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房地产 > 房地产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分析:中国住宅建设规划五十年发展与成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20日 09:42 搜房网

  解放初期,居住区规划采用“邻里单位”的规划理论,这是受欧美诸国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居住区内设有小学和日常商业点,其基本理论是使儿童活动和居民日常生活能在本区内解决,住宅多为二、三层,类似庭院式建筑,成组布置,比较灵活自由。

  五十年代中期采用居住区——街坊的规划方式,每个街坊面积一般为五、六公顷,街坊内以住宅为主,采用封闭的周边式布置,有的配置少量公共建筑,儿童上学和居民购物一般需穿越街坊道路。这种组合形式的院落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但由于过分强调对称,或“周边式”布局造成许多死角,不利通风和日照,居住条件恶化。

  五十年代后期发展成居住小区规划理论。小区的规模比街坊大,用地一般约为10公顷,以小学生不穿越城市道路、小区内有日常生活服务设施为基本原理。由于相应扩大城市道路的间距,适合现代交通的要求。居住小区内一般采用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两级结构,住宅组团的规模与内容也不断演变,由最初的只设托幼机构到后期与居委会的管理范围相吻合。

  六十年代,在总体布局中运用“先成街、后成坊”的原则,新村中心采用一条街的形式,沿街两旁各种商店、餐馆、旅馆、剧场等商业文化设施齐全,形成热闹繁华的商业中心,既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又体现了新的城市风貌。由于“先成街”的片面性,有的城市的小区只成了街,而未成坊,形成了“一张皮”的局面,达不到最初规划意图。

  七十年代后期为适应住宅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的需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成为当时主要的建设模式,建设规模扩充到居住区一级,在规划理论上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居住区级用地一般有数十公顷,有较完善的公建配套,如影剧院、百货商店、综合商场、医院等。居住区对城市有相对独立性,居民的一般生活要求均能在居住区内解决。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居住区规划普遍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所处的地段,合理配置公共建筑,以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二是开始注意组群组合形态的多样化,组织多种空间;三是较注重居住环境的建设,空间绿地和集中绿地的做法,受到普遍的欢迎。一些城市还推行了综合区的规划,如形成:工厂——生活综合居住区;行政办公——生活综合居住区;商业——生活综合居住区。综合居住区规划,使多数居民可以就近上班,具有有利工作、方便生活的特征。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全国住宅建设试点小区工程”,使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规划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及质量、四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推动了我国住宅建设科技的发展,在各方面取得了成就:

  1、延续城市文脉。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与有机组成部分,小区室外居住环境力求因地制宜,寻找当地的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小区有机地融汇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2、保护生态环境。小区建设与基地的地形、地貌、地物密切相关,规划设计时充分注意保护环境,为居民创造健康生活和成长的生态环境。

  3、组织空间序列。小区按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划分,形成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向私,渐进的、符合人的行为逻辑的不同空间序列,并划分为公共、半公共、半私用、私用四级,各级空间功能达到室外活动和安全防卫的要求。

  4、设置安全防卫。安全环境来自有效的小区规划和科学的小区管理。安全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小区规划充分考虑居民有效防范行为。小区道路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的布置。

  5、建立服务系统。小区社会服务设施既考虑配套齐全,又设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

  6、塑造宜人景观。小区将主体要素的住宅造型尽可能与当地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塑造不同的风格,使住宅有个性的外貌。充分利用基地的地形、地貌、地物是塑造视觉环境的有效途径,对于一个山丘、一块小塘、一片树林都应精心保留,并将他们纳入规划设计,创造生动诱人的景观环境。

  九十年代开始的“中国城市小康住宅研究”和1995年推出的“2000年小康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对我国住宅建设和规划设计水平跨入现代住宅发展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康住宅强调以人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作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突出了“以人为核心”,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重点,贯彻到小区规划设计整个过程中,编制了“小康住宅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导则”,作为指导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文件,主要创新点和指导原则为:

  1、突出以“社区”建设作为小区规划的深层次发展。通过小区的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服务设施建设,有效地把人们活动的各方面有序地结合起来,发展社会文明和人际关系,创造现代生活条件的高尚小区。

  2、打破固式化的规划理念。随着管理模式和现代居住生活的变化,小区规划结构应向多元化发展,鼓励规划设计的创新,而不再强调小区——组团——院落的模式和中心绿地的作法,淡化或取消组团的空间结构层次,以利生活空间和功能结构的更新创造。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小区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结合充分,坚持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置,特别对汽车停放作了前瞻性的策略布置。

  4、从小区规划的一开始,就引入物业的概念,规划设计要保证物业管理及服务方面的便利条件。赵冠谦开彦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性知识问答专区
西安球迷闹事事件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新浪网勤工俭学信息留言版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