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10财经年会:战略与预测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12月18日下午消息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常振明今天在《财经》杂志2010预测与战略年会上表示,只要以增加业绩和效率为导向,以价值提升为目标,无论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常振明表示,对国进民退产生强烈感受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在重要基础行业上有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高,有些人担心国有企业过于强大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引起企业效率损失和机制倒退。
常振明认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德国邮政和澳大利亚邮政转变经营机制后,国家仍占有一定股份,但都发展得不错。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不能变,壮大实力的信心不能动摇。
常振明表示,国有企业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最近中粮收购蒙牛,如果蒙牛企业效率和经营机制受损,就是国企整合民企的失败,如果机制没有受损,而是通过中粮网络增加了效率,则是整合的成功。另外,中信集团增持中信泰富,也是国进民退。常振明认为,只要以增加业绩和效率为导向,以价值提升为目标,而不是依靠行政垄断,无论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文会 发自北京)
以下是常振明演讲实录。
常振明:谢谢主席先生,谢谢财经杂志邀请,也很荣幸的在这里边能够跟大家谈谈我们自己的观点。
首先这个题目也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引发了各方面的关注,特别是围绕着国进民退的这么一个话题。人们之所以对国进民退有强烈的感受,主要是国有企业在重要的基础行业占有主导优势,集中度也比较高。另外大家也同时担心由于国有经济的过分强大会阻碍市场化的进程和市场化的发展。也制约民营企业的活力,担心国有企业的强势导致效率的损失和机制的倒退。
我本人也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思考,先是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是不是真的出现了这么一个国进民退,或者怎么样界定国和民的界限。
“国”是以组织行政任命企业领导人为标志,还是以国有产权控制的比例为基准。最近我也看了有很多的案例,比如像德国邮政、澳大利亚邮政,邮政局搞的都是非常成功的。通过转变经营机制,做一些快递等等一系列的服务,他们做的也很好。但是国家是在邮政占一定的股份。目前我们还要考虑一点,出的这个现象,究竟是依赖垄断和行政权利的庇护还是遵循市场规律自由竞争的结果。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国经济改革的彼岸应该在哪里?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已经有明确的政策描述和宪法基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市场参与的主体,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在竞争中互有进退,无论是结构还是总量都是动态的,带有鲜明的探索和发展的特征。
国有企业的改革市场化的方向不能改变。革除国有企业的机制、弊端和壮大竞争实力的信心不能动摇。这里面有几个概念,几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我刚才说的概念的问题,到底是以哪个基础来划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股份制的公司到底是以股份划分,还是以行政的任命企业领导人来划分呢?
第二个是企业的弊病,因为我看了很多文章,也是说国有企业,主要的弊病效率低下,人员多,领导人自己定自己的工资,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国有企业的弊病,而且没有在竞争中没有竞争细,刚才刘主席也说了关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
还有一个层面的问题,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当中,竞争的公平性的问题,从这三个层面,我觉得这三个概念,如果我们混在一起,就是谈国进民退的话,我认为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来看。
我本人所在的公司是中国中信公司,30年前,中信公司应改革开放而生,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当时定的中信集团的目标就是三个引进,另外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按照市场规律和市场规律原则来办企业。走一条自负盈亏的建设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这个当时是国家给我们定的目标。在当初也没有资金,资金是在海外引进资金,国家拨款只有两个多亿的现金。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当中,现在已经走向市场化的道路。
当初我们的目的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上走出一条市场化的道路。去年我们成立30年,我们也总结了我们30年的经验,经验的第一条,我们是在竞争中发展,现在作为我们是一个国有企业,本来我们就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也不可能退出竞争的领域。
那么我想最近特别是有一些案例,比如中粮收购蒙牛的案例,今天来之前,我看到宁总的名字,我本来也想向他请教这个事情。从我们这个企业的角度来看,中粮对蒙牛品牌市场化信用的一次重组,出去中粮参与了蒙牛,国有企业参与了民营,影响了效率,把机制改变了,损失了竞争力,我觉得这个收购肯定不应该说是成功的。
如果我改变经营机制,又增加了协同效应,利用中粮的网络,提高了竞争力。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市场选择的结果。最近还有一些其他例子,比如中信集团和中信泰富也算国进民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国企的发展阶段性模式应该是以业绩、绩效为导向,以价值实现为目标的竞争型的国有企业,而不是以行政垄断型国企,绩效和价值竞争性的国企,应该是实力型的,应该是有竞争力的。行政垄断型的国企主要的特征就是庞大,无论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都是市场经济前所未有的体制创新中的其中之一。都不能违背根本的宪法逻辑和历史逻辑。
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去年金融危机,打破了既成企业运行的规律,各个国家纷纷救治,美国有9大商业银行不同的国有化,在这个情况下,中国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具有暂时性不应该试为政策导向,我们要理性对待。如果承认市场经济是公平的竞争体制,就应该承认任何市场主体都有进退的可能性,进退是市场机制的自愿运行,还是政府的强制,我们要保证民营企业的强力,也不能抑制国有企业竞争的活力。
特别是对国有企业而言,重要是在怎样在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在所有制公有的基础上,真正按照企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建立起专业懂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实际上进展的已经很大了。但是我想上期在财政杂志上也登了一篇文章,也提到国企改革和国企体制机制的改革。也就是说在国企的体制机制上,资本社会化等等这些的改革,也应该积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