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王忠明:上海已经到了一个培育大企业家的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12:01 新浪财经

  

王忠明:上海已经到了一个培育大企业家的时代

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的主任王忠明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6年8月18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2006上海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投资上海---本土企业的新机会”。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论坛,以下为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的主任王忠明发表主题演讲。

  王忠明:

  这是我一个很大的损失,因为前面很多嘉宾的演讲没有听上。我特别赞成刚才刘院长讲的关于改革的一些主张,我讲两点。

  第一,中国本土企业投资上海,取决于上海能否进一步给出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的环境。我们现在都知道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对于发展和稳定都有比较明确的表述,发展是硬道理,现在要树立

科学发展观,稳定是压倒一切。中国选择了渐进改革的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它的一定的预期,现在重要的是我们的改革到底是什么?改革对于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刚才刘吉院长引述的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以及最近学术界、理论界关于改革的一些讨论,我想事实上又到了一个深化改革首先取决于我们对于改革的深化认识的这么一个拐点。我个人认为当今中国区别于以往中国的最根本的标志,当然有发展有稳定,最根本的是改革。在十几年前,特别是在二十几年前,中国也有低水平的发展和稳定,在28年前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应当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我们在那时候虽然穷困,但是社会相对来说也比较稳定。真正的给我们当今中国发展和稳定有了今天这样水平的是什么?我想是改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稳定和发展。我们今天有了这样的稳定和发展,千万不能忘记是什么带来的,而我们今天的稳定和发展还是一个较低水平的,不是一个最高水平的,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事实上我们也有很多不稳定,我们发展相对来说也是粗放的,我们有很大改善的空间。这种空间我们跟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靠什么来缩小?我想没有别的途径,就是深化改革。如果不能不遗余力的,不失世纪的,甚至不惜工本的推进我们的改革开放,我们就会痛失良机。因为当今世界,改革开放是两大潮流,不仅中国在改,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包括贫困国家都在进行或者试图进行市场经济趋向的改革开放。中国不是唯一的改革开放国,中国仅仅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国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深入的探讨,为什么我们现在又要重新讨论改革,为什么我们在相当程度上近期有所冷落改革?我想我们要深化改革可能要突破两个局限,一个是小农意识的局限,第二是渐进改革模式的局限。小农意识,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经济,今天依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而基于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经济之上的小农意识是根深蒂固的,年深日久的。表现在改革上,我们太容易满足,我们人均GDP才1000多美金,却在非常大胆的嘲笑俄罗斯改革失败,而俄罗斯改革已经人均GDP3000多美金。我最近去波兰考察,波兰人均GDP是6000多美金,我们太容易满足。同时我们把对于成就的肯定,往往寄托在对于别人的失败的预期上。比如我们从来都没有肯定过,或者从来没有说过俄罗斯改革当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而恰恰俄罗斯的改革真正的基金改革,仅仅是92-94年两年,后来的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借鉴了渐进改革的一些做法,我们总是在宣传别人的改革是失败的,而我们多么希望别人失败,从而证明我们的成功。我觉得这种成功的基础,这种预期是非常狭小的一种小农意识。因为改革可以有多种探索,既然是一个多元世界,多元文化,为什么改革不可以有多种途径?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敬佩邓小平先生,他是真正的战略家。我们大家都还记得92年南巡的时候,他为什么一步一回头,一步一回头,反复的叮咛深圳的党政领导,其实是在嘱托全党、全国、全国人民,你们要搞快一点,要搞快一点。放到一定的历史长度来回战谁胜谁失,还很难说,更何况为什么一定是某一个模式一定失败,或者某一个模式只能是唯一的胜利?我们为什么不应该有更加开放的胸怀?因此小农意识的束缚,应该看作是当前影响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的一大障碍,应当突破。

  第二是渐进改革模式。渐进改革模式兼顾了稳定的发展,兼顾了稳定本身,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渐进改革模式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渐进改革模式培养了我们每一个改革提出来所有人都伸手要好处,然而所谓的改革一定是既得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就意味着肯定至少有一个群体,会在短期内受损失,对于长远来说会造福整个中华民族。但是我们的渐进改革模式没有这样的观念,西德人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几千亿的统一税这就是代价,渐进改革模式同样由于是政府推动,有很多讨价还价的机会,使我们改革很容易出现滞缓。各位要知道,即使在俄罗斯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由于这种渐进改革的急风暴雨般的形态,甚至是非常粗糙的形态,也没有让俄罗斯人走回头路。这种渐进改革一波三折,对于我们来讲,各位渐进改革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关键的问题是今天我们处在这么一个特殊阶段,加入WTO今年已经是过渡期,临界钟点,大量跨国公司经过这几年的观察,更将大幅度进入中国。我们还有改革方面慢条斯理的余地吗?我们不加快改革,不深化改革,这样的风险更大,比不改革的风险更大。改革有风险,不加快改革,不深化改革的风险更大。因此我觉得对于投资上海,首先要看上海能不能真正做到率先改革开放,率先深化改革开放。第二投资上海对于企业家来讲要率先投资自己。

  到上海来,我觉得一般的人就别来了,不打算

知识产权制作的人就别来了,因为我觉得一般的人到上海来,成本上可能比在狭小的本土上更大一些。你的人力资本,员工劳动力成本可能就会更高一点,你还有别的一些成本。你要到上海来,首先得掂量一下自己。所谓投资上海是在投资企业家,上海已经到了一个培育真正大企业家的时代了,这个大企业是怎么诞生的?根据我们有关的工作以及研究,在上海诞生大企业家,可能更多的会来自两种,一种是比较强势国有企业的改制转型为非国有企业,所谓的股份制企业混合经济型企业。宝钢已经上市,如果再加快
股权分置
,改变一股独大,很可能诞生大企业家。第二个可能会更多的来自冲着你投资环境相对比较优化,国际化色彩比较浓,已经有相当基础的,像南存辉这样的企业,很可能会考虑更多的投资你,从中诞生出比较大的或者大的企业家。在上海这种地方如果不想赚大钱,不想成大企业家,你最好不要考虑来投资上海。现在我们讲自富资源,我们富到什么程度?我们跟巴菲特370亿捐赠给比尔·盖茨的资金差距有多大?我们对富有的感觉更多来自于我们过度贫困这个概念。所以我们对富有的尺度也是狭小的,你今天要成长为大企业家,你不仅是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服务,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生产知识产权。知识致富是普遍性的现象,知识致富当中最高端的是知识产权致富,我们到底有多大的能力进行知识产权的生产?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来投资上海,可能在相当程度上要投资我们企业家自己,你要考虑你有没有到上海来当大企业家的天赋。

  在飞机上看到一个报道说,在世界青年体育运动会上,有一个肯尼亚的女子选手,3000米障碍赛夺得了冠军,而这个冠军非常奇特,就是光脚是赤脚的,不穿鞋的。别人问她为什么不穿鞋?她说我从来没有因为赤脚跑步而伤过脚,只要开始跑起来,我会忘记一切的。大概这就是别人说的为跑步而生的感觉。我觉得投资上海,你得考虑一下,你是不是为企业而生,你有没有这种独特的感觉。

  谢谢各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