多的费用,自己也感到压力很大,曾经也打过退堂鼓。
在和厂长左右为难的时候,丽江政府出台了对搬迁企业和个人的优惠政策,让和厂长喜出望外。
和忠:整个搬迁过程当中,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到了城外,新增土地还给我们减免了土地出让金,还有城市配套费。根据企业的要求,也给我们在这一块黄金地段留了20亩,用于企业自身将来围绕这个小区进行商业开发。
通过这次古城南门小区的恢复重建,机床厂仅盘活土地这一项,就收益1500万元,给多年来不很景气的企业增添了活力。王师傅是机床厂的一名老职工,他比自己的厂长面临的困难还多了一项,不仅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工厂被拆掉了,一同被拆掉的还有自己的住房。
让王师傅两口子满足的不仅是政府出钱给他们租了房子,再过几天,他们将和40多个拆迁户第二批入住云南省居住示范小区玉瞰苑。
王福科妻子:我们原来住在机床厂的房子是六十五个平方,政府也是给了我们优惠政策,我们的住房面积增加到了一百二十几个平方,按市场价全部算下来是十八万,现在我们只需花六万就可以住进这个新房了。
主持人:看来这个和厂长也真的是够不容易的,一边要想着生产,另一边还要想着怎么搬家,怎么样把职工安排好。我们今天把和厂长和王师傅都请到了现场,我们来采访一下他们。和厂长,现在怎么样了?
和忠:现在整个车间也就是说基本结束了,就剩刚才片子里放的我们厂投资建设的那个宾馆,新厂区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在已经全面恢复生产。
主持人:好,谢谢您,祝您能够早日开工。
和忠:谢谢。
主持人:您在当云南省的省长之前,有没有去过丽江?
徐荣凯省长:没有去过。
主持人:那您第一次去是什么时候?
徐荣凯省长: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是今年8月,我可以告诉你,我今天中午刚刚又从丽江回来。
主持人:您是经常去吗,最近?
徐荣凯省长:不,我这是第二次去。我这次在丽江和丽江的书记欧阳坚、行署专员和段琪,研究了丽江怎么进一步地保护和开发。现在丽江的名声是越来越大了,国外的游客、国内的游客都非常多。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上面讲,现在人们不是说“你去没去丽江,你去过丽江吗”?而是说“你丽江了吗”?把这个“去过”去掉,把名词变成了动词。这意思就是说,你不是专门到古城,所有相关的地方你都去过了吗?
主持人:把这个丽江当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我现在觉得如果我没有去过丽江的话,我可能在文化上欠缺一些。我们今天还请来了一位朋友,他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小李村长给大家带来一首什么样的歌?能不能给大家先唱一唱,唱完以后让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歌。
小李村长: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
主持人:刚才一鼓掌,我觉得大家都已经猜到了。这是什么歌?大家能不能一起来说一下?是电影《五朵金花》里白族的歌曲《大理三月好风光》,没错。这么多年,应该说大理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旅游的人数也非常多了,成为了云南的一个旅游品牌,但是在这当中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经济发展对洱海一带造成了一些污染,当地的老百姓为了能够让洱海变清,可以说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我们再来看一个小片子。
洱海:可持续发展
祖祖辈辈靠在洱海打鱼为生的李忠义老汉,打鱼、养鱼样样精通,但近几年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让老汉有点不太明白。前几年,政府鼓励当地渔民发展经济,搞网箱养鱼,李老汉靠贷款养起了鱼,后来相关部门一纸令下不准再养,让李老汉一家前前后后损失了5万块钱,之后他花了一万五千块钱买了两艘机动帆船,不久也被告之不能出海;后来大家在洱海边搞池塘养鱼,他家又承包了12亩,这不今年正干得红火,鱼塘却又被扒开了口子。
云南省大理州喜洲镇沙村村民李忠义:光是建池塘就花了七、八万,后来用海都运来的毛石围池塘的边,每米700多元。
记者一进入大理,就听到了这个很热的新名词“三退三还”,一问才知道,“三退”就是退掉洱海附近的养鱼池塘、耕地和住房。“三还”就是把属于洱海的滩地和湿地还给洱海。和以前几次不同的是,政府这次不只是对有碍生态发展的行为说不,而更多的是给没有了鱼塘和耕地的渔民和农户寻找新的赚钱门道。
云南省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局长奎立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整个洱海周边的湿地,在海防高程1971米和1974米之内,整个滩地面积有二万一千亩,但是历年来被蚕食的已经有一万二千亩。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了洱海的保护,做出了利益上的让步,做出了牺牲。
今年63岁的李老汉最近为了养鱼又承包了村里的一块荒地,老人认为不管怎样,这次肯定不会再挪窝了,因为咱也是搞的生态环保,鱼能卖钱,淤泥可以肥田。
主持人:我们今天也把老李师傅请到了现场。我还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老李师傅就是小李村长的父亲。其实我在想,可能您连续几次投资一个项目之后都不得不拆了,您心里一定有些意见,我觉得今天是个很好的机会,徐省长就在咱们的台上,您可以马上就给他提意见。
云南省大理州喜洲镇沙村村民李忠义:政府给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使我们洱海的明天更美丽,使沿湖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主持人:其实徐省长,我想老李师傅也是这个洱海周边很多很多老百姓中的一个代表,他当时也的确说出了自己的一个心声。为了使洱海变清,他们可以说是心甘情愿地在付出自己的一些努力,甚至也付出了自己的一些投资。在这方面,刚才老李师傅也提到了,还真是希望政府能够支持。那么政府将怎么样去支持他们?
徐荣凯省长: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们李大爷以及我们洱海周边的所有农民,他们为了保护好洱海所做出的一些牺牲,政府在这方面有一些补偿。我想今后一方面可以继续对困难的进行补偿,另一方面,关键还是要发展经济,调整农村的种植结构,也就是说政府要引导农民去寻找新的致富门路,那么这样既能够撤得出来,又能够生活得下去。我们应该很高兴的是洱海水质现在已经恢复到二级了。
主持人:对于这个云南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政府以后打算做那些工作?
徐荣凯省长:首先我们和联合国一起,制定了云南省的旅游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就把云南整个景点都仔细地来进行了平衡、开发保护,都提出了若干措施。我们就按这个规划来办。另外我们想制定一个整体的目标,我在想云南的旅游应该最后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呢?四个字——快乐天堂。就是让游客到云南来,他能够看得高兴,玩得开心,行得安心,住得温馨,吃得舒心,买得放心。我想把云南变成一个快乐天堂,我们在座的所有云南同志肯定都是积极支持的。
主持人:最近有一个词可以说在我们的眼睛里会经常地出现,就是香格里拉。因为香格里拉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有很多人把它当成一种对美好天堂的向往。那么这个香格里拉就在我们的云南,我们再来看一个小片子。
香格里拉:共有的家园
一大早,大扎西就穿好了鲜艳的民族服装,准备去旅游点拉马,眼前这个叫明永冰川的观光点,是近几年才开发的景点。为了使这个新景点在开发和保护上不走弯路,政府从一开始就引导村民生态保护。
这是通向明永冰川的一个浮桥,为了保护山上的一些古树,300米长的浮桥就花了100多万元。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府副州长阿堆:在明永冰川的开发上,我们光在垃圾处理厂以及栈道还有其他的基础设施方面,就投入了5200万。
旅游的发展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明永村大扎西:1999年以前人均收入是三百至四百元,但是旅游做大了以后,收入逐步上升,特别是去年,人均毛收入是两万多。
旅游带来的变化和政府对明永村的扶持,让大扎西念念不忘,而让他最难忘的是省长对一个小山村的关心。
大扎西:去年徐省长到我们这里来,当时他是第一个到我们这里来的省长,当时我给他牵马。我记得当天下了很大的雨,我们边走边聊,当时他问我很多很多的情况。问的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保护情况,建设情况。他叫我们将来要好好地保护这个地方。徐省长,你好,我请中央电视台的朋友给你带个信,今年我又买了一匹马,现在我已经有三匹马了。明年是我们德钦县梅里雪山国际旅游年,我希望你再来看一看。我代表村民们祝徐省长扎西德勒。
主持人:徐省长,应该说今天我还带来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我要替大扎西献给您一个哈达,因为他说没有您对他们的关怀,那么他们今天的生活就不会这么好。我要代替他把这个哈达献给你。
徐荣凯省长:谢谢你,也谢谢大扎西。
主持人:其实我想大扎西说这个话的时候,的确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我们记者在去香格里拉的时候都会发现,那个地方实际上交通非常不便,尽管景色很好但是交通不便,进去是非常艰苦的。您当时去的时候,第一是为什么想到要深入到那么艰苦的地方?第二您在那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但又是非常漂亮的景色当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徐荣凯省长:因为迪庆是我们藏族自治州,原来80%的财政都是靠砍木材,因此迪庆州的经济叫“木头经济”。后来天然林保护、保护生态,就不能够再砍了,怎么能够帮助迪庆州发展得更快,一直是我来云南工作以后所思考的问题。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写的一篇小说叫做《消失的地平线》,里面描述了一个香格里拉的概念。这和迪庆那个地方以及迪庆周围的那些地方非常相似,于是就紧紧抓住这么一个品牌。这样迪庆州它又有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支点。后来经过努力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把迪庆所在的这个州府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就开辟了迪庆的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这样香格里拉就的确成为迪庆的一个品牌,成为云南的一个品牌。我只不过是在后期做了一点推动的工作。那么这次我到迪庆以后,我就一直到德钦县,再进去,进入大扎西那个村,使我感触很深。那个道路非常不方便,所以后来就加大了这条路的建设,应该说很快就可以畅通了,而且路的质量会很好。我相信这样的话,游客更多了以后,再加上我们把它保护好,大扎西以及他周围的这些村民一定可以再买新的马和骡子来开展旅游。
主持人:其实我最近也听到一些新闻,我们听说四川、西藏和云南共同提出来要建立一个大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这个旅游区跟您所提到的这个小香格里拉有什么关系?
徐荣凯省长:我们一直觉得,要把旅游发展好,必须是一个开放的观念。就是你这个地方的资源不是你自己固有的,应该对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老百姓来开放,尽可能使它带动更大的消费。比如香格里拉,我们觉得就是一个区域的概念,从区域来说,它是有云南、有四川、有西藏,这样我们三个省(区)联手打造香格里拉概念,我们现在研究讨论得很好,通过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协调发展,把我们几个相邻的省的旅游都搞起来,这样实际上反过来对云南的旅游也是更好的促进,这也是让旅游发挥更大的效益,让香格里拉这个品牌发挥更大的效益。
主持人:作为我们对云南的祝福,我们希望在旅游业上,云南省都能够成为我们每一个游客心目当中的香格里拉,成为我们的快乐天堂。好,谢谢您,徐省长,谢谢大家。(《经济半小时》记者闫琼、苏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