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过去谁进口谁是败家子,现在谁进口谁掌握国际贸易主动权

龙永图:过去谁进口谁是败家子,现在谁进口谁掌握国际贸易主动权
2021年01月23日 09:54 新浪财经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1月23日,中国入世首席判断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新经济大会演讲中表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际贸易政策需要做出调整。过去以出口创汇为核心,认为谁进口谁就是败家子,现在中国要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才能成为全球贸易强国,谁进口谁就掌握价格和市场的主动权。

  此外,他还提到近年来的对外投资问题。他认为过去几年出现了准备不足、方向不明的对外投资,造成了一些失误,有些人认为中国已经到了对外投资的强盛时期。他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应该更加注重建立多元市场,吸引外资。

  龙永图回顾,70年代我国的外汇储备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亿美元,并且长期处于几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水平。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开始进行如实谈判,最终加入世贸组织。入世解决了外汇储备问题,最高时达到4万亿美元,后来控制在3万亿左右,解决了外汇储备长期不足的局面。

  调整国际贸易政策,要从出口创汇为中心改为今后出口与进口并重,但是以进口为主。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建立起一个更加强大、多元化的市场,吸收国外的产品和服务。龙永图表示,调整的意义在于,满足人民在新时期对于高质量国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中国人民有权享受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中国制造业已经更深入的融入全球,加强采购大量国外原材料和零部件,使中国制造业有更强大的竞争力。第三,增加进口才能掌握国际贸易逆差的主动权,是解决贸易落差的最有效的做法。第四,我们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才能成为全球贸易的强国。龙永图说,谁进口谁就掌握价格和市场的主动权,哪一天我们的进口超过美国,就可以说我们是贸易强国了。所以,将进口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是今后国际贸易政策的大方向。

  龙永图还提到近年来对外投资的问题,他表示需调整国际投资的政策,长期以来国际投资政策方面更多关注对外投资。有些人认为中国已经到了对外投资的强盛时期,所以过去几年出现了准备不足、方向不明的对外投资,造成了一些失误。这次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应该真正实行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但是用更大的力量吸引外资。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经济大会,以中央提出的如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主题,研究今后几年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研究怎么样培育一个好的环境,来促使我国经济繁荣的宗旨能够根深叶茂。我认为这样一个选题是十分正确的。

  今天我先想讲一讲关于中央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国内和国际的大背景。我认为中央提出新发展新格局的国内大背景是中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的阶段,那么衡量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有什么标准?我想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经济发展了以后,老百姓是不是得到了实惠?

  第二个标准,经济发展了以后,贫富差距是不是进一步缩小了,地区差距是不是进一步缩小了?这就是公正。

  所以我觉得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标准,这两个标准一个民生,一个公平。大家还记得总书记在十八大以后,第一次讲话当中,明确提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之后又提出了宁可把速度降下来,也要确保经济长久稳定的发展,提出了所谓新常态的这样一个理论。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经济发展的质量。那么这一次关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这样一个新的格局,实际上也就是要确保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能够真正的使我们的老百姓得到好处,真正的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公平公正。

  近几年来,中央花了很大的力气来抓精准扶贫。我从贵州来,我知道贵州这些年来一直把精准扶贫作为一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能够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公平,更加公正。结果大家看到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上亿的农民摆脱了全年的绝对贫困,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

  我觉得这些是我们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背景,要是我们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应该始终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初心,我们不应该忘记初心,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大的背景,世界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认为大变局最重要之大变,是中国正在进入世界的中心,形成和美国老大老二的竞争格局。

  20年前,当中国经济的总量还排在意大利之后的时候,美国人对中国人不需要过度关注,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经过了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进入到全球第二。这样不管是过去的特朗普政府也好,还是现在刚刚上台的拜登政府也好,对中国都始终会采取强硬的政策,始终把中国作为他们主要的竞争对手。对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任何的幻想。当然方法会有些不一样。特朗普采取的是没有章法的强硬政策,而拜登政权可能采取比较有章法有序的这样一个竞争的政策。

  这样现在我们能够做的最好的,不怕这种竞争,也不回避这种竞争,但是我们要努力争取一个相对具有可预见性的稳定的中美关系。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能否和美国建立一个可预见性的相对稳定的,甚至是有些合作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关键在于我们的中国经济是不是能行稳致远?所以这也就是我们中国现在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际大背景。在中美竞争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处在全球经济的中心的这样一个时代当中,我们如何使我们中国经济的基本盘稳定下来,在我认为中国的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际大背景。

  中央提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要满足国内的需求,作为我们发展的出发点,构建一个完整的内需体制。这也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基础,要实现这样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的这样一个发展格局。

  我们当然要调整一系列的国内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科技政策等等。其实由于我们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所以我们的对外经贸政策也必须也要调整,来适应实现双循环为主题的这样一个发展格局。因为双循环的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目的,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建立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格局。所以调整我们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势必要进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我们这几十年来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继续推动前进。

  我想在这儿讲一讲,在双循环新格局的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的国际贸易政策如何调整?过去几十年来,我们国际贸易政策的核心出口创汇,这是根据我们多年以来外汇紧缺的这样一个现实所做出来的国际贸易政策的基础。大家还记得197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外汇储备最少的时候就1亿美元。当时对这1亿美元毛主席说过,这是救命钱,是用来买粮食的。当时我们的外汇确实紧紧缺,1970年代长期就是几亿美元的这样一个外汇储备。

  说到这儿,我想起来在1970年代初,我和我们国内的20多位同志,由国内出钱到英国去留学,我始终铭记这一条,在我们国内的外汇这么紧缺的情况下,全国人民还勒紧裤腰带,送我们这几十个人到英国留学,这可以说受用这一生,我感恩培养我的伟大的国家。

  后来到了1978年,我们中国的外汇储备才16亿美元。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到了我们开始进行入市谈判,最终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我们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不过2000亿美元。我记得当时每一次到国务院开会,在会前朱镕基总理总是要问,最近外汇储备多少了?一听说外汇储备增加了十几亿二十亿,高兴得不得了。

  后来中国入世以后大家都知道了,由于中国入世解放了中国外贸出口的生产力,我们以30-40%的出口速度增加,所以我们的外汇储备也在几年之间,在最高的时候达到了4万亿美元。后来我们把它控制在3万亿美元左右,解决了我们中国长期外汇不足的情况。

  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调整我们中国的外贸政策,我们的过去的外贸政策是以外汇为中心,以出口创汇为中心。我觉得我们今后的外贸政策应该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但是以更大的力量来增加进口的这样一个国际贸易政策。

  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得坚持至少出口就现在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们不能放松,但是我们确实要根据新的情况来调整我们的外贸政策,现在我们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多元化的市场,能够吸收大量的国外的商品服务来为我们中国人民服务,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几年来我们对于进口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我记得2018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主席提出了4条对外开放的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增加进口,后来也在他的亲自推动下,建立了全世界史无前例的进口博览会。所以这些企业都说明我们对于进口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进口过去我们也认为谁进口谁就是败家子,谁买国外的高档产品,谁就是败家子。实际上进口的一个国际贸易,对国家来讲极为重要。在当前我觉得增加进口有那么几个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能满足我们人民在一个新的时代里面,对于高质量的国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中国人民有权享受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我们中国的制造业更深度的进入到全球的产业链当中。我们中国的制造业现在已经不是关起门来搞我们中国制造,我们很多的制造业在融入全球的产业链当中,采购大量的国外零部件,使我们的制造业具有更强大的竞争能力和品牌价值,我们要加强对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使我们的制造业技术保持在全球的高的水平。

  第三条,只有增加进口,我们才能够掌握国际贸易政策和处理国际贸易摩擦的主动权。我在世贸组织很多年,一直看到只要你进口,你在处理贸易摩擦当中就会主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处理中美贸易摩擦的时候,只要我们在进口问题上做出一些调整,美国也会在其他问题上作出让步。所以增加进口是解决贸易摩擦的最有效的做法。

  第四条,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但是我们还不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要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我们才能成为全球贸易的强国。过去我在世贸组织看到美国人到处耀武扬威,关键什么?它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谁进口谁就掌握价格的和市场的主动权。

  所以我们增加进口,在哪一天我们的整个进口总量超过美国,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强国。所以在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我们及时的调整我们的国际贸易政策,把进口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

  我们长期以来在国际投资政策方面更多的关注对外投资,特别是我们最近几年来外汇储备增加以后,少数人具有这样的看法:我们中国人也不缺钱,我们应该更多的把我们中国的外汇用好,不要把那么多的精力放在吸引外资上面。

  也有一些企业和同志头脑发热,认为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对外投资的是一个强盛时期我们对外投资的新的时代到来了。所以在过去几年当中出现了一些准备不足,方向不明的对外投资,造成了我们对于作为投资方面的一些失误,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招致了投资目的地的国家的警惕或一些非议。

  那么这一次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这样一个发展格局以后,我认为应该真正的实现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但以更大的力量吸引外资的国际投资政策。应该说通过要实现国内的大循环为主体,建立一个庞大的多元化的市场。这对于外国投资来讲,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成为了我们吸引外资最重要的条件。

  最近我看到了管理近2万亿美元的法国东方汇理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讲的话,他说中国拥有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经济,就其提供的投资机遇而言,是美国经济提供的机遇相似的。大家知道美国从来吸引全球资金最多的国家,作为法国人把中国和美国在吸引全球投资的这一方面相提并论。应该说是我们中国整个经济和整个投资环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意义重大。

  目前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新布局,这正好是我们中国吸引外资最好的时期。谁吸引外资越多,所以就能把自己的产业链打造的更加国际化,更完整的产业链。在这方面我们就有很大的优势。

  一个是我们中国的既有效率很高,劳动力充足,劳动力质量高,基础设施较好的优惠条件,这是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的基本条件。第二,全球产业链的布局,更多的将生产的设施向最大的市场靠拢。我们中国正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第三,现在也多了一个王牌,全球产业链更多选择这些在新冠疫情方面控制较快,生产链比较稳定的环境。

  应该说我们中国满足了上面三个条件,成为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的最佳选择地。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进一步的搞好我们吸引外资的政策,进一步的改善我们的投资环境。我们在吸引外资方面可以起的较大的发展。

  当然我们一些稳步的推行对外投资的这样一个政策,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之下,稳定地推动我们中国的对外投资。

  女士们先生们,最后我想讲一下,在当前的情况之下,我们中国实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促进的这样一个新的格局。

  我认为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之下,反映了我们中国在全球的一个新的历史担当。应该说现在全球的疫情还没有结束,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疫情还没有完全得到了控制。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可以说全球的经济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困难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中国政府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格局。在某种意义上,真正体现了我们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的精神。在国际经济大循环遭到严重破坏的时刻,中国政府提出以中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稳住中国国内大循环,这个世界经济的基本盘稳住,对世界经济增长每年超过30%的基本盘,这样对全球经济大循环是一个重大的贡献,确实起到了力挽狂澜,振奋人心的时刻。

  我们经常讲,我们中国只要做好两件事情,中国经济就能够经得住任何惊涛骇浪的考验。一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第二,继续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我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做好这两件事的完美结合,让我们继续努力做好这两件事情。而且把这两件事情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1 恒辉安防 300952 --
  • 03-01 菱电电控 688667 --
  • 02-26 四方新材 605122 42.88
  • 02-26 金盘科技 688676 10.1
  • 02-25 深科达 688328 16.4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