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银行业只有转变经营模式才能应对挑战

2015年07月09日 15:06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发表演讲图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发表演讲

  新浪财经讯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5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典礼”于7月9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微博]就变革时代银行业的新挑战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出,现在中国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可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只有经营模式发生改变才能成功应对挑战。

  黄益平指出,中国的银行市场规模非常大,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央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十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几百家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银行在内的强大的金融团体。但是目前市场机制没有完全放开,利率仍然不是完全放开,信贷配给还受到一定程度政府的干预,不能够自由地运作并发挥作用。

  黄益平在肯定了中国银行发展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上所作出的成功的努力的同时,也提出过去做得很成功的方法,现在不一定能够持续下去,会面对很多挑战。黄益平认为有三个主要挑战。

  第一,经济要进入新常态。过去是靠低端、低成本的制造业的生产扩张,无论是支持出口还是支持投资,最核心的就是制造业的扩张。中国就变成了世界全球的制造业中心,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经济增长是由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的出口以及重工业主投资带来的。但现在这两个方面都出现了一定问题。重工业的过剩产能非常严重,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的上升使得很多产业失去竞争力,过去靠低成本的优势可以增长,未来低成本的优势已经没有了,可能更多的要创新,产业升级,银行能不能做这个工作,尚待考量。

  第二,利率要求市场化。中国的金融体系要走向全面的市场化,真正的放开利率后,利差能不能保持今天这样的一个水平并不确定。所以竞争压力会随之增加,银行盈利的可能性会降低。

  第三,技术的变革。以阿里、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出现,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根本性问题提供了选择。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会随之变得激烈。

  最后,黄益平提出,未来要更多的靠中小企业的发展,靠产业升级,金融政策的开放和互联网新技术对金融的影响,全方位提升银行面对挑战的各项机制。银行今后要提供更多的中间服务,以保持在市场上比较高的盈利,同时真正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以下为嘉宾演讲全文:

  黄益平:既然今天已经来了,跟大家分享三点比较简单的看法:

  第一点,我作为学者,观察我们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应该说已经30几年,中国的银行改革大概从改革开放的第一天开始,到今天我自己的判断成绩非常大,但是问题也是比较突出。

  第二点,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变革的年代,我们现在的这个变革可能对每个人都有影响,习主席说了新常态,我觉得对银行业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经济的变化,我们金融开放的变化,包括我们很多技术的变化,像互联网金融这样的变化,比我们银行业可能带来确实非常大的冲击。

  第三点,我觉得银行业确实是面对很多新的挑战,当然也有很多机会,新的挑战非常明显的,举一个例子,现在要利率市场化了,会有新的竞争压力,利差还能不能保持?第二,我们很多新的金融形态,包括利率市场化的基本项目开放,会使得过去很多的客户受到很多新的争夺。第三,过去银行业的传统的经营模式贷贷款,对制造业的服务以后还不能这样,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概括起来说,我的看法,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可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我想跟大家说这三点,其实很简单,第一,我觉得改革的成绩很大,问题也很多;第二,确实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第三,我们现在面对的挑战非常大,各个方面,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经营模式必须变化才可以。

  我简单花几个分钟展开一下刚才说的几点问题,如果我们看中国的金融行业,在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候,中国的金融行业起初是一个非常小的行业,最小的金融机构就是一家中国人民银行[微博],既是中央银行又是商业银行,到现在,我们看到已经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金融团体,有中央银行,有三大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有十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可能还有几百家甚至上千家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商业银行等等。

  我们看中国今天的银行体系来说,已经是相当的完整,从规模来看也已经是非常大,我们看得非常清楚,我们中国的四大银行,几乎每年都能在全球排在前10位。所以这样看来,我们再加上一个综合指标,经济学者喜欢用的就是银行总贷款规模除上GDP这是反映银行发展相对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中国的指标排在全世界的行列。也就是说,我们银行的规模,我们银行机构的发展,已经相当前沿了,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的银行体系里头有很多的政府干预依然存在,最明显的两条,第一,利率仍然不是完全放开;第二,我们的信贷配给还受到一定程度政府的干预。也就是说,市场做得非常大,但是市场机制并没有真正完全发挥作用。

  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看中国的银行体系,我们的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市场的规模做得非常大,但是市场机制并没有完全放开,让它自由地运作,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我的第一点看法。 第二点,过去应该说我们看中国经济的实践,即便是这样的一个银行发展体系,这样的一个过程,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应该还是很成功的,我们毕竟保持了30几年,每年10%的GDP增长,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也许过去做得很成功的方法,现在不一定能够持续下去,我们碰到很多挑战,银行的问题可能也同样突出。

  第一个挑战,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是经济要进入新常态,经济进入新常态有各种描述,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概括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去是靠低端、低成本的制造业的生产扩张,无论是支持出口还是支持投资,最核心的就是制造业的扩张。所以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中国就变成了世界全球的制造业中心,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我们的经济增长其实就是从这里头来的,制造业里头分成两块,一块是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的制造业,主要支持出口,另外一块就是重工业,钢铁、氧化铝等等,主要支持投资,这两块现在都出现了问题,重工业的过剩产能非常严重,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成本的上升使得我们很多产业现在快速的失去竞争力。所以我们下一步能不能继续增长,其实一个根本性的挑战就是我们能不能形成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这个新的有竞争力产业的形成需要创新、需要产业升级。我们经济学者有一个说法叫中等收入陷阱,过去靠低成本的优势可以增长,未来低成本的优势已经没有了,下面要靠培养更多的有竞争力的,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这个对银行业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其实也是很直截了当的,过去我们靠支持纺织厂,支持服装厂,支持玩具厂做生产,未来可能更多的要支持他们创新,产业升级,现在的银行能不能做这个工作,不是很清楚。

  第二个挑战,我们的利率要市场化,我们的金融体系几乎要走向全面的市场化,当然过去二十几年,三十几年的改革,其实在金融体系里头也是不断的开放,很多银行界的朋友都说,现在银行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但是我们银行的竞争确实非常激烈,我们的利差实际上是面向的由当局者决定的,如果真正的放开利率以后,我们的利差还能不能保持今天这样的一个水平,其实不是很确定。但是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很确定的答案,因为中国的利差如果和其他市场经济去比,我们的利差远远大于香港市场的利差,但是小于美国市场的利差,未来我们的利差会缩小还是放大,不是很确定。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的竞争压力会增加,我们要再靠利差来赚钱,来支持我们银行盈利的可能性,会变得越来越低。

  第三个比较大的变化,也是今天遇到的就是技术的变革,技术变革实际上是产生了很多我们现在看到的互联网金融,以阿里、蚂蚁金服为代表,各种新的形态,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有的比较乐观,有的比较悲观。我个人的看法,它有可能就是提供了一种选择,为解决金融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信息不对称,控制风险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选择,它未来对银行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现在不好说,但是起码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它的分工其实是很明显的。互联网金融现在在服务的大多数企业和个人,传统来说,我们银行是不做的。所以现在这样的发展没有问题,但假如说,互联网金融能够依靠它的渠道,能够依靠它对数据的分析,真的能帮助我们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它和银行,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关系会不会变得更加的大规模和更加的激烈,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观察的。 但是无论如何,我想跟大家讨论的第二点,我觉得我们现在现在确实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实体经济本身的变化,金融政策的开放和互联网新技术对金融的影响,在全方位的对我们的银行提出来挑战。

  最后,到底是变成什么样子?其实我们知道,一会儿会请各位银行界的同事探讨这个问题,我自己的看法,挑战是显而易见的,过去我们银行都是支持制造业的发展,很成功,未来我们要更多的靠中小企业的发展,靠产业升级,银行能不能做这个事情?有的银行能做,有的银行不一定能做,这是我们现在面对的实实在在的挑战。利率市场化了以后,我们有没有这个风险定价的能力?未来我们的利差怎么变化?我们的客户怎么变化?再加上我们以后中央说的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过去我们很多大型的商业银行喜欢也习惯给大型企业服务,如果资本市场发展起来了,也许是债券市场发展起来了,这些大型企业是不是还需要从大型银行借款来做他的大型的投资项目,这个答案其实不确定,因为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债券市场上发十年的、三十年的债,如果要做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这样的融资也许比从银行借钱更有利,这并不是说以后银行就没有事情做了,银行还有很多事情做,但也许我们面对的环境,以后面对的客户,包括经营模式都必须要变化,包括我们现在很多银行都是靠存贷差,靠利差来支持我们的利润,以后能不能提供更多的中间服务,中国其他的一些业务的多样化,在市场上保持比较高的盈利,同时真正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个问题我留给大家。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文章关键词: 2015银行业论坛黄益平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解读:公安部带队赴证监会的孟庆丰是谁
  • 体育詹皇两年4697万续约骑士 邓肯续约两年
  • 娱乐郭敬明谈抄袭:监狱出来还不许找工作?
  • 财经股市众生相:5000点入市新股民坚信救市
  • 科技阿里副总刘春宁被警方带走:腾讯举报贪腐
  • 博客希腊会投靠俄罗斯退出欧元区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野鸡大学招生骗局:招1人提成6000元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江濡山:股市跌出深坑的机会与风险
  • 黄斌汉:A股暴涨暴跌祸首是自动交易
  • 肖磊:“做空者”并不邪恶
  • 董登新:反思本轮股市疯牛灾难与教训
  • 徽湖:炒股炒房者的结果为何截然不同
  • 易宪容:A股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吗
  • 说钱:下跌尚未完全结束 还有两风险
  • 高凤勇:K线改变世界观
  • Value:买入前做好最坏的打算
  • 王先春:股市否极泰来 底已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