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勇: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五方面原因

2013年12月21日 15:56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上图为主题演讲嘉宾殷勇先生。(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摄影:韩锦星) 上图为主题演讲嘉宾殷勇先生。(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摄影:韩锦星)

  新浪财经讯 第十五届北大光华[微博]新年论坛于2013年12月21日(星期六)在北京大学举办。殷勇先生为下午的论坛做主题演讲。

  以下为殷勇先生发言实录:

  殷勇:很高兴有机会到北大的讲堂上,二十几年前我在马路对面那个学校读书,当时就特别羡慕北大的教室特别多,特别的丰富。那个学校大概到了六点半以后想找一个自习的座位就很难,所以我就骑着我那个名牌的自行车,28式的永久从那个学校到这个学校来上自习,特别期望有一天能够走上这么一个讲台。今天特别谢谢光华管理学院[微博]给我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

  金融在中国对金融的态度实际上在过去十年里面经过一个明显的变化。我的印象中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前,我们有一个提法是把金融称作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灵魂。这个提法在什么时候不提了呢?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我们对金融的这个提法是金融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这里面反应了我们对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之间的认识的一个变化。所以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

  我们注意到金融常常脱离实体经济,我们以看股票市场,以美国2000年新经济泡沫为例。美国纳斯达克[微博]指数在1998年的时候,大概在一万三千点,到2000年的时候最高冲到两万点,经过了14年以后的今天,纳斯达克还没有回到那个高位。我们回头想在1998年到2000年实体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实际上没有发生什么,或者是没有发生什么这么大的事情,而股票市场在那自我繁荣,最后被格林斯潘用了一个词叫做“非理性的繁荣”。

  我们再看债权市场,我们都记得2008年的美国的次贷危机,当时是什么情况呢?实际上从2000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美国政府为了抵消这个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影响采取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这个到2008年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面货币政策过与宽松,导致信贷市场非理性的繁荣,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美国的房贷市场发展特别迅速,最后导致次级房贷盛行,一直到2008年这么一个大的次级放贷泡沫的破裂,美国经历了2009年一直来的行业危机,今天我们也感受到了对危机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感受到了对实体经济的发展。

  我们看看外汇市场,对于世界银行[微博]的最新统计,现在每一天的外汇交易量超过了五万亿美元,一天,一年下来就是一千四百万亿美元的交易量。实际上真正有贸易背景不到1%。或者是换句话说为了服务贸易的外汇兑换需求,在外汇市场上除了询价以外,实际发生的买卖交易要一百倍与真实的背景才有可能为这个真实的背景的外汇交换提供一个可能接近公允价值的汇率,这样的市场合理吗,所以我们从外汇市场来看这样的一种发展可能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是脱离的。这是国际。

  我们看看国内呢?国内我们一直到2008年之前我们金融的发展个实体经济的发展大体匹配的2008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后,我们也注意到中国金融的发展也出现了明显背离实体经济发展的趋势。比如说我们银行资产从2008年开始增长的幅度大幅度超过了我们名义GDP增长的幅度,比如说保险业,保险业的保险每年的资产量在不断的增长,但是保险的赔付率在不断的下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保险公司变得越来越吝啬了,越来越不愿意为你们这些投保客户们付出真正的赔偿,他在干什么,他在追求自身利润的增长。所以他也在脱离实体经济。

  影子银行,我们影子银行快速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词了,蓝线是我们名义GDP的增长,黄线是我们理财产品规模的增长,很难说这样一种增长的规模我们的金融体系,以影子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体系匹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债务规模。有估计整体的债务规模占GDP可能是220%,包括政府、企业、个人。这样的一些债务水平,他的快速的膨胀为我们将来经济的长期发展已经造成了比较大的隐患,这个水平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债务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平均国家的水平,但是在新兴市场里面我们已经大幅的领先了。从这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看,随着这个经济逐步的成熟,他的债务水平会逐步的累积,所以新兴经济体相比而言债务的负担会略轻一点,成熟的经济体会略高一点,而我们已经达到了成熟经济体的这样一个水平。那就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潜力。已经被提前透支了。

  外汇储备过渡积累。过去20年我们外汇匹配的增长率年率,名义GDP增长率是大概13-15%之间,现在最制时髦的词是小微企业,现在的互联网最流行的词汇里面有没有“小微”。我们的小微大概占到了上缴利润的40%,经济总量的60%,就业人数的75%,数据来源是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建议里面来的。但是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只占银行贷款体系的18%,所以金融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的时候,也没有照顾到实体经济这样的需要。

  所以我们说从中国来看,金融也出现了脱离实体经济运行的这样一个趋势。下面我们要问一个问题是金融为什么容易脱离实体经济。我从几个方面试图做一个分析,第一个原因希望是委托代理关系的问题。其实我们这个经济体系运行需要金融干什么?我们实际上是需要金融更有效的配置资本。而金融体系自己在运行的时候,他的指导目标是什么?包括我们前面在座的几位企业家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当然他们的目标里面可能有这样一个很宏伟的,很道德的目标,但是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大家的目标很明显的,是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这样的两个目标并不总是匹配的。而且可能经常不匹配,这样一种不匹配就会导致与行为的错配,这就是为什么金融体系经常会给实体经济制造麻烦。

  第二个原因是外在性的问题。金融体系的活动对实体经济有太大的影响,我们国家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为什么能发展起来,因为得到了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而这些造成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并没有纳入金融体系的考核。另外一个方面,本来为社会产生很大的效益的小微企业应该获得更多的金融贷款,但是由于成本信息不对称等等各个方面的原因,这些社会效益也不可能纳入到对金融体系的利润考核。

  所以这样一种外在性的存在,不管是正面外在性,还是说负面的外在性都使得金融自身的发展不会顾及到实体经济的需要。

  第三个原因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于实体经济的情况,金融行业实际上并不十分了解,也很难了解,所以前面几位演讲嘉宾讲的不管是做互联网的平台,还是小贷的平台,还是说做区域银行的平台,其实都是想挖掘实体经济的信息。但是实际上是很难的。而从实体经济来讲的话,也常常弄不懂金融体系到底在卖一些什么。比如说我们还记得几年前我们有一个香港上市的著名企业叫做中新泰富,最后垮在了一种外汇衍生产品上了,所以这个企业最后濒临破产,而这些外汇衍生产品是我们投资银行卖给他们的。所以实体经济也经常弄不懂金融体系在干什么,所以这样一种信息的不对称。也使得金融业在发展的时候难以顾及到实体经济真正的需要。

  第四个原因是不完全竞争。所谓不完全竞争在金融市场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有一些因素会形成一些自然的垄断,比如说先进入产生的网络效益,比如说他需要有巨大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的投入,这样的都使得一些企业通过竞争树立优势以后形成一种垄断的地位。第二个原因是政府的管制,因为金融太敏感了,所以政府做了很多的管制,尤其是进入的门槛上,刚才台州银行的行长也讲了这样一个问题。而这样一种管制实际上也会造成垄断。而从垄断来讲,金融行业如果自己垄断了这样一个体系,那么他的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为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服务了。那么他一定是会牺牲社会的效益。

  这是我们微观经济学里面的一个基本的原理。所以说金融就会为自己的运转去负责得更多。而离实体经济会越来越远。

  第五个原因是格林斯潘提出的,也就是说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常常是不理性的。我们说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我们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说市场,尤其是市场要有效的,市场要有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假设,参与者要理性。但是我们发现并不是这样。

  金融体系和其他的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商品市场相比有一个不同的特征,其他的三个市场交换的标的都是要素,比如说劳动力或者是商品,或者是说土地。但是他需要的媒介是货币。所以他在交易的过程中会受制于媒介的可获取性。金融的这个特点交易的标的是资本或者是说就是货币,交易的媒介也是货币。这个特点使得这样一种交易的活动,我们称之为是易货贸易,这里面的货实际上是货币的贸易,使得成本极低。

  我通过银行转账几秒钟我可以来来回回转很多的次,我的金融交易,所谓的高频交易,在几秒钟之内可以来来回回很多次,这就是为什么金融交易可以不断的增长。极低的成本使得金融行业自我发展的规模迅速的膨胀,一直膨胀到不可持续的程度,最后对我们的实体经济造成冲击。我想这是第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实际上也是我们任何市场都可能存在的所谓的市场失灵的一些原因。在金融这个脱离实体经济运行方面我觉得就是这样的五个具体的表现。

  第三个问题是我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些市场失灵的因素。我自己提出了五个方面,个人看法。一个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的关系,我觉得应该像监管公共事业一样要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管。金融行业太重要了,就像我们的水和电、煤气一样。所以政府对这个行业始终要加强监管。第二个方面是对金融机构的考核,不能以利润率作为标准。这是解决他的外在性问题。

  金融行业实际上是要素市场的一个平台,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原理上是不创造价值的。所以在金融市场上面我们大家很多人都愿意接受一个理念是一天五万亿的外汇交易实际上是一个“零和游戏”,如果金融企业创造利润一定是从实体经济的口袋里面把钱掏进自己的口袋里面。所以我们如果以利润率考核金融机构,一定会造成金融机构的自我繁荣和发展。

  第三个方面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要对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这些新生事物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做金融,我们刚刚通过前面几位嘉宾讲的,做的事情在干什么呢?上级是一个是在辨识信用,要辨识出金融市场想参与这些人有什么信用,互联网在这个方面能起到作用,由于我的每一个活动,由于互联网和IT的发展会留下很多的印记,脚印和手印等等的印记,这些印记可以综合的搜集和整理,可以很好的辨识出这个人的行为特征,这是辨识作用。

  第二个方面实际上是很好的要把你的利益贷方利益和借方利益捆绑起来。比如说淘宝网[微博],因为淘宝网的很多企业依赖于淘宝网,其实这是一种信用质押,有了信用质押就可以贷款。所以他是通过这种技术模式让这个利益捆绑得到非常自然的实现。

  第三个方面是他们在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是信息匹配。有人要借款,有人要放款,让这个信息更流畅的匹配起来。

  所以这样的新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推动我们信息部对称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第四个方面是打破垄断。积极发展中小微等金融机构。因为其实从企业发展的规模效应来讲,那些垄断的大规模的企业的确从经济上没有任何的动力和理性去做中小微的融资和服务,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做股票,或者是在座的各位学金融的人都知道,股票市场沪深可能有三千支股票,你真正跟踪指数的话可能随机挑出30只股票就可以大概复制出这个指数的90%左右的风险和收益的特征,再加出来的股票对分散效应是递减的,对于大型金融机构而言做中小微的贷款和金融服务,对他的贡献可以完全忽略,而且只会增加成本。所以我们要鼓励的是中小微,其实也有动力想发展大,但是从我们的配制上来讲,其实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中小微,所以要打破这个垄断。

  最后是我们要增加金融交易的摩擦成本,金融交易的成本太低导致了非理性的繁荣和膨胀,我要增大这个成本,让他降下来,速度慢下来。我猜测如果把现在的日均外汇市场五万亿的交易量降到一万亿,丝毫不会牺牲外汇市场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益。这个过程中会解放出我们不少宝贵的劳动力,金融市场有很多的聪明的头脑,这些聪明的头脑有学物理的,有学化学的,有学数学的,最后选择玩金融,大部分玩“零和游戏”这是人力资源的最大的浪费,如果把这些头脑在化学、物理、数学上创造更多的财富,对我们社会的财富会有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信任。因为我是做金融的,所以我想我自己对金融的批判应该是算自我批判,大家能够接受,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殷勇图文北大光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呼格吉勒图重审获判无罪
  • 体育世俱杯皇马4-0进决赛 国王杯巴萨8-1晋级
  • 娱乐经纪人否认蒋雯丽离婚传言 直呼太可笑
  • 财经卢布大崩盘普京怎么办:招式不多了
  • 科技360杀回手机:只恨两年黄金期已逝
  • 博客呼格母亲讲述9年上访辛酸(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宿舍诞生的“千万富翁”曾两度休学
  • 朱大鸣:开发商大佬们为何看衰楼市
  • 姚树洁:普京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
  • 竹子:万福生科复活挑战最严退市新规
  • 叶檀:跟着美国财政部学投资
  • 许一力:中国应该重视卢布暴跌
  • 爱搞搞:卢布抱爹 人民币别笑
  • 易宪容:油价暴跌冲击在全球发酵
  • 管清友:卢布的伤口在 总会痛
  • 钮文新:普京 你要有勇气管制外汇
  • 凯恩斯:可持有券商到牛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