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蔡立力:长沙要创造创新大城市的发展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3日 17:38  新浪财经
蔡立力:长沙要创造创新大城市的发展模式
    2010年5月23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0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长沙举行。图为中规院城乡规划所所长蔡立力参加分论坛。(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2010年5月23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0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长沙举行。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活动。图为中规院城乡规划所所长蔡立力参加分论坛。

  蔡立力(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城乡所所长):今天的题目中部崛起大城市效应,其实中部地区在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大家都说,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实际上地位是很尴尬的,既没有东部地区的基础和市场,又没有西部地区的国家赋予更多的优惠政策。那么这种情况下,留给中部地区是什么呢?就是创新发展。所以“两型社会”之后落在中部地区,也就是国家赋予中部地区的使命,探讨跟传统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同的路出来,另一个探索长株潭城市群合作协作的一条新的体制,机制。第三个就是带动地区的发展。三项使命,实际上都带有很大的挑战性,长沙作为长株潭的最大的城市,首先肯定是要承担率先示范,承担这三项使命的角色。实际上长沙城市规模,在我们国家来看还不是很大,自己还要走一个大城市发展的道路,它的道路怎么能够跟“两型社会”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做规划,当时做长株潭规划的时候,就涉及到这条路径。什么路径?就是长沙是靠什么在全国进行示范效应,所以我们提出来要创造一个创新大城市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大城市发展模式,来集成实现刚才讲的三个使命。那么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实际上最关紧的一条就是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因为我们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空间,空间上怎么来拓展我们长沙大城市,那么就特别关键。我感觉到通过空间的载体实现推进四个“新”,一个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一个新农村建设和新体制机制。就是通过空间的战略来体现四个方面的新,那么到底是哪些方面我们来创新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首先有两条,我觉得两条肯定是要注意的。

  第一条就是避免走国家现在出现的两种极端,空间的极端。一种是大城市,像上海、北京这种大城市城市化模式。还有一种珠三角早期发展处处开火的乡村发展模式。前一种是追求经济效应,规模效应。是以高度资源节约利用,但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应,带来的是环境和社会的代价。乡村城市化,因为它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是土地的低效利用,还有一个给地方城市空间发展带来的弹性非常有限,举个例子。像东莞,东莞就是因为典型的乡村城市化发展起来的,现在可用的土地大概只有10%了,还有一个就是深圳的例子,深圳的例子是关内和关外的产品,关内是高度城市化的例子,关外是乡村城市化的例子。因为深圳在95年之前保安区和外面的区都是乡村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占地空间,所以在土地的利用率只有关内的大概1/4左右,就是说这两种模式,都不应该走,我们应该避免这两种模式。

  第二个要考虑到长沙周边地区这些空间发展特点。我们分析下来有这几个方面的特点。一个要满足湖南是一个农业省,大量的土地集中在长沙相对平坦的地区,长株潭地区每年的粮食输出和保存下来占到40%,商品率很高,所以我觉得在城市发展中间,肯定还要保留一部分农田,处理农田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湖南是农业省,刚才讲了,将近7千万人,承担很大的城市化的压力。那么城市化还需要城市发展,那怎么办?所以要我们在构建空间战略的时候,一定要把耕地保护和城市占用土地矛盾处理好,这是一个客观的  需要。第二个就是整个长沙周边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大概是中部地区所特有的,就是它的产业集中在市县,而且服务功能集中在中部地区,就是很多工业基地建在周边的县里面的。比如像工程机械都是在长沙县,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系统。带来什么结果?带来的是大城市、县地市、小城镇活力比较大,这是长沙的特点。这个特点我们要是保持下去,在构建空间战略的时候。

  第三个充分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城市的建设用地非常的有限,从全国来看大概只有23%,整个建设用地中间23%是城市,65%是城市加1675做县城,那么76%的存量建设用地都在乡村。我们国家按照现在大城市化的模式可能就占用很多的耕地,如果我们大家把乡村的建设用地发挥好作用,那么可以有一个估算,可以再装五六亿的城市人口,所以这三个因素是长沙市自己的周边的空间的客观需求。结合这两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在集聚发展找到一个平衡点,城市化的空间结构。长沙在这方面构建一个全国,跟全国别的地方不一样的大城市模式。到底是什么模式?我感觉到,我们做规划中间,我们提到了有这两方面考虑。

  第一个要城市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跳过大片的农田和生态空间在中小城镇再继续发展。这是一个要求。

  第二个我们预留大片的乡村不能看作乡村看待,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间,让它更加的现代化,也要创新发展乡村。所以基于这两点考虑,我们提出来一个模式,就是长沙市要发展大城市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组合城市加第三空间。什么是组合城市?长沙市现在如果按照北京、上海摊大饼的话,现在的工人很欠缺,很多东西不具备,还按照这种方式发展下去,耕地、环境、汽车拥挤的交通都会出现,那么我们怎么办?但是现在的交通技术,已经足以使产业布局在更大的空间里面来进行布局,所以我们建议就是说,以长沙的中西城区做成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更加的高端化。然后周边的县市,就是作为他的组合部分。比方像星沙,甚至是望城,还有宁乡的金州这些地方都可以作为长沙的组成部分。所以我认为,是一个组合城市。

  李肃(和君创业咨询公司总裁):我问你个问题,我最近在研究长株潭,长株潭是中国最早开始研究几个城市同城一体化,区域规划布局的。而且最近我在看,在基础设施上下了大量的工夫,一步一步把城市功能连在一起,交通连在一起,都做完了。但是我认为这个地区实际上还有三步棋得走,第一步是产业吸引力。到底怎么把长株潭的概念让全国人都知道。咱们现在没有大的吸引力去吸别人,吸引力大到一定程度,大量资金进来的时候,逼的你必须得重新规划,规划就得进行引导。哪个地区到底怎么办?概念就出来,现在还没炒热,所有东西都是原来企业在做,所以真正到了热了起来了,产业进来了,规划规划好了,才有带动效应。长沙这个地区对整个湖南和对整个泛珠三角都可能发展影响。所以第四步从基础、产业吸引力、布局结构一直到整个扩散影响力,这几步在你眼里你认为在哪步?

  蔡立力(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城乡所所长):我们做规划就是一种准备,而且空间规划是最大的效应。现在全国各地的领导很重视规划,规划所消除的浪费是很大的。你刚才讲了运作,运作实际上我认为长株潭也有一些运作,但是没有像海南这种运作那么大,主要是他的主题“两型社会”建设是很复杂的一个题目。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第三空间。第三空间就是把乡村地区,要变成城市和乡村结合的地方。简单的说就是让城市的功能进入到乡村环境里面。乡村空间的建筑空间有机化,这样在同一个空间里面,既能承担城市的功能,同时又让新农村建立起来,所以形成两者结合的空间。支撑的是什么?因为现在的技术发展,像农村的土地。我们总结的就是说,保留第一产业土地性质,然后采用第二产业的运作方式,组织方式,拓展第三产业的功能。就是说同样是一个农用地,而我们通过蔬菜生产工厂化的,旅游还有本身自己也有蔬菜工厂,农业工人现在出现了。第三就是拓展第三产业。这个实际上,我认为湖南很有这个条件,长沙周边很有这个条件。所以我建议组合城市,加第三空间来打造创新长沙的大城市化的模式。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